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佛列德·德索萨在《去爱吧》里所写:“去爱吧,就像从来没有受过伤一样。”这话听来容易,做来却分外难。但这件事,锦江饭店创始人董竹君做到了,而且,她还做得很好。
董竹君于1900年生于上海的一个贫民窟里,她的父亲董同庆是上海的黄包车夫,而母亲董李氏则是一个普通的帮佣。因为家境贫寒,年仅13岁时董竹君便被父母卖到了青楼。
无论在哪个年代,父母将子女卖去青楼这都可以被定义为丧尽天良,即便他们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对于这点,董竹君后来的督军丈夫夏之时也深以为然,他甚至为此耿耿于怀,他还曾因此建议董竹君与父母决裂。他的理由是:“一个连自己亲生女儿都可以出卖的父母,你还去对他们好,这不是善良,是愚蠢!”
在听到夏之时这番话时,董竹君心里却只觉丈夫不懂她也不懂她父母的苦,她甚至还多少觉得:丈夫多少狭隘并且存在挑拨他们父母子女关系的嫌疑。
但平心而论,夏之时的看法并无任何不妥,它甚至多少是基于人之常情的“认为”。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被父母卖去青楼却依旧和父母没有芥蒂的董竹君才是矛盾的。而这个矛盾背后的原因,则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
实际上,董竹君也曾经为父母将她卖去青楼心生过怨恨,那是她被卖入青楼的第三年,这一年,董竹君年15岁,已由最初入青楼时的稚嫩小姑娘出落成了容貌出众的大姑娘。
14岁的董竹君
当初以卖艺不卖身“清倌人”身份进入青楼的董竹君面临着一个极大的危机,这个危机便是:堂子(妓院)的老鸨已经开始和嫖客商量起了董竹君“初夜”的价格。
董竹君在14岁那年便已经“成人”,即有了女性的初潮,但一直照顾她的孟妈妈因深知其中利害一直替她隐瞒实情。可纸包不住火,随着董竹君身体第二性征的日益明显,她已成人的事实终还是被精明的老鸨发现了。
董竹君一直寄希望于父母来接她,她以为父母会像最初承诺的那样尽早来接她回家。她并不知道,“接她回家”压根儿就是个幌子,不论这个幌子是出自堂子老鸨,还是出自董竹君父母,归根到底,这都只能印证董竹君父母当年的决定是错误的。
这段时日里,青春发育的激素不稳加上压力等因素影响下的董竹君显得很有些任性。一日,她唱完局票(请她唱歌的票据)时又已到了半夜。回到堂子里的住所喝了孟妈妈递上来的润嗓茶以后,她还是觉得喉咙干渴难受。孟妈妈见状心疼地道:“也怪你唱得实在太好了,每天的局票接都接不完,哎,仔细别累坏了身子。”
董竹君听完孟妈妈的安慰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了,顿了良久后,孟妈妈道:“如今老鸨已经在商议让你做‘大先生’(接客妓女)了,你要赶紧想办法,要不然……”
董竹君听完孟妈妈的话眼眶一下就红了,她扶着椅把手坐下后眼泪汪汪地看着孟妈妈道:“孟阿姨,你说,我父母当时把我抵押到堂子里时,他们心里可知道会有这天?他们要是知道还把我送来,那不就是骗我吗?当日,他们和我说时只说唱三年曲就可以,哎!”
孟妈妈看董竹君哭成那样赶忙走到她近旁的椅子坐下抚着她肩膀道:“阿媛(董竹君小名),你要看开些,天下哪有把女儿往火坑里推的父母啊,他们定也是被老鸨子骗了,你现在就别想这些了。”
说完后,孟妈妈又继续劝慰董竹君赶紧物色能带自己逃出妓院的良人,她道:“那个夏爷(夏之时)是不错的,你可以仔细考虑考虑他,先出了这火坑再说!”董竹君拿出手帕擦了擦眼角后看着孟妈妈点了点头。
可当晚,情绪已经被拨动的董竹君竟一夜未眠。明明身体已经很累了,可她就是睡不着,一躺下,她脑子里就全是父母和堂子里那些姐妹、客人的脸,有时,老鸨那张势力的脸也会时不时蹦到她脑子里。
天快亮时,董竹君的思绪终于平息了一些,此时,她的脑子也安静了许多,但那个半夜时萦绕在脑子里的想法却越发强烈了:“父母当初送我来堂子时,若真知道会有这天,那我该是多可悲!”
董竹君不自主地又想到当初父母让自己学唱曲来青楼卖唱时的情景了,劝她学曲儿那天,父亲董同庆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道:“阿媛,你是去长三堂子里卖唱的,是去做‘清倌人’,你年龄还小,让你去做大先生我和你姆妈(母亲)也不舍得啊!你就去吧,难道你真忍心看着我这么瘦,家里这么苦?”
