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大在大师 企业之强在强人。”
“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心中有信念。”
“英雄不问出处,出处不如聚处。”
“金子其实不发光,选择比天赋重要。”
清华的同学们,你们好!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来清华园和大家交流。
我很幸运,能够在这个伟大时代与华为一同成长;同学们更幸运,因这个伟大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借用培根的一句话就是:黄金时代,就在眼前。
大学之大在大师,企业之强在强人
首先,我要向清华的大师们致敬。
梅贻琦校长说过,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华为理念也是一样的,“大学之大在大师 企业之强在强人”。一个企业的强大,不在于收入强,也不在于是不是世界500强,而在于它能不能凝聚起全球最顶尖的人才。
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华为也是坚持“艰苦奋斗”、“大胜在德”的价值导向。
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心中有信念
常常会有人问,华为能够持续成长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客户为中心”。28年来,华为始终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也是华为存在的惟一理由。把普世的真理做到了极致,你就已经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在日本地震、尼泊尔地震时、华为人都没有撒腿就跑。你不抛弃客户,不放弃客户,不盯着客户口袋里的钱,才能把钱赚进自已的口袋!
第二,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马克斯•韦伯说:“任何一项事业背后,必须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2011年,日本9.0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当别的电信设备供应商撤离日本时,华为选择了留下来,地震后一周,我从香港飞到日本,整个航班连我在内只有两个人。在代表处开会,余震刚来时,大家脸色刹变,到后面就习以为常了。与此同时,华为的工程师穿着防护服,走向福岛,抢修通信设备。勇敢并不是不害怕,而是心中有信念。
华为在大机会时代,拒绝机会主义,始终聚焦管道战略。过去28年来,华为抵抗住了很多“赚快钱”的诱惑,拒绝今天的快钱,才能持续赚到钱。
华为从不追求当期利润最大化,保持对未来的持续投入。人们看见了我们在经营上的成功,没看见我们在冰山下的努力。2015年,华为研发投入高达596亿,占销售收入的15%。过去10年,华为累计投入2400亿元进行研发创新,17万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高达45%。未来几年,华为每年的研发经费会将超过100亿美元,其中15%-30%投入基础技术研究和创新。用今天的钱,建明天的能力。
在自我创新的同时,华为坚持开放式创新。华为与全球逾百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与2位诺贝尔获得者、100多位院士、数千名学者同行。
华为坚持“财散人聚”的理念,建立了广泛的利益分享机制。对内,创始人任总只留了1.4%股份,其余分享给了员工;对产业链“深淘滩,低作堰”,让利给客户和供应商;未来,华为希望建立一个开放共赢的ICT生态圈,共同做大产业、做大蛋糕,但华为只取1%,其余的都留给广大的合作伙伴们。
我们以客户为中心;坚持艰苦奋斗;聚焦主航道;保持战略投入;开放式创新;坚持利益分享机制;这些都将支撑华为持续成长。
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
ICT技术将驱动人类社会从“物理世界”走向“数字世界”,在向智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将给ICT行业创造15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变革,就是勇敢者的新世界!
那么,新世界将由谁来主导的呢?
每一代人都对下一代人有或多或少的看不惯,比如美国二战后“婴儿潮”,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正是这垮掉的一代,改变着科技史的进程!让我们看看垮掉的一代里面都有谁?比尔•盖茨、乔布斯!
今天,还有扎克伯格、马斯克也在改变着世界。
钱学森28岁时就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牛顿22岁就奠定了微积分的理论基础;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仅28岁。
改变世界的从来都是年轻人!
70后觉得80后“不靠谱”;80后认为90后“非主流”;90后认为00后“二次元”。每一个时代都有鲜明的特点,每一代人也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华为尊重个体差异,不统一思想,只为共同的目标而群体奋斗!我们认为,90后不仅不是非主流,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改变世界的就是你们!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胸怀世界:愿意迎接世界性的问题和挑战,在解决难题、面对挑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视野和胸怀。“最优秀的人解决最大的问题”,真正的人才,不会愿意在一个平庸、安逸、缺乏挑战的环境中虚度光阴。
坚韧平实:不浮躁、不急切、愿意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期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人才,接受不了我们,我们也接受不了。心态浮躁对ICT行业有极大的破坏力,我们提倡工匠精神。
洞察新知:变革时代,惟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发现、认知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驾御这个世界。
英雄不问出处,出处不如聚处
在华为是“英雄不问出处,贡献必有回报”,但我今天要说的是“出处不如聚处”!
