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9月份开始,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将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本”(由教育部直接编写),语文教材“有限的多样化时代”告终。
据媒体报道:此次“部编本”教材,换掉了约40%的课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6个年级,古诗/文总数增加了55篇(一年级就有古诗),增幅高达80%;总计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30%。初中3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也提升至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
这是自白话文兴起后百余年来,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次。 据腾讯网
我深信不疑的一点是:如果一个人的文言文功底很扎实,一定会对他熟练、甚至创造性地使用书面白话文有莫大的帮助。
撰文 |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陈季冰
近期大中小学教材改革再度成为热门话题,国家为此首次成立了专门的教材委员会,其规格之高也前所未有。
然而教材改革究竟应该奉行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它主要的内涵又应该包含哪些?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系一个民族的根本。因此这是一个极为宏大和复杂的问题,我非教育专家,不敢轻易发表涵盖全面的高论,但我想就人们关心最多的中小学语文教材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在我看来,相较目前,中小学语文教材确需要有根本性的改革,它应该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大幅增加文言文内容,例如,总体上不少于全部内容的一半;
第二,大幅度增加诗歌内容,例如,总体上不少于三分之一;
第三,大幅度增加前人的优秀作品,减少现当代作品,例如,1930年以后的作品原则上不收入。
……
我知道,你读到这里一定会认为我是在说疯话,对此我有心理准备。
之前,我已经习惯了朋友们一边倒的反对和讥讽,每当我提出上述观点时。反对的理由当然也是一目了然——如今早已不是文言文和诗歌的时代,我的提议就像是来自一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间的抱残守缺的酸腐老学究。
然而,作为一个每天都在与文字打交道的人,这么显而易见的道理难道我真的不明白吗?
恰恰相反,我倒认为,那些讥讽我的人根本没有(或不愿意)稍微费点力气思索一下中小学语文的本质。他们根本就没有(也不想)搞清楚这样一个核心问题:中学语文是干什么的?或者说,它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教材编选应该以语文教育的目的为纲
就我的观点而言,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非常简单,它应该有两项:第一,帮助学生掌握日常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语言交流能力,也就是基本的读写能力;第二,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并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
假如同意上述这两条,那么中学语文教材入选文章的标准就有了一个大致方向。我认为,除了语言文字使用规范流畅、对理解力的要求适合大多数同龄人的智力水平(亦即做到所谓深浅适中)和兼顾各种文学体例之外,最重要的一条是:它们必须是公认的经得起考验的优秀作品。
然而,相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中国的语文存在一个独一无二的难题,即我们在过去的百年里经历过一次书面语言的“断裂”——白话取代文言,成为书面语言的主流。众所周知,文言与白话之前的差别不亚于两种不同的语言,这就大大增加了中国语文教育和教材选编的复杂性。
要知道,在中华民族自有文字以来的3000多年历史中,与文言文的漫长统治相比,白话文占主导地位的时间短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谓“公认的优秀作品”,是必须经历过相当长时间——比方说50年以上——的大浪淘沙。
因此,汉语中真正的优秀作品绝大多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而其中诗歌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中国曾经是一个属诗的国度。
这就是我提出上述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选择原则的依据。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在今天,说得极端一点,正式成为官方书面语言尚不足100年的白话文基本上还不能算是一种已经充分成熟了的书面语言。考虑到上世纪3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国家一直处于战乱动荡和政治运动之中,现代书面白话文还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严重的“暴力性”和“政治性”。
我们当下不知不觉中使用的语句中就经常充斥着军事化的“战斗话语”……这些原因都意味着,未来我们需要对书面白话文作出改进和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
嘲笑我的人自认为最有力的一条论据是:“你不可能让社会大众回到五四以前,恢复写文言文。”言下之意是:文言文学得再好,对一个写白话文的现代人又有什么用呢?
