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0亿美元? "垃圾"原是美国对华第六大出口项

新闻阁社会时事栏目第一时间为您提供全国各地社会新闻,让您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各地热点综合资讯。

  摄影师王久良拍摄的纪录片《塑料王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漫天黑雾下是充斥着垃圾的毛坯房。一个小孩子在分拣垃圾,捡了好多医疗针管把玩……画面震撼人心。

  11日,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发布文章称,中国有关进口洋垃圾的禁令将使美国涉华贸易回收产业大幅衰落,该消息今日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

  废弃物是美国对华第六大出口项

  CNN的报道中称,“几十年来,船运集装箱装载着美国的废弃物运送到中国回收利用。这是一桩每年50亿美元(约人民币327亿元)的生意,如今却面对衰落的风险。”因监管难阻断洋垃圾夹带或走私,并且回收处置过程中“散乱污”造成污染,此前,我国宣布从2017年9月起,将禁止进口4大类24种固体废物。列入本次禁止进口名单的有生活源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废纺织原料等。特别是生活源废塑料,其中夹杂物质超标、污损程度较重的情况较为常见。

  事实上,该政策公布之前,很多人对于我国进口“洋垃圾”不甚了解。

每年50亿美元? "垃圾"原是美国对华第六大出口项

  我国进口固体废物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总体而言,1990年之前进口规模较小,每年不到100万吨,1997年超过1100万吨,到2005年激增到4300万吨。2011年发布《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后,固体废物进口进一步得到规范,2012年达到约5890万吨的高峰之后,进口量逐年缓慢下降,2015年降至4700万吨。根据环保部发布的年度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同期我国垃圾年产生量约为1.6亿吨,也就是说,在高峰期,进口固废相当于我国自产垃圾总量的1/3。

  CNN报道称,废弃物是美国对华第六大出口项。ISRI估计,这次大约五分之一的贸易都受到了“威胁”。中国的决定让美国企业几乎来不及准备,美国涉华贸易回收产业紧张不已。

  根据美国废弃金属回收工业协会(ISRI)的统计,2016年中国共从美国进口了价值56亿美元的废旧金属制品。根据ISRI主席罗伯特·魏纳的说法,美国有15.5万个工作岗位都依赖于美国对中国的垃圾出口。

  进口有用的固废,分拣加工以补充资源不足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进口固废夹带大量有毒有害洋垃圾,有的地方甚至洋垃圾走私猖獗。从事垃圾分拣处置的大多为“散乱污”企业,给环境和百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将垃圾转化为可用资源,需要巨大的投入和环境代价。正是看到垃圾资源化过程的环境成本和风险,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对资源渴求的心理,不断寻求垃圾出口渠道,期望甩掉这个“烫手的山芋”。

  大白新闻(ID:dabaixinwen)注意到,除了国家允许进口的固体废物,人们通常在媒体上了解的更多的“洋垃圾”,是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来的。随着2015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修改,我国对于“洋垃圾”明确分为三类,即禁止进口固体废物、限制进口和非限制进口类固体废物,列入非限制进口类固体废物目录的固体废物单位,只需通过环境保护控制标准或相关技术规范审查,而无需向环保部申领相关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另外两类则严格管控。

  根据2015年年初环保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实施的《进口废物管理目录》,旧衣物、废轮胎、医疗废物、废旧电池、各类金属灰渣和废旧电子产品等都被明令禁止进口。

  回收处置不当导致严重环境危害

  纪录片《塑料王国》导演王久良拍摄持续三年,走访了华北、华东、华南十几个集中回收处理洋塑料的基地,“洋垃圾处理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整个中国称得上成规模的废塑料处理中心,而中国专门针对洋垃圾的大概就有十几处,河北有,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甚至天津都有”。

  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市的生态中心垃圾回收部,大货车把一箱箱的垃圾倒进回收站,一些未经分拣的塑料垃圾,压成大方块,装上货轮。“中国市场实在太好了,中国的买主能出别人两倍以上的价钱。”《塑料王国》的开篇,生态中心回收部门的经理丹尼尔·马赫道出了这些垃圾运往中国的秘密。

  回收利用和处置不当,导致环境危害的例子不胜枚举。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称,比如塑料清洗使用化学药剂,清洗废水直排污染附近水域;废电线电缆中回收铜铝导线,直接用火燃尽外部胶皮,排放的烟气和灰烬中持久性有机物等有毒物质含量极高,会加剧雾霾笼罩、水质污染和土壤“中毒”。 “进口废物加工分拣后的资源之所以价廉,实质上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

每年50亿美元? "垃圾"原是美国对华第六大出口项

  焚烧洋塑料垃圾产生大量浓烟

  有媒体给洋垃圾利益链算了一笔账:洋垃圾到岸价140美元/吨,其中10美元付给中间商,加上进口税等费,洋垃圾成本在人民币1000元至1100元/吨,通过分拣,废纸销售价格约人民币2000元/吨,牛奶瓶、矿泉水瓶等塑料制品,销售价约人民币7000元至10000元/吨,铝制易拉罐等物品市場销售价约人民币4000元/吨。

  在旧服装行业,利润更加惊人,“国内接货人以一二百元一吨购进以旧服装为主的洋垃圾,然后经过层层分拣,最终能按1元钱1斤的价格销售出去,除去人工成本,转一次手价格就翻了几番”,“即便最后有一半旧服装无法二次销售,彻底变为垃圾抛弃,通常也能达到10倍左右的利润”。

  “洋垃圾”的“禁”和“进”

  面对中国近期提出的禁止进口“洋垃圾”,不少人质疑,为何现在“禁”,之前一直“进”呢?

  环保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郭敬坦言,“在过去特定发展阶段,一部分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在弥补国内资源短缺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比如造纸业。伴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中国市场,纸与纸板的消费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的纸与纸板的消耗量就达到了5549万吨,远高于美国(2890万吨)、日本(1914万吨)和欧盟(4127万吨)。

  纸与纸板的消耗导致了生产企业对纸浆的大量需求。可中国森林资源相对匮乏,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因此,进口废纸能弥补一定的纸浆需求缺口。据有关数据,利用一吨废纸造纸和一吨木材造纸相比,可以节约40吨水、600度电、3立方米木材或者9棵百年大树,少产生3立方米固体废物,且节约大量用于处理废渣的资金。因此,废纸也被称为“二次纤维”。

  此次中国向WTO通知不再进口的是24种“洋垃圾”,并不是所有固体废物。比如,那些分拣良好、可利用价值高的废纸依然允许进口。

  此外,国内垃圾分类体系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国内垃圾回收成本、再利用成本偏高,也是洋垃圾滋生的原因。

  在中国,一方面,在垃圾分类制度建设体系中,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依然不强,直接导致固体废物中往往是生活垃圾、废纸塑料甚至医疗垃圾掺杂;另一方面,在垃圾回收生态链中,穿街走巷的小商小贩是重要一环,这个群体的垃圾分类意识其实也比较单薄。两大群体的垃圾分类意识薄弱,直接导致国内垃圾的回收率、回收成本以及回收质量,均不高。

  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国内纸与纸板的消费量达到了10071万吨,其中,半数(4900万吨)无法回收。对比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在2008年,这些国家的废纸回收率就超过75%。

  本文来源于新闻阁:转载请保留链接,不保留本文链接视为侵权,谢谢合作!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948 字。

转载请注明: 每年50亿美元? "垃圾"原是美国对华第六大出口项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