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日,赴美投资10亿设厂的知名企业家曹德旺,公开算了一笔经济账,他详细对比了中美投资的成本和收益,结果发现美国制造更为划算,而他提到的“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务跟美国比高35%”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当不断有企业“用脚投票”,中国制造“出走”国外,这笔经济账的确得好好算算了。…[详细]
要点速读
1
赴美投资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再加上优惠条件,不少制造业民企已望风而动。
2
高税费负担、制度性交易成本带来中国制造的成本危机,应该减税降费,激活国内制造业。
3
曹德旺谈中美投资
曹德旺所言不虚,为削减成本“出走”美国的企业也不止一家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时曾多次谈及“中国制造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以此拉拢了不少选票。不过,这句话有点言过其实,因为已经有不少中国制造的企业赴美投资,为当地的美国人带来了就业机会。除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将工厂搬入美国外,今年4月山东太阳纸业谈妥投资10亿在美国阿肯色州建厂;10月,中国天源纺织宣布将投资2000万美元在美国阿肯色州设立服装制造厂;而此前早在2013年,江南化纤有限公司就决定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厂。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美国的劳动力成本相比中国来说非常高,这些制造业企业的选择令人不解。但企业才不会做亏本生意,事实上,美国在土地、能源、税收等方面的成本优势,已经足以弥补近几年中美之间急剧缩小的劳动力成本差异。正像曹德旺所说,虽然在美国“蓝领工资价格是中国的8倍,白领工资价格是中国的2倍多”,但能源、电价便宜很多,还要加上综合税负的降低、美国州政府提供的优惠条件等,企业在美国反而能多赚百分之十几。
这样的数据并不令人意外,2015年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各国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已经和美国相差无几。
不过,这笔经济账里最引人注意的是“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务跟美国比高35%”,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中国制造被税费伤得有多深呢?
不得不提“死亡税率”带给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危机
所谓“死亡税率”,是指税费负担过重,已经威胁企业的生存发展,这是天津财经大学教授、著名税收专家李炜光提出来的。上个月,他刚刚发布了一系列有关中国企业税负问题的调研结果。经李炜光测算,中国的企业实际税负负担率接近40%。而除了新兴行业及金融领域外,大部分的企业的利润率不到10%。这么高的税负负担可能是致命的。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有一个“总税率”(税费/商业利润)的指标,用以衡量一国所承担的税负。从上面这张图不难看到,中国的总税率近几年一直保持在65%以上,而美国的总税率为40%左右,两者相差近25%。此外,中高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总税率为41%,位列其中的中国数据远超这个数字。
近两年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措施降低企业税负,比如全面推进营改增、五险一金阶段性下调等,但是减负在一些地方变了味。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直言不讳揭露,“财政部去年营改增减5000个亿,其实是假减,去企业问一圈,都没减。”而且一些地方明面上减负,实际上增负,据人民日报5月的报道,一些地方税务部门早在年初就订好了“税收指标”,企业要交多少税,税务部门说了算,承诺的多退少补也是空话。还有一些原来不收的税费,在降税的大背景下反而又重新开始收缴。
还有无休无止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指政府各种的制度性、政策化工具给企业带来的额外负担,这一块成本不容忽视。所谓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就是要降低企业这一负担。
虽然简政放权逐渐深化,但基层实施和政策也是两张皮。比如,据人民日报报道,今年3月郑州曾下发文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但是当企业主拿到文件去要资源,却吃了闭门羹,“办事人员说:‘我们没收到这样的文件,办不了。你让市里专门给我们发一个文件,就给你办!’”
还有各式各样的评估令人头疼,优化服务也难以实现。河南一位企业主表示, “只要开门营业,至少有15个评估评价要做。”而且做这么多评估的成本并没有随着简政放权而有所降低。
只救火不防灾,小心中国经济成为“夹心饼干”
制造业这块蛋糕被不少国家盯着,前有美国喊着“制造业回归”的口号,后有印度制造想要取代中国制造的地位。在人力成本优势消耗殆尽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如果仍然变着法地不减负反增负,要么见到“遍地老板尸体”,要么看着“企业出逃”,中国经济成为“夹心饼干”。
最怕短视,只救火不防灾。国内制造业暴露出的问题很多,比如同质化竞争严重。民企往往深受其害,而有着政府做靠山的国企在成本、资源上更胜一筹,过度投资,即使产能过剩,行业亏损,国企也能享受救济的特权。如果政府在出现问题时只把资源用在“救火”上,结果只会发现去产能越去越多,或者新的领域又会出现产能过剩。而如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比如适当的成本负担、优惠的外部环境,很多民企就敢于在国内施展拳脚进行创新和产业升级。
目前来看,有能力用脚投票出走的制造业企业还是少数。挽回中国制造的颓势,激活国内的中心制造业企业,首先要把减税的政策都落到实处,其次要真正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社会保险费、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
结语
“我们宁可继续做那些不靠谱的事情,从来没想过救了今年,明年怎么办?”这是企业家曹德旺之问。如果企业的税费负担成为摆脱不了的重担,中国制造和中国经济将面临严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