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高大且美丽的书店,正在杀死书

导语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亚洲书店论坛在成都举行。在言几又书店凯德天府店,著名设计师王亥、青山周平等参加的一个沙龙,人满为患。不少人根本没有座位,不得不坐在空地上。这种盛况,让人想起八九十年代那些如饥似渴听讲座的人群,那时也正是书店的黄金时代。如今这些观众,很明显并不是冲着书而来。沙龙结束,众多女性追着青山周平这位“梦想改造家”出去,索要签名或者合影。她们感叹的是,他真的很帅啊。没有人买书。这是一场有关书店的活动,而不是书的活动。书躺在那里,看着人来人往,如果书里真有作者的灵魂,他们一定会发出苦涩的笑声。…[详细]

要点速读

1

几年前,实体书店还被断定必死无疑。但是,在大城市,书店却以另一种姿态活了。

2

这些大商场的书店,和传统书店有着根本性的不同:没有爱书的店主,取而代之的是懂得经营的经理。

3

资本青睐书店,是一种精明的生意,但这并不是书和作家的福音。

书店死了?书店发达了

两三年以前,人们还在感叹实体书店纷纷倒闭。在北京,曾经风靡一时的风入松书店,倒闭时让不少读书人伤心不已。在成都,类似弘文书局的这样的人文书店,也萧条而至关张。这样的故事,到今天还在继续,不久前还传出上海季风书园遇到困难的消息。曾经的房东不再续租,让这座上海的人文地标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今日话题:高大且美丽的书店,正在杀死书

已经倒掉的成都弘文书局

中国人的阅读量还在增加,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总规模同比增长12.30%,在纸媒陷入衰退的时候,纸质书的销量反而取得了不错的增长。但是,大部分人买书,都是通过网络。当天下单,第二天就可以送到,而价格往往只相当于在书店购书的六七成。实体书店的衰落,更多是书店的盈利模式出了问题,从出版社批发进来,书是65折,如果像网上那样七折销售,没有存活可能。

媒体一度断言,实体书店必死无疑。但是,在大城市,书店却以另一种姿态活了,不但活了,还富贵了。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国贸商场、爱琴海购物中心,这些大商场都有相当豪华的书店。在成都,言几又书店开进了最豪华的商场IFS(国际金融中心),来自广州的方所以及上海的钟书阁,也进驻了太古里和银泰城。老牌书店三联书店,也即将在成都游客云集的宽窄巷子开出新店,那是一个仿古的院子。

今日话题:高大且美丽的书店,正在杀死书

上海的钟书阁,非常豪华

事实上,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以及成都、杭州这样的所谓“新一线”城市,豪华书店的崛起,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景观。这些书店店面巨大,超过1000平米是标配,不少甚至达到3000平米以上。书店的设计和装修也颇为豪华,店面宽敞,灯光明亮,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可谓争奇斗艳。北京的言几又书店,屋顶被设计成浩瀚星空的模样,这是以前的书店主所不敢想象的。

书店死了,其实是“店主死了”

过去的人文书店,店主是整个书店的灵魂。北京的风入松书店,是1997年一位叫王炜的北大教授创办的,在王炜的周围,一群志趣相投的教授和文化人,成为这家书店的灵魂。如果你去造访北京的万圣书园,你也会发现这一点,这家书店的灵魂是店主刘苏里。

今日话题:高大且美丽的书店,正在杀死书

曾经的风入松书店只有不起眼的门面

这样的书店,是真正的爱书人所办的事业。店主本身就是读书人(很多读书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办一家书店),在店主的周围,又团结着一群文化人,他们是固定的客户,同时也是朋友。对这些知识人来说,书店就是他们精神的家园,逛书店,和朋友畅谈,是他们最快活的事情。

这类书店的店主,对书的了解要远远高于普通读者。在电脑查询还不发达的时代,你走进书店,说出一本书的名字,店主或店员,都会很快地为你找到它所在的书架。书店店主往往对出版讯息非常了解,掌握学术界最新的动态,他们甚至知道哪些书可能“即将出版”。