“出处不如聚处”是清朝梁同书的名句,是说原产地再好,也要有一个好的聚集地。
人才是因为聚集才产生价值。清华是一个伟大的人才聚集地,在这里,以知识论英雄。华为更是年轻人的好聚处。因为,只要是敢拼、敢闯,听见枪声就想冲锋的年轻人,华为就给予最好的机会;责任结果好,成长潜力大的年轻人,华为就会给予最好的待遇,我们要的就是“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精兵强将。
华为的人才观:
第一、打开组织边界:炸开人才金字塔尖。传统战争,是机械化集团军作战。现代战争却是“班长的战争”,华为的组织架构就是在适应现代化作战方式的转型,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
随着华为的组织结构变革的深入,“班长”将有更多的作战能动性和更广的作战半径,以及更高效的炮火支援。
第二、跨越专业边界:人才循环流动。未来世界的创新点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边缘科学上,因此,我们也在培养跨界的人才。在华为,我们在人才培养机制是“打破专业界限”,“打破岗位界限”,通过人才的有序流动,跨岗轮换,培养面向未来的“之”字形人才。
第三、突破发展边界:以责任结果为导向。
不拼爹,不拼妈,一切看贡献和能力。干部选拔没有年龄、资历标准,只以责任结果贡献为考核标准。
金子其实不发光,选择比天赋重要
“是金子总会发光”,同学们知道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出现的吗?有人说是尼采说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世界人民喝这碗心灵鸡汤已经100多年了。
金子并不是发光体,把一块金子把放黑屋子里,哪有光辉呢?清华的同学们,都是精英中的精英,都是学霸中的学霸,在你们面临毕业,在人生的岔路口,选择什么样的平台,往往比天赋本身更重要。
华为如何让金子发光?
首先,在华为,可以让你拥有全球视野。近三年,约有700名全球顶级科学家加入华为。加入华为,你将站在公司的全球化平台上工作与思考,与牛人一起共事,你也可以成长为牛人!
华为把人才放到全球平台去打磨,金子折射阳光的机会就大了。
在华为,我们不论资排辈,年轻也能当将军。现在的华为,60%的部门经理是85后,41%的国家总经理是80后,我们还有80后的地区部总裁。在华为,3年,从士兵到将军,不是神话。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华为在实战中选拔人才,通过训战结合培养人才。华为的英雄都是在泥沆中摸爬滚打打出来的。华为不论资排辈,所以华为的英雄“倍”出不是一辈子的辈,而是加倍的倍!
华为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华为的培训体系十分完善,我们是像战斗一样训练。
新员工培训,帮助你理解公司、快速融入;优秀员工,战略预备队培训,循环积累专业能力;初级、中级管理者,通过干部发展项目,完成管理者的转身;还有高级管理者,通过研讨班提升视野,理解战略、践行核心价值观。
按价值定薪:牛人年薪不封顶
华为应届生招聘的定位不是招“学徒”,而是招“最优秀”的学生。
我们已经不是来简单地补充人手,而是来招聘潜力无限的战略储备型人才,以应对将来的不确定性。
以前,我们是按学历定薪。从今年起,华为将按价值定薪。充分考虑优秀学生的潜在贡献价值,特别是牛人年薪也不封顶。简言之,你有多大雄心、有多大能力、有多大潜力,我们就给多大薪酬。
在华为,奋斗越久越划算,工资变成零花钱。华为的薪酬水平高于行业普遍水平,除了工资、奖金以外, 长期激励计划的收益,随着你的责任及贡献,将在在你的年收入中占很大比例。
到华为,短期暴富是不可能的,但只要你脚踏实地,与华为一起成长,分享成长的收益,并不是难事。
华为坚持知本主义,知识就是资本,过去资本雇佣人才,现在人才雇佣资本!
持续奋斗、创造价值是年轻人的责任与义务!
在华为,人人都是合伙人。在华为,你不是为华为打工,你是为自己创造价值。
华为近30年的英雄剧场,上演的正是“个人英雄”与“群体英雄”的交响乐,我们在群体创造,群体奋斗的过程中,共享成功,共享利益。
持续奋斗、创造价值是年轻人的责任与义务!欢迎大家加入华为,与我们一起领跑。
孟晚舟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首席财务官(CFO),而她的另一个身份——“华为CEO任正非的女儿”也在这两年逐渐公开。在成为CFO之前,她曾在华为蛰伏了20年,且身份一直保密,那么,孟晚舟为何要这么做呢?
