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个零度可乐(Coke Zero)超级粉丝,最近的一则消息可能会让你觉得有点悲伤:可口可乐全球 CEO James Quincey 在 7 月 26 日的财报会议上向全世界宣布可口可乐旗下的零度可乐,从这个月起将彻底从货架上消失,从美国本土市场开始。
零度可乐要被终结的消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 12 年历史的零度可乐在去年还是美国排名前十的汽水,甚至销量还增长了 3.5%。在碳酸饮料整体销量都在下滑的情况下,可口可乐的这一决策就更让人有点费解了。
而且这款不含糖分以及卡路里的产品在扭转可乐不健康的形象上也做出了一些贡献。下架消息一出后,很多粉丝跑到社交网络上纷纷开始悼念它,还请求可口可乐收回成命,甚至警告公司不要重蹈 1985 年新可口可乐(New Coke)的覆辙,美国 GQ 杂志还专门写了篇文章戏谑道,“安息吧,零度可乐,这个世界残酷又不友好,你值得比这更好的。”这时就让人不得不感慨它庞大的粉丝量了。
当然可口可乐公司不会就这样轻易地让一款人气饮料完全消失,在终结零度可乐的同时,他们还宣布了一款名为零糖可乐(Coke Zero Sugar)的诞生,连配料都和零度可乐一模一样,仍然使用阿斯巴甜这样的人工甜味剂,不过区别就在于,这个替代品无论是在口味还是包装上都向原味的可口可乐看齐。似乎锁定的是那些既喜欢原味可乐里粘稠的甜味感又想维持身材的消费者们。
James Quincey 在电话会议中表示这将有助于可口可乐在无糖饮料业务上的利润增长,零度可乐虽然表现不错,但是一直以来难以填补另一款无糖可乐——健怡可乐(Diet Coke)销量下滑的大坑。与其让人们在这两种无糖可乐间摇摆,不如现在给它们重新定个位,也顺带简化了原味可乐粉丝的选择——要么有糖,要么无糖。
而至于公司为什么没有选择表现不佳的健怡可乐,可能还是跟它的品牌地位以及定位有关。健怡可乐在 1982 年推出,不使用可口可乐配方的修改版,而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配方。最初它针对的客群是新兴雅皮士——城市职业阶层中那些需要有氧运动的年轻专业人士,面市后借着可口可乐的品牌号召力,一年内就在美国的减肥饮料市场得到了将近 20% 的份额,成了排名第四的畅销软饮。2011 年《饮料文摘》(Beverege Digest)发布年度汽水排名,健怡可乐甚至超过了百事可乐,成为美国第二大饮料,和原味可口可乐一起霸占着美国的软饮市场。
不过健怡可乐的银色包装以及名字里的“diet”(节食)这个词都让男性消费者感觉它太女气了,于是可口可乐针对男性在 2005 年推出了旗下第二种更加接近原味的减肥可乐——黑色包装的零度可乐(现在它将大大增加经典红色的面积)。
不过从欧睿国际统计的数据上来看,零度可乐近十年的销量未能符合期望,虽然它的销量基本呈现(微弱)上涨趋势,但是市场份额并不高。而健怡可乐尽管 15 年来在美国的销量下滑幅度高达 27%,但总销售量还是远远超过零度可乐。
相比之下,百事的极度可乐(Pepsi MAX)在美国的无糖饮料市场竞争优势更小,这款和零度可乐对标的产品最初在 1993 年首发于英国、澳大利亚和意大利,一直到 2007 年才进入到碳酸饮料的主场地美国,但那时已经是零度可乐推向美国市场的第二年了,所以尽管百事不惜以重金为它在超级碗等大平台打广告,极度可乐还是难以与零度可乐匹敌。在 2010 年左右,零度可乐的销量几乎是极度可乐的 6 倍。而根据 Beverage Digest 的数据,近几年在可乐行业整体销量下滑的情况下,2014 年零度可乐销量同比下跌 2% ,极度可乐的销量跌幅达到了 23%。
碳酸饮料整体不景气已经是个事实。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的食品安全局等机构都在建议人们减少饮用此类饮料,而为了对抗肥胖症和糖尿病等问题,越来越多国家还开始对高糖分的饮料征收“汽水税”。