所谓书店之死,某种程度上是指这样的店主“死了”。他们把书做成生意,但更多的还是亲近书而不是生意,他们通常也缺少做生意的经验和扩展店面所需要的资金。他们所依赖的是文化资本,而不是金钱。当网购兴起,而书店的房租又随着整个房地产业的发展而上涨时,他们经营方面的短板就暴露出来。

那些在大商场的书店,和传统书店则有根本性的不同。这些书店,背后往往有比较雄厚的资本,他们开数家连锁,甚至可以通过资本运作谋求上市。在这些书店中,“店主”消失了,代之的是“店长”或经理,他们是老板雇佣的人员,通过一套标准化的管理来运营书店。他们更像是经理人,即使从书店离开,他们跳槽后描述自己的特长,也是从“经营能力”的角度。这些店长或经理,生活中可能并不读书,也不必了解学术动态,他们所依赖的是一个成熟的采购系统。

展示的场所:商场与书店抱团取暖

为什么资本会突然青睐起书店?不管怎样,卖书也是一种生意,这难道不是一种对文化的热爱吗?还真不是。

去年,广州的联合书店在高德置地开业,媒体曾经报道过这家书店的格局:“除了图书,文创产品占到全店三成左右,500多元的玻璃茶具、100多元的韩国手工发绳、500元左右的音乐盒,还有拼图、木艺等。此外,店内设有专门的餐饮区,提供饮料、简餐。”(据信息时报)

今日话题:高大且美丽的书店,正在杀死书

广州联合书店的文创产品售卖区

事实上,大商场里的书店,尽管在空间设计上会有很大差别,但是商品分布大致类似,除了书外,都有文创产品和咖啡餐饮区,后两者的利润,明显比书要高,也是书店经营的重点。卖一杯咖啡,利润可能超过好几本书。

然而,秘诀还并不仅限于此,因为在大商场经营文创产品和咖啡,也不是轻松的生意。秘诀在于,书店和别的店铺相比,房租方面的优惠非常大,信息时报采访了两家书店的经营者,他们的房租都只是同规模店铺的一半。这只是商场方面的善意,开书店在政府那里也能拿到一部分补贴。房租优惠加上政府补贴,再卖些咖啡和文创产品,让书店的盈利成为可能。

大型商场和书店一样,都受到电商的冲击,如何把消费者吸引到商场成为一个问题。在这方面,书店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书店的逼格都这么高,做到几米一景,供消费者来拍照晒图。这也能够解释,书店为什么热衷于办各种活动(很多活动都是免费的),吸引人流,是他们的第一要务。

因此,在商场和资本的合谋之下,书店成为了一个“展示的场所”,成为一个景观,一种演出。

书店越来越豪,而书却死了

这是商场和文化资本家的福音,但却不是书和作家的福音。

在这种理念下,书就成为了一种背景。很多书店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都是“展示”“活动”“景观”这些因素,而很少考虑到书本身的因素。

成都的言几又书店,活动区有一整面墙的书,但是那些书,并不销售,也不借阅,而只是一个背景墙。拍照时,它足够震撼,但是对每一本放在上面的书来说,这面墙都是一个冷宫。大多数看上去高大上的书店,在书的采购、归类和摆放上,都非常糟糕,因为这已不是书店的核心。

今日话题:高大且美丽的书店,正在杀死书

成都言几又书店的整面书墙

由于书店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书店对店员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你必须看上去时尚(才配得上高大的空间),对客人要客气;你必须对举办活动感兴趣,最好懂得新媒体营销;你必须对咖啡有点了解,至于书是否了解和喜爱倒无所谓,客人来这里也不是买书的,他们随便翻翻,偶尔要询问一本书,电脑会帮你查询。

所以,这是书店的新生,但却是书真正的死亡之地。如果你是一个作家,你的书进入这样的书店简直是一种不幸。如果你是一个真正要买书的读书人,这种书店也不是你的菜。这里是一个空间,一个秀场,欢迎的是来玩儿的人。

结语

不论你欢迎与否,书店已经不像往日那样了。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936 字。

转载请注明: 今日话题:高大且美丽的书店,正在杀死书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