而在我看来,真正滑稽可笑的恰是这种狭隘的看问题的方式。按照这个逻辑,中学数学中为什么还要有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难道学生们未来踏上社会以后,会用得着这些知识?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
我当然不会主张我们应该回到以文言文为正式书面语言的时代,我自己的这篇文章也是用白话文写的。但说句老实话,我绝不相信一个文言文和古典诗歌基本功非常扎实的现代中国人,会看不懂或写不好白话文。
▲陈独秀是“白话文运动”的发起者之一
白话文是我们每天都在读、写、说的工具,况且,我也没有主张过将白话文赶出语文教材。我只是认为,文言文中的不朽经典(意味着可供选择的机会)比白话文中多得实在太多了。
我深信不疑的一点是:如果一个人的文言文功底很扎实,一定会对他熟练、甚至创造性地使用书面白话文有莫大的帮助。
从语言的社会交流功能方面来说,文言文或许的确是一种已经死了语言;但从语言的文学功能方面来说,文言文能够给予现代白话文的滋养远没有枯竭。就算是再狂妄的“进步主义者”恐怕也不得不承认,即便有了莫言这样的诺贝尔奖得主,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水平相比民国早期的一大批优秀白话文作品,差距是十分明显的。
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难道不正是当代中国作家缺乏巴金、曹禺那代人的扎实的文言文基本训练吗?
在任何时代,文学发展的最重要养料无非是两个,一是古代经典;二是民间口头文学。当代中国人如果不具备基础的文言知识,那么当代中国文学就失去了一条腿,变成了无源之水。
许多学者认为,像韩国、越南、土耳其等这些经历过激进文字改革的国家之所以很难产生优秀的现代文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这些国家,除了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专家,几乎没有人能够看懂古代典籍。
▲古籍
在本文的最后,我还想顺便讨论一下目前高考作文的出题。应该说这有点偏离了本文的主题,但考虑到它也是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重大的问题,所以这里不妨简单说几句。
现在的高考作文题目大多是考学生的观点及论述,这是我一直很反对的。一般来说,以一个高中毕业生的阅历和思维能力,不可能对社会事务有多少深刻的观点。而且,说圆一个观点需要的主要是逻辑能力,这些都超出了语文教育所要培养的能力范畴。
我认为,中学写作应该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高考作文题目应该是要求学生比较清晰地把一个事物叙述和描述出来。因此它最好是记叙文或书信。打分的标准不管观点,只考虑是不是把一件事情说清楚了。这当然也需要一定的逻辑能力,但它的重点是书面语言的使用能力。
我认为这才是中学语文教育所应该达到的目标。
(2017-07-31)
中考语文复习2018年的准备也逐渐要开始了吧!下面是小编老师给各位考生整理的文言文虚词大全汇总表:
初三语文复习虚词整理:
安
⑴怎么,哪里。
例: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又安敢毒邪?
④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
⑤安能复为之下乎!
⑥安能抗此难乎?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⑧君安与项伯有故?
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域?
⑩安得使余多暇日。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2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⑵安全,安定。
①谢庄遂安。
②可以为富安天下。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
⑶安逸。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⑷安生,有“养”的意思。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安:这里指养生的东西。)
太多了,就不一一截图展示了。如有需要的,请自行去下载。
手机打开这可爱的图标:
添加朋友,找一下中小学教师帮。
回复中考,可以下载到上面的资料。
不知道怎么关注的朋友,请详细阅读下文:
手把手教你如何关注我们公众号
(2017-07-11)
提及文言文,首先想到的是“之乎者也”,这四个字都是虚词。文言文难懂吗?难!难!难于上青天!就难在一大堆的虚词,云里雾里,谁知道古人要搞什么?下面,我们就传授大家“破虚三式”无上剑法,什么“之乎者也”,秒懂!秒杀!
七嘴八舌说考情
陕西说:“虚词用法及意义是每年的必考点,要求选择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固定2分。而且《说明》规定了14个虚词为:之、而、其、以、于、为、虽、则、然、乃、且、乎、与、者。”
河南说:“你们认为我中考不考查虚词吗?错,我只是习惯在句子翻译中偷偷地考查,如: 16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之”“者”“而”等。
湖南、四川说:“我们好多地市也考啊!虽然形式不太一样,不过没有大的区别!”
安徽说:“我都敢以直接解释的形式考查虚词。你们都太作了,各种花里胡哨地考,不还是那几个虚词吗?无聊!”