2016 年美国的碳酸饮料销量减少了 1.2%,连续 12 年下跌,人均消耗量也达到了 31 年以来的新低。核心的美国市场受到冲击,可口可乐的业绩也不好看。可口可乐最新一季度的财报显示,营收为 97 亿美元,同比下滑 16%,利润为 13.7 亿美元,同比减少 60%,这是可口可乐连续第九个季度收入下滑,也是营收跌幅最大的一个季度。虽然财报中表示,收入减少主要是受到瓶装业务出售重组和外汇汇率变动的影响,但公司不得不承认他们引以为傲的碳酸饮料已经风光不再,几乎成了新时代的烟草。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碳酸饮料整体的销量在下降,但是它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出现了 2% 的增长,去年达到了 806 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把饮料包装改小,提高了单价所致。
可乐公司们必须要重新想点办法来吸引“谈糖色变”的消费者们。只是减少糖分含量可能并不怎么有效,这点从 2013 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主打绿色健康概念的绿罐可乐——可口生活(Coca-Cola Life)身上可以看出来。这款产品不采用阿斯巴甜,而是把天然植物甜菊叶的提取物——甜菊糖作为甜味剂,尽管热量比标准可乐少 1/3,但仍含有 22 克糖——世界卫生组织倡议人们每天糖的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 25 克。所以 Coca-Cola Life 的定位还是蛮尴尬的,结果是还没等到它走向全球市场,比如进入中国市场,现在就已经退出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了。
零糖可乐(Coke Zero Sugar)其实去年开始已经陆续在英国、墨西哥、中东等 25 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出现,而可口可乐认为新的名字“Coke Zero Sugar”相比之前的“Coke Zero”更能让消费者对这款饮料的成分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毕竟在英国甚至有大约一半的消费者都不知道 Coke Zero 不含糖。百事集团在去年也选择将极度可乐(Pepsi Max)改名为百事零糖(Pepsi Zero Sugar)。
今年 6 月,可口可乐声势浩大地宣布了拥有全新包装和口味的无糖可乐(Coke No Sugar)在澳大利亚市场推出。这款美国零糖可乐的“先行版”,是公司研究 5 年的成果。可口可乐找来奥美为新款可乐做了一系列主题为“Say Yes”的电视和户外广告推广,据称这是可口可乐自 2006 年以来投资最大的一次新品发布,广告片中的宣传词“Say Yes to The Taste You Love”和去年可口可乐新换的广告语“Taste the Feeling”一脉相承,都是希望人们能更专注于可乐本来的味道。
其实这个举动也可以被看做是可口可乐在 2015 年提出的“One Brand”战略的延伸,他们希望形成更简洁的品牌形象,为消费者提供更简单的选择,所以决定将旗下各种口味的可乐都统一在“可口可乐”这个大品牌之下,在保留各个产品特色的同时,又可以延伸每个产品的吸引力。可口可乐将产品统一包装,利用颜色进行区分,并在包装上分别标注出各自的特点,比如是否含糖,又有多少卡路里。
而新任职的 CEO 之后可能会让可口可乐在品牌扩展的路子走得更大胆些。这位之前负责过拉美和欧洲市场的可口可乐老员工在升职后上班的第一天就穿了牛仔裤去办公室,他试图在公司培养一种敢于承担风险并尝试新办法的文化。他希望可口可乐成为一家饮料公司(total beverage company),而不再只是重视可口可乐这个核心品牌,“如果我们不犯错,那是我们还不够努力”。