初入华为手忙脚乱,曾转错电话
孟晚舟是任正非和第一任老婆孟军的女儿,孟晚舟是跟着母亲姓的,2013年首次走到台前的孟晚舟,一亮相,就显得自信、明媚。
可走到台前的路,她却用踏踏实实的一步步走了20年。很多对华为熟悉的人都曾经想象过这个时刻,可当这个“决定性的时刻”来临时,却又好像如此自然。
辛酸苦辣,智者自知。或许因为华为是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她的父亲任正非又被公认为是中国“教父”级的商业领袖;在这些耀眼的光环下,孟晚舟注定无法同出入深圳、北京或纽约写字楼的普通职场人士一般成长——但其实她的职业成长路径却也并无不同。
在她发表在华为内刊《华为人》的一篇文章中,她以细腻的文字描述了自己早年的成长。“我大学毕业后进入华为工作。最初的几年,我和另外三个女孩承担了总机转接和文件打印等工作,琐碎且辛苦。那时候,公司的总机是一个有着密密麻麻键盘的平板,足足有一张办公桌那么大。每当电话进来,红红绿绿的信号灯就会不停闪烁。手忙脚乱的我,不知道曾经转错过多少电话。1996年,公司第一次参加国际通讯展,我随团去了莫斯科。领导让我把美金换成卢布,我和另外一个同事拿着一摞美金去街边兑换。当好几十捆卢布从窗口里塞出来时,我俩第一次感受到汇率的放大效应,哪里敢站在街边点数,抱起来就往宾馆狂奔。回到房间,锁好门,仔细点数才发现少了100美金的卢布。领导理解我们当时所处的环境,并没有过多责难。”
之后,她从财务部的最基层做起,历任国际会计部总监、香港华为财务总监、账务管理部总裁、销售融资与资金管理部总裁等职,直到2011年4月,华为首次发布年度财报,同时公布了公司董事会成员的姓名、照片以及简历,其中一位年轻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出任CFO一职的孟晚舟。由此,她不能继续低调。
我要让华为成为伟大的公司!
2014年再次站到台前的孟晚舟,依然语速急促,但她已经学会习惯和应对这种时刻。喜欢争论和挑战的她,已经可以很好地应对媒体的追问。不仅于此,20余年成长经历积累的个人商业智慧,也开始逐渐显现。
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包容是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同样也是她的管理智慧。
孟晚舟还在一篇文章中阐述了自己所理解的包容:“就是懂得接受和欣赏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她觉得包容正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鼓励别人分享不同的感受和意见;尝试有底线的适度退让;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有所弹性;接受不同价值观的共存;理解比你还固执的下属;欣赏他人之长,尊重他人之短;尊重别人的信念,即使在你看来多么匪夷所思;接受别人的过错,允许在一定的时间内修正,而不是放纵别人的过错,或者步步紧逼。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会的包容。包容,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幸福,包容别人,其实也是包容自己。”
我是这样管理华为的
在内部,华为正在推进组织变革,激活组织,加大向一线的授权,让听得见炮火的组织更有责、更有权;内部管理运作从以功能部门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转移。并通过简化管理有效降低了内部运作成本,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实现了营业利润率的提升。
而孟晚舟对于提高内部运作效率与效益,也有自己的思考与分享——纠正“错配”是她在这方面的智慧总结。
从管理角度,她提出,“当我们抱怨项目经营不好的时候,是否认真想过:我们从激励、任用、评价的角度,是否真正能够有效支撑基础经营单元的需求?少将连长的机制怎么落实?板凳要坐十年冷,我们的利益分配,不应该只关注技术创新、浮在水面上的岗位,还应该看到那些沉在水底,十年如一日从事基础工作的岗位。”
成功秘诀:不要让父母的光环遮蔽住自己的能力
以孟晚舟为代表的华为管理智慧正在被华为主流价值观认可,她在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拥有面向未来的智慧。当你做的好的时候,没有人再在乎你是否是任正非的女儿,而她自己也从来没有因为这层身份而自傲或狂妄。
不故步自封、不骄傲自满、不自怨自艾,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女性去经营事业,是孟晚舟蛰伏华为二十年领悟到的职场秘诀,更是她成功的秘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平常之心,不要让父母的光环遮蔽住自己的能力,而要用自己的努力让家族增辉。
华为精准管理书华为时间管理法+华为带队伍+华为执行力+华为基因+华为工作法+华为绩效管理法