此时的董竹君才明白,这条路是父亲想了好久才想出来的“路”。当时的她因为已跟着刘举人念了六年学,所以她也在《二十四孝》、《孝经》上懂了“孝道”二字。只是,当时的她光想到那些“卖身葬父”一类的故事,却未想到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多半是自愿而并非被父母祈求。
待父亲说完那席话后董竹君便含泪看着父亲说:“好,我去学,但你要记得三年后定要接我回家。”董同庆含泪道:“三年时间很快就会过去,并且一定直让你去做‘小先生’,你放心吧,期满就接你回家。”
想到这儿,董竹君心里又泛起一阵希望:“他们定也是被老鸨骗了。”董竹君披衣起身坐在窗边看着慢慢变白的天,思绪再次涌起。
除了这几日,董竹君之前从未怀疑过父母对她的爱,毕竟,父母虽然曾有过三个孩子,可活下来只有她一个啊!一想到这儿,董竹君便又不可避免地想起了那个因没奶水喝而活活饿死在她手上的弟弟了。他才四个月,可因为家里穷加上没奶水喝,弟弟竟就那么活活饿死了。
原本,董竹君家也曾有过还过得去日子,那是父亲董同庆没有得大病前,那时他还能拉黄包车补贴家用。那时候,为了让她长大后有个真正的出路,他们还东拼西凑地供她去和刘举人学知识。前文提到的《孝经》等等,便都是刘举人教的。
“是那场病害的,都是穷苦害的!”董竹君在心里呐喊,父母是爱她的,否则又怎会拼死拼活也要供自己上学呢,还不是巴望着自己有出息吗!
不得不说,董同庆和董李氏当初执意送女儿上学,真真是个善举。若她没有上过那六年学,她便不可能懂《孝经》,便不可能懂得真正的礼义廉耻并努力要去为自己争自由,自然,她也不可能是如今这般即便身在青楼也依旧是洁身自好的模样。更为重要的是,若没有学习知识,她董竹君也不可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当天开始大亮时,董竹君的心情也终于完全平复了。当杂乱的思绪开始被整理时,真正闪着光亮的思想也便就有了。此时的董竹君想到了父亲很久以前和她说起的那些话,她当时不懂,父亲也未必懂,但因着喜欢把女儿当成朋友唠嗑的习惯,他便总是把他拉黄包车时在外边听到的告诉他。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被推翻,董同庆跟着大流一起剪掉了脑后的辫子。
董竹君父亲、母亲
剪了辫子的那天,董同庆开心地和女儿说道:“民国了,我们以后会有好日子过了。”董竹君仰头看着一脸高兴的父亲问到:“为啥民国了就会有好日子过了。”看着董竹君满脸的疑惑,董同庆便让女儿坐下听他慢慢说。
那日,董同庆把他在街头从革命党人口中的话一五一十复述给了董竹君听,他们爷俩用你问我答的方式足足聊了几个小时。这是他们平日惯常的沟通方式,董同庆也从来不管女儿懂不懂,总喜欢不停地和她朋友式地攀谈。
董同庆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却误打误撞地找到了教育子女的最好方法,即启发式沟通教育。他总是鼓励女儿和自己沟通并且乐于回答她提出的各种问题,若回答不出时,他便抓抓脑袋对女儿说:“你看,爹没文化,这问题难了你得自己学知识去想、去看才能明白!”
时隔半个多世纪后,董竹君依旧记得民国成立那年父女的那场重要对话,这场对话也将在多年后成为缓解他们父女矛盾的关键。
董竹君记得,在复述革命党的话时父亲曾说:“我们国家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比如《南京条约》等等,这些都是害得我们老百姓越来越苦的根本原因。”“那什么是列强?”董竹君仰着小脸问。
董同庆想了想说:“列强啊,就是那些瓜分我们国家利益的几个大国。你平日在街上看到的那些欺负我们中国的黄头发、蓝眼睛都是列强!为了打倒列强,我们国家的百姓就得造反!”“那什么是造反?”董竹君继续发问。
董同情一听女儿提的这问题立马来了精神,他清了清嗓子加大了嗓门道:“造反就是老百姓团结起来反对那些不好的统治者,今天的造反的,都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的,你看孙文领导的起义,只有造反成功有了好的统治者,人民才有好日子过……”
董竹君和女儿夏国琼在日本
想到这里时,董竹君便已经凭借所学和后来孟妈妈教的东西悟到了一个最重要的点:“他们眼下的种种遭际都是动荡的时局造就的,堂子里姐妹们的悲惨遭遇是如此,她之被卖到堂子里也是如此。”