多年来,可口可乐靠着销售同一款几乎没什么变化的单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 2016 年可口可乐在全球的饮料销量中有 70% 都是来自于以可乐为首的碳酸饮料,公司似乎对改变一事显得相当谨慎,这也被外界戏称为“新可乐综合征”(New Coke Syndrome)。
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面对百事可乐在口味竞赛中的强势进攻,可口可乐尝试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味道更甜的新可口可乐(New Coke)来替代原味可乐,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公司不仅秘密进行了一个代号为“堪萨斯计划”的市场调查行动,甚至还做了一个 19 万人次的口味盲测,其中 55% 的品尝者都认为新可乐的口味胜过了传统配方。不过消息一经公布,可口可乐公司的投诉热线就被打爆了,消费者们无法接受品牌的情感背叛,所以仅仅过了 79 天,可口可乐就不得不把老配方的可乐重新搬回货架。
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在《说服力》一书中对此解释道,相比即将得到的利益,人们会更在乎损失已经拥有的东西,而且两者的差异大概是 3-4 倍。所以对于消费者而言,多一种新的可乐选择,这种好感度将远远大于让一种全新的可乐替代原味可乐。
但如今正在经历转型阵痛的可口可乐恐怕还是得先失去一些东西。为了进一步削减成本,应对汽水销量下滑,今年可口可乐宣布裁撤 20% 的企业员工,并且将继续贯彻轻资产的战略,剥离各地的瓶装业务(去年 11 月可口可乐就把中国的瓶装业务卖给了中粮和太古),省下来的钱至少一半用来投资非碳酸饮料产品。
而停止生产零度可乐是“瘦身”的另外一方面。可能 James Quincey 认为人们选择可乐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其实还是对口感的喜爱,而不是期待它是一款健康的饮品,实际上无糖可乐就是把人们在 cheat meal 中的罪恶感降到最低而已。无糖可乐如果牺牲掉口味去走健康路线,很有可能就会适得其反。
无糖可乐中使用的人造代糖阿斯巴甜一直以来因为可能致癌或者导致婴儿早产等问题而备受争议。今年 7 月 《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的一篇文章说,数据无法指向“无营养甜味剂有助于体重管理”的结论,长期食用反而会增肥,这和 2013 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则报告结论类似,之前其他一系列文章也在表明人工甜味剂对人体的身体健康还有不小的损害。
因此百事公司在 2015 年选择将北美市场的轻怡可乐(Diet Pepsi)里的阿斯巴甜用蔗糖素代替,这一举动也引起了消费者们的诸多吐槽,并导致轻怡可乐在 2016 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下降 10.6%,甚至有一些不喜欢蔗糖素的消费者直接倒戈去喝轻怡可乐的对标品——可口可乐旗下的健怡可乐。去年百事公司宣布自己后悔了,要重新上架阿斯巴甜的轻怡可乐,不过为了给消费者一个更多的选择,他们还是保留了蔗糖素轻怡可乐。
早期的可口可乐借着品牌标榜的创造、激情、积极、自由等美国精神赢得了市场,而现在面对挑剔味道又讲究身材的消费者们,它必须要想办法剔除糖分和卡路里,可口可乐公司认为这里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要忠于原味,毕竟曾经的教训证明了人们对老可口可乐配方的忠诚度和迷恋感。而至于新出的零糖可乐是否真能突破零度可乐在无糖饮料领域的发展瓶颈,这就需要看它接下来的表现了。
文中图片、题图来自可口可乐、百事可乐、Urban Fizz 等
追求健康的年轻人对糖分要求越来越苛刻,可乐很难摘掉自己身上碳酸饮料的标签,以至于可口可乐也要开始换种卖法,来更好的适应新时代里人们对健康的诉求。