其他地区:“不管是直接解释也好,选择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也罢,还是句子翻译,都是形式,不光以上几个省,全国各地的中考题都少不了虚词的考查。虚词,虽然没有重点实词考得多,但渗透在文言文的角角落落。
说来说去还得练
专家秘招赶紧看
虚词的考法,题型变来变去,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无论怎样换,也不外乎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考查。针对虚词的考查,小编教你“破虚三招”,轻松解决虚词考题。
第一招: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以上面2016陕西C项为例,“可以处乐”意思是“可以享受安乐”,分析可知“以”做助词,可不译。“以衾拥覆”意思是“用被子盖着”,分析可知“以”做介词,意思为“用”。因此二者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以上面2016陕西D项为例,“太丰则吾不敢也”意思是“太丰厚我就不敢了”,分析可知“则”表承接,意思是“就”。“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意思为“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分析可知“则”表转折,意思为“却”。因此二者意义和用法不同。
第二招:代入检验法
陕西中考虚词意义或用法辨析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同学们熟知的,所以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选项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其和课外语句中的用法是否相同。以上面2016陕西B项为例,“戴朱缨宝饰之帽”是课内《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句子,根据课内所学可知“之”做助词,意思为“的”。将其带入“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中,意思为“只希望(你)做个读书明理的君子”,意思符合语境。因此二者意义和用法相同。
第三招:语法验证法
根据词性、句子成分等来判断词语的意思,也可结合句意来划分句子成分。以上面2016陕西A项为例,“余为少慰”,结合上文语境,可知其意思为“我为此稍感欣慰”,主语是“我”,谓语是“稍感”,宾语是“欣慰”,“为此”做状语,“为”做介词;“余不愿为大官”的主语是“余”, 谓语是“不愿”, 宾语是“为大官”,“为大官”是动宾短语,“为”是动词,意思为“做”。因此二者意义和用法不同。
(2017-05-31)
《劝学》
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特别警示:“砺”的右半部分不要误写成“历”;“知”不要误写成“智”)
2.而致千里,假舟楫者(特别警示:“致”不要误写成“至”;“楫”的左半部分是“木”)
3.积土成山,蛟龙生焉(特别警示:“蛟”的左半部分是“虫”)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特别警示:“跬”的左半部分容易误写;“至”不要误写成“致”)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特别警示:“锲”的左半部分不要误写成“木”;“镂”的左半部分容易误写)
6.筋骨之强,下饮黄泉(特别警示:“黄”字不要误写成“皇”)
《逍遥游》
1.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特别警示:“翼”的最上部分是“羽”,不要误写成“北”)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特别警示:“抟”是较生僻的字)
3.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特别警示:“芥”的上半部分不要误写)
4.而后乃今培风,而莫之夭阏者(特别警示:“培”的左半部分是“土”;“阏”是较生僻的字)
5.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特别警示:“反”不要误写成“返”;“犹”不要误写成“尤”)
6.蟪蛄不知春秋,上古有大椿者(特别警示:“蟪蛄”是较生僻的字)
7.翼若垂天之云,且适南冥也(特别警示:“翼”的最上部分是“羽”,不要误写成“北”)
8.德合一君–而征,国者(特别警示:“合”不要误写成“和”)
9.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特别警示:“沮”不要误写成“阻”;“辩”不要误写成“辨”或“变”)
10.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己(特别警示:“己”不要误写成“已”)
《师说》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孰能无惑(特别警示:“受”不要误写成“授”;“孰”不要误写成“熟”)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特别警示:“庸”不要误写)
3.无长无少,道之所存(特别警示:“道”不要误写)
4.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特别警示:“犹”不要误写成“尤”;“耻”不要误写成“齿”)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特别警示:“遗”不要误写)
6.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特别警示:“齿”不要误写成“耻”;“欤”不要误写)
7.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特别警示:“攻”不要误写成“功”)
《阿房宫赋》
1.覆压三百余里,骊山北构而西折(特别警示:“覆”不要误写成“复”;“骊”不要漏掉左半部分的“马”;“折”的右半部分是“斤”)
2.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特别警示:“蜂”的左半部分是“虫”)
3.春光融融,而气候不齐(特别警示:“融”不要误写成“溶”)
4.开妆镜也,渭流涨腻(特别警示:“妆”不要误写成“装”)
5.尽态极妍,缦立远视(特别警示:“妍”的左半部分是“女”;“缦”不要误写成“漫”)
6.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特别警示:“砾”的左半部分是“石”;“逦迤”不要误写成“迤逦”)
7.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特别警示:“锱铢”是较生僻的字)
8.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特别警示:“呕哑”的左半部分都是“口”)
9.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特别警示:“拒”不要误写成“距”或“据”)
10.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特别警示:“暇”的左半部分是“日”)
《赤壁赋》
