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可能是一部分人成功的机会,但坦白讲,这个世界上平凡人是远远多于天才的。当然在高考中就有这么一些人,不按照规则走,似乎获得了一时猎奇的关注,但是结果都是什么样子的呢?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找找看,曾经还有刊物专门做了一本零分作文集锦,坦白讲,看过那些作文以后,并不会去嘲笑当年的创作者,因为从作文本身来讲,是有一定文笔和功底的,甚至比起一般的应试作文老套路来讲,在意境上要更胜一筹。但是为什么这样的不算差的作文最后会被阅卷组评定为0分呢?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剑走偏锋”,那么当年写过零分作文的那些学生现在怎么样了呢?
一、蒋多多,8000字作文一分未得
写作文头疼的学生都知道那道800字标准线,高考也一样,但是这位同学在高考中的作文足足有8000字,要知道现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也就一万字上下,何况当时蒋多多这8000字还是在高考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的,但是为什么一分未得呢?因为蒋多多的这篇作文全篇都在批判高考制度,这种文章且不说适不适合应试作文,就是最基础的一点“切题”围绕主题写都没有做到,那么这样的作文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被判定为最低档的分数。
很多学生是有自己的特长的,类似于蒋多多的写作能力,但是特长这种东西需要系统的培养,而不是逮住一个机会就任性,0分作文后的蒋多多获得了一部分眼球关注,但是也是去了高考上榜的机会。到后来彻底在人群中湮没。她并没有给自己的特长找一个可以生存的土壤。
二、黄蛉,甲骨文难住阅卷老师仅得6分
2009年高考结束后,四川一考生的甲骨文作文爆红网络,据说阅卷老师当时一看以为是胡写乱画,后来得送甲骨文专家翻译然后给分,如此大费周章翻译成了简体汉字,这位叫黄蛉的考生一时风头无两,但是阅卷老师最终因为偏题给这篇作文6分,不过这位考生的“剑走偏锋”还是有些作用的,她确实被某大学一学院录取,但该学校本着因材施教的态度录取之后,这名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在甲骨文方面的造诣,后来这位名噪一时的学生也在失去自己的光环以后没有了后续的消息。
这位同学虽然靠着自己的“特长”,进了大学校门,但是最终还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而泯然众人。当然这样的学生在高考中时不时就会出现,其中确实也不乏有真正的天才,被大学慧眼识珠,但是还是那句话:“我们苦读十几载足以证明,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高考卷子上的每一分都需要自己训练用汗水甚至泪水来换,等到人生中不多的几次选择的机会,千万不要仅仅因为一时意气,就任性地给自己的下一个阶段交了一份答案未知的卷子 ,这样的做法在若干年后可能比你当时认真答卷后落榜要遗憾的多。
高考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是一次人生历程里面最为公平的竞争机会,要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在万千人中脱颖而出其实也是完成了对自己的挑战和改变,要知道,你自己一时兴起的决定可能会让你在一段时间内享受一阵子“虚假光环”。当热度消失以后,更加平淡和更加残酷的后果往往会让你无法承担,所以珍惜自己的机会,认真地面对自己的大考,这是给你自己的选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