下个月,零度可乐(Coke Zero)将不再出现在美国商超的货架上。取而代之的是无糖可乐(Coke Zero Sugar),据了解,无糖可乐的口感将与经典可乐的口感更接近。
今年6月,可口可乐特地找奥美为新品做了“Say Yes”系列的电视和户外广告,这也是2006年以后,可口可乐投入最大的一次新品推广。本次主打的卖点是还是熟悉的味道(Say Yes to The Taste You Love),可口可乐官方称,这是一款口味更接近经典可乐的不含糖可乐。
从零度可乐到无糖可乐,历史似乎拐了个弯。
要知道在2006年时,可口可乐大张旗鼓进行的新品推广的对象,是零度可乐。当时可口可乐公司调研得,女性更偏好无糖的健怡可乐,他们敏锐的发现了这是一个存在的新兴市场。为此,当时的可口可乐公司推出了零度可乐,和健怡强调无糖不一样,零度更为强调的是无卡路里,而这款可乐针对的用户群体更为广泛,尤其是针对此前无此品类的男性市场以及有些许基础的女性市场,正是要一网打尽,男女通吃。
这下子,零度可乐一出,在可乐的可口以及高糖分之间来回摇摆不定的观众一下子有了第三种选择,零度可乐之于有肥胖烦恼的客户简直是一种完美的发明。也正是因为如此,2007年,刚发布才2年的零度可乐曾被美国在线(AOL)评为世界上第二火爆的产品,而第一是iPhone。
零度可乐的火爆或许因为它与群众天然相关,零度可乐相比经典可乐更酷的黑色包装,是一群澳洲橄榄球迷在货架上选出的来。2005年6月,它最初在新西兰上市时,白色和黑色包装都出现了。而年轻男性更喜欢黑色的。新推出的无糖可乐(Coke Zero Sugar)条带装饰和字体颜色,也继承了零度可乐的黑色包装。
至此,零度可乐一直畅销,收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与追捧。直到今天,可口可乐公司做出了另一种选择,可口可乐新CEOJames Quincey称之为,重新发明零度可乐。这个选择背后是这家拥有超过130年历史汽水公司的又一次品牌重塑。
不过,粉丝们没有轻易接受这个事实,更多的声音是,你可以做任何新的尝试,但请留下零度可乐。这不禁令人想起1985年可口可乐推出的“New Coke”。为了和百事可乐竞争,可口可乐一度改掉了经典的可乐配方。不过,新可乐在美国迅速地遭遇前所未有的差评后,上市79天后,就被经典可乐重新取代。
不过,在我看来,无论是无糖还是零度,终究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让不健康的饮料变得更为健康,通过改变定位来适应这样的趋势,不断出新来保持群众注意力。
也算是为了减肥操碎了心呀!
(2017-07-31)
这一周,注定是美国人民情绪大起大落的一周。
先是听说了麦当劳的爆炸性新闻,差点没把去年吃的甜筒冰激凌给呕出来;后又得知了可口可乐公司即将停产零度可乐的消息,高兴得都差点忘了麦当劳的丑闻。
但是,人生就是这样,有大落就有大起,有大起就有大落。麦当劳很快澄清了丑闻,股票蹭蹭上涨;而可口可乐公司,则给欢呼的民众泼了一瓢冷水。
美国停产零度可乐
8月开始,Coke Zero 零度可乐将在美国停产。不遗余力吐槽零度可乐“难喝”和“不健康”的美国人终于如愿以偿。
不过在周三举行的财报会议上,可口可乐还宣布了另一个消息:8月开始,Coke Zero Sugar 零度无糖可乐将取代零度可乐在美国的销售。
连起来就是:美国地区从8月开始,不含糖分和卡路里的零度无糖可乐将取代不含糖分和卡路里的零度可乐——这究竟是绕口令还是一起来找茬儿?
可口可乐解释道,零度无糖可乐和零度可乐一样采用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剂,不过零度无糖可乐在包装和口味上都会更接近原味的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认为,“零度无糖可乐”这一命名,能让消费者更直观地认识到这是一款无糖饮料。
点评:还是那个“配方”,还是那个“味儿”?为什么我有一种智商被碾压的赶脚……?!
