引言
中国的近代史可谓是一部屈辱史,列强入侵,国家混乱不堪,人民困苦。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百姓生活潦倒。因此,一时间国内的能人志士纷纷自发展开了许多次自救运动,比如说,洋务运动,戊戌运动。
在这其中,要说影响最深远的自救运动,当属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革命的成功离不开革命前辈的抛头颅洒热血,既有英雄男儿,还有巾帼女侠。其中比如我们今天的故事主人公——秋瑾。
▲秋瑾墓前纪念碑
01
秋瑾,字璇卿,号旦吾,出生于福建闽县,家庭为官宦世家。家庭殷实的她从小便接受了先进思想的引导,21岁的秋瑾与王廷均结发为妻。秋瑾喜欢同革命人以及女权运动者所结识交往,她在王廷均家的时候,就经常与葛剑豪,唐群英等人来往关系密切,她们也被时人称为“潇湘三女杰”。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中写道:“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可见秋瑾心中豪情,希望同男子一样为国奉献。
1904年,秋瑾与丈夫在日本留学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秋瑾不顾丈夫的反对,决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秋瑾的先进的民主思想得到了熏陶升华,秋瑾在这里,系统地学习到了女权思想以及推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不仅仅是这样,秋瑾还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革命伙伴。
▲秋瑾旧照
随后秋瑾秘密编制了光复军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应,同徐锡麟呼应。原定1907年7月6日起义,后改为19日。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事情泄露。
1907年7月10日,秋瑾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3日,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清军审讯秋瑾剧照
02
明知前面是虎口龙潭,可是秋瑾却依然视死如归。她认为革命正是需要牺牲,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所以秋瑾才会宁愿做流血的第一人,给世人以血淋淋的教训、经验,以唤醒民智、民心。先烈为什么称之为先烈?就是身为先驱,冲锋陷阵,永远在革命事业中处于第一线奋斗,牺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7月13日,清政府官员贵福在府衙向李钟岳发出警告,并威胁说若不将大通学堂的师生全部处死,他就会向上申告李钟岳和这所学校师生一起谋逆。李忠岳也别无他法,只能逮捕秋瑾。李钟岳向秋瑾表明了自己的难处,秋瑾也表示理解,愿意伏法。
▲秋瑾行刑剧照
03
秋瑾向李钟岳表明自己临终前的三则遗言,分别是写一封家书,不要枭去头受,死后不要剥衣服。李钟岳誓死争取秋瑾的三则遗言,可是贵福只答应了后面两个请求。为了折磨李钟岳,贵福还特意要求李钟岳监斩。后秋瑾英勇就义。秋瑾死后,李钟岳就因“包庇女犯罪”被朝廷革除职位,随后他决定前往杭州。在离开绍兴时,数百名绅民都来送别他,但李忠岳觉得愧对秋瑾,对大伙表示“去留何足计,未能保全大局,是所憾耳!”
后来李钟岳客居杭州,李钟岳每天都要面对自己内心的谴责,为什么最后没有帮秋瑾一把,为什么最后连秋瑾的三则遗言自己都不能帮秋瑾实现?
▲李钟岳剧照
由此,李钟岳数次曾经想自杀,但都被救了下来,妻子甚至因此对他寸步不离。然而,秋瑾逝世百日后,李钟岳最终没能过得了心里的那道坎,以自杀了却了自己的一生。李钟岳去世后,浙江绅民无不扼腕痛惜,前来吊唁的人三天都没有断过。民国成立后,“秋案”昭雪,李钟岳的神位入祀秋瑾祠,秋李两家遂成至交。
结语
终其一生,秋瑾都在为伸张女权而奋斗,在为革命建国而努力,她把妇女运动与排满的革命运动结合在一起,因而成为近代中国女性革命的一面旗帜。而李钟岳也是十分忠直,他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何谓“义气”。
参考资料:
《秋瑾传》
《秋瑾: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