1.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特别警示:“属”不要误写成“嘱”;“窈窕”的上半部分都是“穴”)
2.徘徊于斗牛之间,纵一苇之所如(特别警示:“斗牛”不要误写成“牛斗”)
3.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特别警示:“溯”不要误写成“朔”;“渺”不要误写成“缈”)
4.如怨如慕,余音袅袅(特别警示:“慕”不要误写成“幕”)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特别警示:“蜉蝣”的左半部分都是“虫”;“渺”不要误写成“缈”;“粟”的下半部分是“米”)
6.则天地曾不能以,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特别警示:“瞬”的左半部分是“目”)
7.惟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特别警示:“清”不要误写成“青”)
8.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特别警示:“藉”不要误写成“籍”)
《氓》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特别警示:“匪”不要误写成“非”;“愆”的下半部分是“心”)
2.泣涕涟涟–载笑载言(特别警示:“泣涕”不要误写成“涕泣”)
3.其叶沃若–于嗟鸠兮(特别警示:“嗟”的左半部分是“口”)
4.士贰其行–士也罔极(特别警示:“罔”不要误写成“惘”)
5.至于暴矣–咥其笑矣(特别警示:“咥”的左半部分是“口”)
6.不思其反–亦已焉哉(特别警示:“反”不要误写成“返”)
《离骚》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特别警示:“哀”不要误写成“衰”)
2.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特别警示:“犹”不要误写成“尤”;“未”不要误写成“末”)
3.宁溘死以流亡兮–鸷鸟之不群兮(特别警示:“溘”“鸷”都是较生僻字)
4.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特别警示:“尤”不要误写成“犹”;“付”不要误写成“服”)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特别警示:“芰”不要误写成“技”)
6.余独好修以为常–岂余心之可惩(特别警示:“常”不要误写成“长”;“惩”不要误写成“成”)
《蜀道难》
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特别警示:“尔”不要误写成“而”;“塞”的最下部分是“土”)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特别警示:“摧”不要误写成“催”;“栈”的左半部分是“木”)
3.百步九折萦岩峦–以手抚膺坐长叹(特别警示:“萦”“膺”都是较生僻字)
4.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特别警示:“规”不要误写成“归”)
5.枯松倒挂倚绝壁–砯崖转石万壑雷(特别警示:“倚”不要误写成“依”;“砯”是较生僻字)
6.剑阁峥嵘而崔嵬–所守或匪亲(特别警示:“嵬”不要误写成“巍”;“匪”不要误写成“非”)
7.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特别警示:“青”不要误写成“清”;“咨嗟”都是较生僻字)
《登高》
1.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特别警示:“渚”是较生僻字;“清”不要误写成“青”;“萧”不要误写成“潇”或“啸”)
2.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特别警示:“作”不要误写成“做”;“繁”不要误写成“烦”;“霜”不要误写成“双”)
《琵琶行》
1.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特别警示:“惨”不要误写成“残”)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特别警示:“犹”不要误写成“尤”)
3.转轴拨弦三两声–弦弦掩抑声声思(特别警示:“拨”不要误写成“拔”;“抑”不要误写成“仰”)
4.大珠小珠落玉盘–幽咽泉流冰下难(特别警示:“幽”不要误写成其他同音字)
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特别警示:“幽”不要误写成“忧”)
6.四弦一声如裂帛–唯见江心秋月白(特别警示:“帛”不要误写成“绵”)
7.血色罗裙翻酒污–秋月春风等闲度(特别警示:“秋月春风”不要误写成“春风秋月”;“度”不要误写成“渡”)
8.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特别警示:“鞍”的左半部分是“革”)
9.绕船月明江水寒–梦啼妆泪红阑干(特别警示:“妆”不要误写成“装”;“阑干”不要误写成“栏杆”)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特别警示:“涯”不要误写成“崖”;“沦”不要误写成“沧”)
11.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特别警示:“鹃”不要误写成“娟”;“哀”不要误写成“衰”)
12.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特别警示:“坐”不要误写成“座”)
13.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特别警示:“座”不要误写成“坐”;“州”不要误写成“洲”)
《锦瑟》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特别警示:“鹃”不要误写成“娟”)
2.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特别警示:“蓝”不要误写成“篮”;“惘”不要误写成“罔”或“枉”)
《虞美人》
1.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特别警示:“春花秋月”不要误写成“秋月春花”)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特别警示:“恰”不要误写成“洽”)
《念奴娇·赤壁怀古》
1.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特别警示:“郎”不要误写成“朗”;“壁”的下半部分是“土”)
2.卷起千堆雪–一时多少豪杰(特别警示:“豪”的下半部分是“豕”)
3.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特别警示:“乔”不要误写成“桥”;“纶”的右半部分是“仑”)
4.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特别警示:“华”不要误写成“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特别警示:“仲”不要误写成“中”)
2.人道寄奴曾住–气吞万里如虎(特别警示:“住”不要误写成“驻”)
3.赢得仓皇北顾–烽火扬州路(特别警示:“皇”不要误写成“惶”;“扬州”不要误写成“杨洲”)
4.一片神鸦社鼓–廉颇老矣(特别警示:“颇”不要误写成“波”)