扎心了,老麦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本周,麦当劳感慨最深。
为庆祝7月26日的“全球外送日”,麦当劳与 UberEATS 联合推出了“麦乐送大礼包”(McDelivery Collection),包括运动服、抱枕、拖鞋、野餐布等周边产品。只要当天通过 UberEATS 选择麦乐送服务,就有机会免费获得。
虽然不管把哪件套在身上都会成为人肉广告牌,但“限量”、“免费”的营销手段还是会让粉丝们陷入疯狂。
只是,眼看着粉丝们就要开始刷屏晒战绩、将麦麦推上热门话题之时,如你所知,一个员工的一条微博,让麦当劳掉进了食品卫生的指控中,被愤怒的人们打成了筛子。
点评:成功抢到超限量周边产品的老铁们,咱还穿出门吗……
少吃多餐,又容易发胖了?
关于饮食习惯和体重的关系,最近又有了一项新发现。来自美国罗马林达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对BMI指数起关键性作用的并非吃什么,而是进食时间和频率。
研究人员分析了超过5万人的健康资料,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上。结果显示,和BMI指数降低的关键性因素里,把早餐吃成一天里最丰盛的一顿,尤为重要。
研究结果也显示,不吃零食、一天只吃一两顿,也和降低BMI指数强相关。
而与BMI指数升高的两个因素,则是有吃零食的习惯以及一天吃超过三餐、晚餐是一天中最丰盛的一餐。
点评:说好的少吃多餐呢!既然这样,明天的早餐就科学地随便吃一吃好了。
给美食拍张照片,AI 就能告诉你怎么做
“手机先吃”的行为很让人讨厌,但如果对方并不是为了发朋友圈,而是为了研究菜谱呢?
上周,麻省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发布了一个名为 Pic2 Recipe 的人工智能系统。只要上传一张食物照片,系统就会通过大数据来推断食材和成分,给出相应的菜谱。
黑科技的核心其实是数据收集。
Pic2 Recipe 整理了来自包括 Food.com 和All Recipes 在内的多个食谱网站的数据,建立起 Recipe1M 数据库,包含覆盖多种菜系的100万份菜谱。此外,还运用了瑞士研究人员在2014年建立的 Food-101 数据库。
CSAIL 用这些数据库训练了一个神经网络,它能在食物照片和相关食材、菜谱之间建立关联。
有兴趣的同学可亲自体验一下:tuesday.csail.mit.edu:4242/
听起来很神奇,不过因为数据的限制和图片的质量等原因,Pic2 Recipe 的识别准确率目前只能达到65%。虽然特别擅长识别西式甜品,但对中餐、日餐几乎一筹莫展。
我们也测试了一下。打开网页 tuesday.csail.mit.edu:4242/,上传了一张玉米片配牛油果酱的图▼
根据图片,系统自动匹配了4个相关度最高的菜谱。其中,第三个就是牛油果酱。
准确度还是挺高的,就是推荐的菜谱有点儿次,来自 Food.com,类似国外烹饪界的百度经验。不过对烹饪初学者来说,也够用了。
点评:耽误吃饭?吃饭算啥?!我这是在为科技做贡献!