就在那天,董竹君竟在自己尚身处火坑时放下了对父母曾出卖她的芥蒂,也是在这天,她第一次明确了即便是冒死也要逃出妓院的决心,因为,她在这天立下了志向:她想在这个不好的时代里,为穷苦百姓为国家去拼搏。
可以说,那个晚上,奠定了董竹君后来成为了杰出女商、女权主义先锋、伟大革命者的基石。当力量感充满董竹君全身时,她第一次对即将施行的逃跑计划等不再有任何恐惧。
当初,董竹君父母送她去读书时,只是想她能在将来可以依靠知识活的更轻松一些。这个想法大抵如作家龙应台对儿子的期望:“孩子,我要你努力读书的目的,不是想你有多大出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可董竹君却超出父母这种期许地用她六年从刘举人那里学来的知识打开了自己的眼界、格局。她经由独立的思考确定了人生理想,并将从此开始真正的人生探索。
之后不久,董竹君拒绝了夏之时为自己赎身要求,她在一次秘密见面时说:“你不用拿钱赎我,她当时买我300块,现在却要3000块,她不应该得这钱。我不想你花钱为我赎身还因为,我不想让你觉得我是被你花钱买来的。”
董竹君这话音落下后不久,他便在夏之时欲逃亡日本时设计逃出了青楼。逃出青楼后,董竹君提出的三个要求中与革命有关的那一个,便是她当日在青楼便已想好的。没错,她的人生理想已经正式被开启了。
1915年,董竹君与夏之时用法国的仪式举行了一场文明婚礼。婚礼后,两人便前往日本。在日本,夏之时履行了当日结婚时的第一个承诺:供董竹君在日本求学。
董竹君逃出青楼后,她的父母很快便得知了消息,那一刻他们激动地抱在了一起。如董竹君所料,他们是被堂子老鸨骗了。老鸨买下董竹君时曾承诺三年后还她自由身,可进了妓院后,随着董竹君的越来越受欢迎,老鸨单方面撕毁了契约。这种事情,是当时老鸨们经常干的事,董同庆也是后来才明白其中的种种。可当时的他,要后悔却已来不及。
当董同庆知道女儿是跟着一个叫夏之时的四川督军逃跑的时,他们心里终于放下了心。只是,为人父母的他们也终还是因为一直未能见到女儿而郁郁寡欢。在内心深处,他们也是惶恐的,这些年他们也深深为自己当日犯下的错误后悔,所以,他们害怕已嫁入豪门成为督军夫人的她不再认他们。
直到董竹君从日本给他们寄来钱物时,他们心里的石头才终于落了地。
董竹君前往日本两年后的一天,董同庆不敢相信地拿着一封信信对妻子说:“是阿媛,她约我们在旅馆见!”
原来,董竹君在日本东京御茶之水女子高等师范毕业后正筹备去法国留学时,已经因父病回国的丈夫夏之时便电报她回国。考虑到丈夫家里的境况和革命形势的严峻,一心想帮助丈夫革命救国的董竹君决定放弃留学,并带着女儿夏国琼回国。
1917年,董竹君自东京乘轮船回到上海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差人去信约见父母双亲。
此时,距离董竹君与父母最后一次见面已经过去了整整4年多,当已为人妇、为人母的董竹君再次出现在父母面前时,他们哭成了泪人,董李氏哭喊道:“天,终于找到你了,阿媛啊,几年没见了啊!”一家三口抱住一团哭完后,董同庆才想起问:“夏爷对你还好么?他怎么不同你一起回国?”董竹君便又将事情原委叙述了一番。
这次短暂相聚时,董竹君曾含泪对双亲说:“等我在四川安顿好,我一定接你们去四川过几天好日子。”
董竹君从来一诺千金,只是,她没想到,因为夏之时始终不能对她平等相待,加之夏之时一直对其父母将她卖入青楼耿耿于怀。董竹君父母被她接到成都后,不仅没过上好日子还受了各种气。期间,董同庆还被夏之时污蔑偷他鸦片,母亲更是因为掉了心爱的首饰哭泣而被夏之时呵斥责骂。不得已之下,董竹君只好听从父母的建议同意他们回了上海。
更让董同庆夫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命运并没有随着女儿的嫁入豪门有所改变。1929年,在婚姻内觉得自己不被尊重的董竹君执意与夏之时离婚,离婚后,她一个人带着四个女儿回到了上海。
好在,此间,他们一家还能经常照应。只是,因为董竹君做生意接连受挫加之经济负担重的缘故,董同庆和妻子的生活也一直捉襟见肘。董同庆重病期间,董竹君竟只得靠典当来来换取医药费。
1933年夏,董竹君母亲因病去世,两年后,他的父亲也在贫病中辞别了人世。虽然,他们离世都贫病交加,但他们却都受到了董竹君无微不至的呵护和照顾,对于他们的丧葬事宜,董竹君也是倾尽了全力。
晚年时,她还曾数次修缮、迁移、重建过父母的墓地。1989年时,年已89岁高龄的董竹君还在父母迁新墓之际设祭台祈求父母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