《孔子语录》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特别警示:“愠”是较生僻字)
2.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特别警示:“于”不要误写成“与”)
3.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特别警示:“焉”不要漏掉)
4.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特别警示:“己”和“已”要分辨清楚)
《鱼我所欲也》
1.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特别警示:应注意句中的“者也”连用)
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特别警示:不要漏掉“可以”中的“以”)
3.所恶有甚于死者–贤者能勿丧耳(特别警示:“勿”不要误写成“匆”)
4.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特别警示:“蹴”是较生僻字)
5.万钟于我何加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特别警示:“乏”不要误写成“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必先苦其心志–所以动心忍性(特别警示:“志”不要误写成“智”;“忍”不要误写成“任”)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特别警示:“喻”不要误写成“谕”)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特别警示:“法”不要误写成“发”)
《曹刿论战》
1.又何间焉–肉食者鄙(特别警示:“肉食者”不要误写成“食肉者”)
2.弗敢专也–民弗从也(特别警示:“弗”不要误写)
3.齐人三鼓–齐师败绩(特别警示:“绩”不要误写成“迹”)
4.登轼而望之–遂逐齐师(特别警示:“轼”的左半部分是“车”)
5.一鼓作气–彼竭我盈(特别警示:“竭”的左半部分是“立”;“盈”不要误写成“赢”)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特别警示:“靡”的最下部分是“非”)
《邹忌讽齐王纳谏》
1.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特别警示:“昳”的左半部分是“日”)
2.吾孰与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也(特别警示:“孰”不要误写成“熟”)
3.妾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特别警示:“于”不要误写成“与”)
4.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王之蔽甚矣(特别警示:“廷”不要误写成“庭”;“蔽”不要误写成“弊”)
5.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特别警示:“谏”不要误写成“见”)
6.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特别警示:“廷”不要误写成“庭”)
《出师表》
1.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特别警示:“弊”不要误写成“敝”或“蔽”)
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特别警示:“妄”的下半部分是“女”;“薄”不要误写成“簿”)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特别警示:“刑”不要误写成“邢”)
4.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特别警示:“倾”不要误写成“顷”)
5.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遂许先帝以驱驰(特别警示:“驰”不要误写成“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特别警示:“受”不要误写成“授”)
7.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特别警示:“付”不要误写成“负”;“明”不要误写成“名”)
8.以咨诹善道–深追先帝遗诏(特别警示:“诹”是较生僻字;“诏”不要误写成“召”)
《桃花源记》
1.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特别警示:“夹”不要误写成“加”)
2.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特别警示:“俨”不要误写成“严”)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特别警示:“髫”是较生僻字;“怡”不要误写成“贻”)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特别警示:“率”不要误写成“帅”)
5.乃不知有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特别警示:“具”不要误写成“俱”)
《三峡》
1.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特别警示:“亭”不要误写成“停”)
2.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特别警示:“御”不要误写成“驭”)
3.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特别警示:“漱”不要误写成“嗽”;“峻”的左半部分是“山”)
4.常有高猿长啸–哀转久绝(特别警示:“长”不要误写成“常”)
《马说》
1.然后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特别警示:“常”不要误写成“长”)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特别警示:“骈”的左半部分是“马”)
3.虽有千里之能–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特别警示:“与”不要误写成“于”)
4.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特别警示:“材”不要误写成“才”)
《陋室铭》
1.有仙则名–斯是陋室(特别警示:“名”不要误写成“明”)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特别警示:“鸿”不要误写成“宏”)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特别警示:“牍”的左半部分是“片”)
4.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特别警示:“陋”容易写成同音别字)
《小石潭记》
1.卷石底以出–青树翠蔓(特别警示:“蔓”不要误写成“曼”)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特别警示:“依”不要误写成“倚”)
3.俶尔远逝–似与游者相乐(特别警示:“俶”是较生僻字)