Google将成为继蓝翔之后的最伟大技校
同为理工生跨界美食,Google 就做得比 MIT 高大上多了。毕竟,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翻阅菜谱或观看小视频来学习烹饪的方法,在不久将成为过去式。在虚拟实境中直接跟随名厨“学习”、“训练”,才是更直接、更高效的做法。
Google Daydream 实验室通过意式咖啡教学,对比了通过 VR 和观看 Youtube 视频的学习效果。
结果发现,通过 VR 学习的效果要好两倍。虽然 VR 实境训练不能保证做出口味绝佳的咖啡,但受训者对整体操作流程的记忆更深刻,在实操过程中出现差错的情况也降低了许多。
Google 表示,虽然 VR 实境训练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训练和学习模式,但作为众多训练内容中的一个选项,比如模拟实操情境,让受训者学习随机应变的能力,降低训练成本。
点评:虚拟实境中的训练用咖啡机都是 La Marzocco 级别,Google 让蓝翔以后怎么办啊……
本周播报到此结束
谢谢观看,我们下周再见
文:doufu | 编辑:一只兔
图片by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食范儿出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17-07-28)
“如果它听起来太美好,简直不像是真的,那很可能就不是真的。”人工增甜剂的例子就属于这种情况。
一份新的研究发现,没有证据显示人工增甜剂能帮助人们减肥。相反,这份报告分析了对低卡路里和无卡路里增甜剂的37份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些糖类替代品会导致体重增加,食用者未来还可能会有健康问题。
这份报告发表于《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给在食品和饮料中采用人工增甜剂(而不是糖)对健康有益的想法泼了盆冷水。这是条重要的消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人对糖类越来越警惕,低卡路里的增甜剂在美国的使用量迅速攀升。
综述所分析的研究中,有7项是随机调查,30项是观察调查(也就是对研究对象的习惯和健康状况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随机调查选择的对象总计1,000名,其中大部分都试图减肥,然而研究人员没有找到人工增甜剂导致体重减轻的证据。
观察调查涉及的对象总计约40.6万人。研究人员发现人工增甜剂与身体质量指数的小幅增加(以及罹患II型糖尿病的概率小幅增加)呈现相关。当然,值得指出的是,这些研究是观察调查,因此没有实验对照组,无从判定人工增甜剂是否确实导致了BMI的增加和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增加。不过它对低卡路里的增甜剂有助于缓解普遍肥胖的想法提出了进一步的质疑。
尽管综述针对的是人工制造的糖类替代品(例如阿斯巴甜和糖精),但它也对“天然的”糖类替代品表示了怀疑。例如从植物中提取的甜菊糖,以及常常被宣称能神奇地产生甜味却不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赤藓糖醇。
对于人工增甜剂这样的替代品会给身体带来哪些长期影响,我们所知甚少,这多少会引发人们的担忧。研究人员认为,它们会影响肠道细菌,以及身体处理糖类的能力,尽管这些说法尚未得到证实。
人工增甜剂还会影响习惯的养成。许多利用糖类替代品的公司都宣称他们的垃圾食品是“健康”版的。其中最著名的品牌之一就是低卡路里冰淇淋公司Halo Top。该公司一品脱巧克力冰淇淋只有280卡路里,而一品脱哈根达斯巧克力冰淇淋的热量大约是1,040卡路里。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异,是因为Halo Top在配方中采用了甜菊糖和赤藓糖醇,以减少糖类的使用。
Halo的广告中透露的强烈意思是他们的产品对你的健康很好——实际上,实在是太好了,以至于他们甚至表示一口气吃掉一品脱冰淇淋没什么问题,甚至鼓励你这么做。(公司的网站写着:“拿好你的碗,你会想要吃掉这整整一品脱。”而其盖子上还写着:“吃到底再停下。”)Halo Top并对应要求对此做出评论。
营养学家担心这类信息无益于帮助减肥者,而是在鼓励他们培养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这最终会导致增肥。哥伦比亚大学人体营养学院的副主任莎伦·阿卡巴斯表示,Halo这样的产品一方面“可以被视作减轻危害的产品,另一方面,公司又因为‘健康Halo’的形象而受益——这里不是双关。人们忘记了这些产品很大意义上仍然是垃圾食品。它们混淆了垃圾食品与否的界限。”