华为人才发展之道
今年,由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举办,由清华附中全面负责学校运营和管理的清澜山学校已顺利开学。清澜山学校坐落在华为新建终端基地——松山湖,是一所涵盖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15年全日制国际品质的民办学校,其过渡校区设在华为松山湖南方公寓,两年后学校将搬往松山湖科技园区新校址。
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与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曾于2016年3月、5月、6月三次会面交流有关双方合作办学事宜。图为任正非会见王殿军一行。
2016年11月清华大学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姜胜耀访问了华为深圳总部,2016年12月任正非先生专程来清华大学与邱勇校长和姜胜耀副校长进行了交流,2017年1月邱勇校长访问华为深圳总部。经过双方多次深入、务实的交流,最终决定进行合作办学。
清华和华为均对清澜山学校倾注了大量的努力并赋予了很高的期待。清华附中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教学和管理团队,为中国南方带去富有清华底蕴和特色并适合中国学生全面发展的国际教育。学校得到了华为集团深圳总部和松山湖基地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的支持。
清澜山学校建立了立体课程体系,在采用THIPC(清华国际小学课程)及THCAC(清华中美合璧课程)的同时,形成四大课程体系,夯实核心课程,大力推进跨学科综合课程,全面渗透领导力培养,并辅以其他自创课程,汇集中西教育之所长,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清澜山学校将“培养无限可能的人才,创造无限可能的世界”作为其办学使命,旨在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和发展其独有的兴趣和天赋,启动孩子的内驱动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一切可能,培养其良好的品格和习惯,保持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并最终能够主导自己生活,同时为社会做出创造创新的贡献和价值。
华为总裁任正非非常重视教育事业,无论是在其家乡贵州,还是在深圳华为总部,任正非曾在多个场合谈及教育。图为2016年12月,任正非先生访问清华大学,与清华大学校领导座谈并合影。
任正非那一番“动不动就赚他一亿元,那是毒害青少年”的批判言论,曾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共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关长远发展。小编认为,心系教育事业发展的企业家,无疑是值得社会尊重的。
(2017-09-27)
初入职场,应该怎么样让自己从一大批新人之中脱颖而出,得到老板的赏识呢?有的人靠业绩说话,有的人靠马屁上位,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要获得老板的青睐没错,但是也要用对方法,如果一不小心正好拍在马腿上,那就尴尬了。
这不播米在线发现近日就有一位北大的高材生因为写了一封“万言书”给华为老总任正非而被辞退了。额,这被辞退的速度也太快了吧。据了解这位北大的新员工,刚到华为,就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任正非。结果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额,一个典型的弄巧成拙的案例。职场里各种奇葩段子都有,但是这一华为辞退门还真是很尴尬。不少网友笑称这位高材生真是“戏精”堪比薛之谦啊,“不要给自己加戏,这世上高手太多”。
有网友认为,开除他很正常,无论那个年轻人抱着什么想法,在刚入公司就提出了改革式的万言书,说明他不不愿意屈居别人之下,华为作为老牌企业给不了他这样的舞台,开除他,给了他新的舞台,同时避免因为他导致企业内部员工好高骛远。
这么说好像不无道理,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刚进入公司没多久的新人,针对华为这么一个大体系公司提出经营战略,“万言书”的质量想必不咋地。不然任正非怎么会给出这样的评语。
要知道前几天的加西亚事件,任正非可是直接点名,承认公司错了,希望离职员工回来。这样的容人之度,相信如果不是那位高材生的“万言书”太过无语,任正非应该是不会辞退他的。
但是反过来想,华为这么的公司为什么不能包含一个年轻人的冲动呢?毕竟他的本意也是为了公司的发展。虽然可能想法过于稚嫩,但是任正非的做法确实会伤到这个年轻人的积极性。公司吸收新人,不正是需要他们这股冲劲吗?