4.潭西南而望–其岸势犬牙差互(特别警示:“差互”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
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特别警示:“寥”不要误写成“廖”)
《岳阳楼记》
1.百废具兴–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特别警示:“于”不要误写成“与”)
2.横无际涯–朝晖夕阴(特别警示:“涯”不要误写成“崖”;“晖”不要误写成“辉”)
3.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特别警示:“览”不要误写成“揽”)
4.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特别警示:“萧”不要误写成“潇”)
5.皓月千里–静影沉璧(特别警示:“皓”的左半部分是“白”;“璧”的下半部分是“玉”)
6.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特别警示:“己”不要误写成“已”)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特别警示:“忧”不要误写成同音别字)
《醉翁亭记》
1.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特别警示:“尤”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
2.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特别警示:“寓”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
3.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特别警示:“暝”的左半部分是“日”)
4.野芳发而幽香–水落而石出者(特别警示:“幽”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
5.溪深而鱼肥–杂然而前陈者(特别警示:“鱼”不要误写成“渔”)
6.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特别警示:两句中的“而”容易漏写)
《爱莲说》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特别警示:“淤泥”不要误写成“污泥”;“濯”是较生僻字;“涟”不要误写成“莲”)
2.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君子者也(特别警示:“逸”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
3.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特别警示:“予”不要误写成“余”)
《记承天寺夜游》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特别警示:“起”不要误写成“启”)
2.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特别警示:“盖”不要误写成“概”)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特别警示:“致”不要误写成“至”)
2.不敢稍逾约–余因得遍观群书(特别警示:“逾”不要误写成“愈”;“遍观”不要误写成“观遍”)
3.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特别警示:“辞”不要误写成“词”;“侍”不要误写成“待”)
4.或遇其叱咄–不敢出一言以复(特别警示:“叱”不要误写成“斥”)
5.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特别警示:“衾”的上半部分是“今”;“覆”不要误写成“复”)
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特别警示:“缊”是较生僻字;“敝”不要误写成“弊”或“弊”;“慕艳”不要误写成“艳慕”)
《关雎》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特别警示:“窈窕”“逑”均是较生僻字)
2.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特别警示:“寤寐”是较生僻字)
3.左右芼之–钟鼓乐之(特别警示:“芼”是较生僻字)
《蒹葭》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特别警示:“谓”不要误写成“为”)
2.道阻且跻–宛在水中坻(特别警示:“跻”不要误写成“挤”或“济”;“宛”不要误写成“婉”;“坻”的左半部分是“土”)
3.白露未已–在水之涘(特别警示:“已”不要误写成“己”;“涘”是较生僻字)
《观沧海》
1.以观沧海–水何澹澹(特别警示:“沧”不要误写成“苍”)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特别警示:“萧”不要误写成“潇”)
3.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特别警示:“里”不要误写成“理”)
《饮酒》
1.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特别警示:“喧”的左半部分是“口”)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特别警示:“气”不要误写成“汽”;“夕”不要误写成“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风烟望五津–同是宦游人(特别警示:“宦”容易误写成同音别字)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特别警示:“歧”不要误写成“岐”)
《次北固山下》
1.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特别警示:“潮”不要误写成“朝”)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特别警示:“生”不要误写成“升”)
《使至塞上》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特别警示:“蓬”不要误写成“篷”;“胡”不要误写成“湖”)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特别警示:“圆”不要误写成“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特别警示:“与”不要误写成“于”;“郎”不要误写成“朗”)
《行路难》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特别警示:“箸”是较生僻字;“拔”不要误写成“拨”)
2.欲渡黄河冰塞川–闲来垂钓碧溪上(特别警示:“渡”不要误写成“度”;“钓”的右半部分是“勺”)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特别警示:“沧”不要误写成“苍”)
《望岳》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特别警示:“割”不要误写成“隔”)