纽约大学营养、食品研究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教授马里昂·奈斯德对此表示同意。她在给《财富》的邮件中表示:“更好的办法可能还是在食品中少加点糖。”
这份关于人工增甜剂的研究是一个很好(也许也是令人沮丧)的提醒:想减肥,几乎没有捷径可走
(2017-07-25)
近几年新上市的饮料中不少打出“健康牌”,有的则是特意抓住了女性期望减肥的心理。营养专家指出,低脂低糖并非低热量,此类饮料喝多了未必能减肥。
专门从事食品研究的教授指出,许多人以为无糖食品便是纯粹无糖。实际上,所谓无糖即指不含蔗糖。但没有蔗糖并不等于不含糖,如有的无糖食本身是用粮食做成的,粮食是一种多糖类食品,在体内可分解成蔗糖和葡萄糖。因此,选择无糖饮料时,还要注意看配料表,看其成分和使用何种甜味剂。
今天主要说一下我们所熟知的零度可乐。
它的无糖指的是无蔗糖。它的甜味来自“阿斯巴甜”和“安赛蜜”。
阿斯巴甜是受到美国食物药品局核可使用的糖类代用品。
但是,阿斯巴甜是一种人造非碳水化合物类甜味剂,英文名 aspartame,化学名为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由两种氨基酸和甲醇脱水缩合而来。
阿斯巴甜在碳酸饮料中相当稳定,但是在我们的体内则容易发生水解,形成氨基酸和甲醇。公众对阿斯巴甜的忧虑,主要就出在甲醇上面:甲醇是有毒的,喝甲醇勾兑的假酒导致偏头痛、致盲、致癌、致死的报道时有发生。很多人据此认为:阿斯巴甜对人体是有害的。
但事实上,饮料中的甲醇含量非常微小,甚至小于天然果汁中的甲醇含量。我们知道,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两百倍,所以一瓶很甜的可乐里其实并没有多少阿斯巴甜。按照无糖饮料里阿斯巴甜的平均含量 555 mg/L计,每升饮料最多可以水解产生 60.4 mg甲醇,而这个数值甚至不到新鲜果汁里甲醇含量的一半(新鲜果汁的平均甲醇含量为 140 mg/L),距离人的最低中毒剂量有着很大的距离。而且甲醇的毒性不是积累性的,所以也并不用担心常年喝它会产生什么后果。
不仅是理论上的推断,很多实验表明,阿斯巴甜在正常剂量下无法导致神经毒性作用,也并不致癌,只有苯丙酮尿症患者不能食用,因为阿斯巴甜的代谢产物中包括患者禁食的苯丙氨酸。
科学松鼠会的云无心在去年的一篇《零度可乐的是非》里也提到了阿斯巴甜的食品安全性问题。
他指出:“阿斯巴甜早在1965年就被发现了,不过因为身上的‘人工合成’的标签,一直受到各种各样的怀疑——尤其是致癌的指控。许多研究机构纷纷出手,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也没有找到罪证。美国的FDA认为做了这么多检测也没有发现问题,可以认为它是安全的,于是在1981年批准在某些食品中使用。后来,其它国家(包括中国)以及国际相关机构也纷纷认可了它的安全性。到1996年,FDA最后取消了对它的使用限制,允许它被用于任何食品中。不过,科学界并未就此偃旗息鼓,许多意在找出它的危害的研究依然在进行。2007年发表在《Critical Reviews in Toxicology》上的综述指出: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表明阿斯巴甜有安全性的问题。
在动物实验中,每公斤体重每天摄入4000毫克阿斯巴甜尚未观察到危害,而FDA规定的人体最高摄入量是每公斤体重每天 50 毫克。对于一个 70 公斤的人,这个量差不多相当于每天喝 20 瓶零度可乐。还有一些零星的动物实验展示了阿斯巴甜对健康的危害甚至致癌性,不过这些研究没有被各国主管机构和相关国际组织认为足以推翻对阿斯巴甜安全性的认可。”
其实,关于可乐尤其无糖可乐的安全性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息。作为一种较新推出的无糖可乐,零度可乐自然很容易处于风口浪尖。
这样的饮料不提供任何营养,只为了解决口味的问题。相对于传统可乐的高热量,自然受到了营养过剩、尤其是摄入热量过高的现代人的欢迎。
跟含糖可乐相比,不含热量是它实实在在的优势。是选择不含热量的好处,还是对那些传说中的危害"宁可信其有",或者,根本不喝这类饮料,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一切都象广告说的--你选择,你喜欢。
哎呦味,真的讲究,不再将就!
(2017-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