小编觉得不论任正非是否选择辞退这位高材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但是如果选择辞退就应该以一种委婉的方式,而不是以这种口吻去打击他。
那么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到底是仗义执言呢?还是追随大流,慢慢消耗青春?如果你是那位北大的高材生你会写一封“万言书”给任正非吗?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作者隶属易策资本研究院(播米在线教育),未经本人允许不得转载。
(2017-09-22)
最近华为总裁任正非,前发邮件向前员工孔令贤致歉,希望他能重回华为。该员工是破格提升三级的优秀员工,迫于公司压力辞职。由于道歉信内容不详实,真实事件咱不知晓。
网络上有一种解释:孔令贤研发能力优秀,在晋升路线上有所犹豫,在接触到高层“狼性”的生活后,认可亲情与自由的他,感觉到自己的追求与公司理念不符。而华为总裁的致歉信是任正非的“哲学”。
事情具体内容,更多的只是猜测,在这里我对华为有一些思考。
1、狼性文化的认知
华为的狼性文化广为流传,加班强度是业内公认最强的,狼性文化是对工作的一种态度,目前看来,华为各部门对员工与领导的要求是,工作是首位的,家庭、健康、自由,都是为工作服务的。
这种态度给整个公司带来十足收益,提高公司竞争力。但这种压力,也会摧残员工的身心健康。更多的人是被华为的高平台,高待遇吸引来的,狼性文化并不容易被接受,但进入公司后,环境熏染下,有人接受了,有人拒绝离开了。
2、人才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人才由实力定义,能够给公司带来利益的人才是公司需要的,想要留住人才,就一定要满足人的需求。
华为能够给出的有哪些呢?行业内说得上的高待遇,行业内认可的锻炼平台,世界百强的荣誉感,项目需求给与的责任感。
华为无法提供的是什么呢?享受福利的时间,给以工作之外事物的精力,健康。
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有闯进,但有了家庭便有了柔软,很多人会慢慢平息激情,希望家庭与事业并驾齐驱,但华为的中层生活太紧张,精力都用到了工作上,长期的压力也给健康亮起了红灯。
赚钱是为了什么?大部分人并不是为了更多的钱,而是金钱能够带来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对人生的定义,工作只是之一
小希望
希望华为能够给员工更多的个人空间,尤其是中层领导,年轻人闯劲十足,当他们想休息以下的时候能够有机会休息,有机会反思,有机会充电。
也许华为有这样的机制,但从效果来看,并没有那么的明显,华为依然令人惧惮。
(2017-09-08)
前几年雷军和小米手机火得一塌糊涂,很多说小米几年就能超过苹果三星,三星是自己不争气,但苹果仍然称霸江湖,赚走了手机市场的大部分钱。
还不等小米被嫌弃,华为起来了,慢慢占据了国产手机第一的宝座,并且开始走向国外。
而作为华为的掌门人的任正非,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经研究,华为的成功离不开这位“教父”的时间管理。
1.“我的客户比什么都重要”
有一次,国际著名的经济学家罗奇和带着投资人访问华为总部,但是任正非并没有亲自出面,而是只派了下属接待。
罗奇走到哪里都是受到高度的重视,在华为却吃了闭门羹,他说:“他拒绝的可是一个3万亿美元的团队!”
可是任正非却不当回事地说:“他又不是客户,我为什么要见他?如果是客户的话,最小的我都会见。不是我的客户,不值得花时间。
任正非把时间都用在跟客户谈合作,而不是去找钱,圈钱。
2.加班睡床垫
华为是狼性文化,任正非本人就是狼一样的人物。他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为了工作,常常不着家。
在华为,有种“床垫文化”,每人都有一个垫子,是加班的时候用来睡觉的。任正非跟大家一样,在他的办公室也有一个简陋的小床。任正非鼓励员工拼命工作,“不加班你干什么?”。欧洲研发人员的工作时间约为每年1400小时,而华为中国研发人员的工作时间翻了一番。
3.我们最大的优点就是傻
某年的达沃斯论坛上,任正非说:我们华为最大的优点就是傻,华为从上到下都是大傻瓜。那华为傻在哪里呢?
华为永远只向着一个方向猛攻,从来不看别的方向。打个比方,就是“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
这就是“阿甘精神”,踏踏实实地做。以前连总理要给你华为解决贷款问题,任正非都拒绝,他说离政府太近了反而不好。
跟任正非一样低调的还有一个大佬,顺丰的创始人王卫,他几乎不接受采访,每天下班后就配老婆孩子,跟任正非工作狂正好相反。
你觉得任正非和顺丰王卫,谁的时间管理更好?
我是职场达人秋叶大叔,欢迎你的关注~
(201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