2.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特别警示:“眦”的左半部分是“目”;“凌”不要误写成“陵”)
《春望》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特别警示:“惊”不要误写成“警”)
2.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特别警示:“白头”不要误写成“白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特别警示:“渡”不要误写成“度”;“罥”是较生僻字)
2.忍能对面为盗贼–唇焦口燥呼不得(特别警示:“燥”的左半部分是“火”)
3.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特别警示:“衾”的上半部分是“今”)
4.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特别警示:“脚”不要误写成“角”)
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特别警示:“俱”不要误写成“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特别警示:“忽如”不要误写成“忽然”)
2.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特别警示:“控”不要误写成“空”)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特别警示:“阑干”不要误写成“栏杆”)
4.风掣红旗冻不翻–去时雪满天山路(特别警示:“掣”的下半部分是“手”)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特别警示:“酥”不要误写成“苏”;“却”不要误写成“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特别警示:“吟”的右半部分是“今”)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特别警示:“畔”的左半部分是“田”)
《观刈麦》
1.妇姑荷箪食–相随饷田去(特别警示:“箪”不要误写成“单”或“担”;“饷”不要误写成“响”或“晌”)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特别警示:“暑”的上半部分是“曰”)
3.岁晏有余粮–尽日不能忘(特别警示:“晏”不要误写成“宴”)
《钱塘湖春行》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特别警示:“莺”不要误写成“鹰”)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特别警示:“迷”不要误写成“眯”)
《雁门太守行》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特别警示:“摧”不要误写成“催”)
2.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特别警示:“报”不要误写成“抱”)
《赤壁》
自将磨洗认前朝–铜雀春深锁二乔(特别警示:“磨”的下半部分是“石”;“雀”不要误写成“鹊”;“乔”不要误写成“桥”)
《泊秦淮》
夜泊秦淮近酒家–隔江犹唱后庭花(特别警示:“庭”不要误写成“廷”)
《夜雨寄北》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特别警示:“涨”不要误写成“张”)
《无题》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特别警示:“蜡炬”的左半部分分别是“虫”和“火”)
2.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特别警示:“蓬”不要误写成“篷”)
《相见欢》
1.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特别警示:“钩”不要误写成“钓”;“清”不要误写成“青”)
2.剪不断–理还乱(特别警示:“理”不要误写成“里”)
《渔家傲·秋思》
1.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特别警示:“角”不要误写成“脚”)
2.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特别警示:“勒”的右半部分是“力”)
《浣溪沙》
1.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特别警示:“亭”不要误写成“停”)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特别警示:“燕”不要误写成“雁”)
《登飞来峰》
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特别警示:“升”不要误写成“生”;“畏”不要误写成“为”)
《江城子·密州出猎》
1.老夫聊发少年狂–锦帽貂裘(特别警示:“貂”的右半部分是“召”)
2.亲射虎–看孙郎(特别警示:“郎”不要误写成“朗”)
3.酒酣胸胆尚开张–何日遣冯唐(特别警示:“遣”不要误写成“谴”)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特别警示:“挽”的右半部分是“免”)
《水调歌头》
1.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特别警示:“阙”是较生僻字)
2.又恐琼楼玉宇–起舞弄清影(特别警示:“清”不要误写成“青”)
3.低绮户–何事长向别时圆(特别警示:“绮”不要误写成“奇”或“倚”;“圆”不要误写成“园”)
4.月有阴晴圆缺–千里共婵娟(特别警示:“圆”不要误写成“园”;“婵”的左半部分是“女”)
《游山西村》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特别警示:“山重水复”不要误写成“山重水尽”)
2.衣冠简朴古风存–拄杖无时夜叩门(特别警示:“拄”不要误写成“柱”)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特别警示:“麾”是较生僻字;“炙”不要误写成“灸”)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特别警示:“生前”不要误写成“身前”)
《过零丁洋》
1.干戈寥落四周星–身世浮沉雨打萍(特别警示:“寥”不要误写成“廖”)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特别警示:“汗”不要误写成“汉”)
《天净沙·秋思》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特别警示:“涯”不要误写成“崖”)
《山坡羊·潼关怀古》
1.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特别警示:“潼”不要误写成“童”)
2.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特别警示:“阙”不要误写成“阕”)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特别警示:“作”不要误写成“做”)
(201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