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访问编队凯旋:中国海军的温度、深度、力度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题:远航访问编队凯旋:中国海军的温度、深度、力度
中新社记者 李纯
15日上午,由导弹驱逐舰长春舰、导弹护卫舰荆州舰、综合补给舰巢湖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远航访问编队缓缓靠泊浙江舟山某军港,结束了近半年之久的远航访问。
由导弹驱逐舰长春舰、导弹护卫舰荆州舰和综合补给舰巢湖舰组成的这支中国海军远航访问编队4月23日从上海黄浦江畔启航,将赴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20余个国家进行友好访问,菲律宾是首站。图为长春舰驶离达沃港。中新社记者 钟欣 摄
历时176天,航行31000余海里,到访亚非欧20个国家,穿越26条国际海峡水道,四次穿越赤道,横跨两大洋三大洲……
回顾半年航程,这次出访时间最长、到访国家最多的远航访问,刷新了中国海军历史上的多项纪录,不仅加强了中国海军与各国海军之间的交流,也检验了人民海军遂行远海多样化任务的能力。中国海军的温度、深度与力度从中可见。
温度:传递中国友好声音
今年4月底,中国海军远航访问的第一站选在菲律宾,对于正在回暖的两国关系而言,个中意味不同寻常。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登舰参观,无疑为中国海军这次时隔七年的再度访菲增添一大亮点。
5月底,远航访问编队抵达出访第六站――斯里兰卡,正值当地发生洪水与泥石流灾害。编队立即从自备装备物资中筹措大米、面粉、纯净水、方便面、搜救橡皮艇、部分救灾急需药品等,第一时间赠予斯方。16名随舰医疗队员赶赴受灾最严重地区开展医疗救援,救治508名受灾民众。
远航访问编队与所到国开展互访拜会、专业交流、参观慰问、文体竞赛等友好活动,并接待到访国民众和官兵代表、中资机构、华人华侨、留学生代表共计103批31631人次登舰参观。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介绍说,远航访问是世界大国海军的通行做法,符合国际惯例。这也是继2002年环球航行和去年152舰艇编队完成护航与环球访问任务后,中国海军的又一次长距离航行,增进了中国海军与外国同行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展现出中国海军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
5月2日,中国海军远航访问编队圆满结束对菲律宾的友好访问,启程离开达沃港。图为当地华侨华人到码头为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送行。中新社记者 钟欣 摄
深度:增进中外军事交流
出访期间,远航访问编队先后与缅甸、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意大利等15国海军举行海上联合演习,演练科目以编队通信、编队运动、联合搜救、联合护航、临检拿捕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为主。其中,中国海军首次与缅甸、阿曼、意大利、坦桑尼亚四国海军进行海上联演。
远航访问编队还与到访国海军开展舰艇机电、损管、反海盗、舰载机、特战等专业交流25次,组织参观见学53批2900余人次,加深在军事领域的交流。
张军社说,从最初的通信、编队航行演练,到联合搜救、反海盗等传统与非传统领域的实战科目,中外海上联演的内容存在由浅入深的过程,“能够提高双方海军海上行动能力、加强海上安全合作的科目不断增加,这是一个趋势”。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潘新毛认为,随着战略、任务的拓展和装备的发展,中国海军在逐步走向大洋、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将自身训练和与外军的交流相结合,既助力提高自身能力,也有利于与周边、沿途国家建立友好往来,达成更进一步的理解与协作。
力度:提升远海行动能力
1985年11月1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正式出访,在与外军的一次次沟通交流中,不断学习、探索。
32年后,中国海军的航迹已遍布五大洲、四大洋。从“近海防御、远海护卫”战略要求的提出,到首艘国产航母、新型万吨级驱逐舰下水,再到此次历时半年的远航访问,“走向深蓝”无疑已成中国海军发展的大趋势。
参与搜救马航失联客机、赴也门撤侨、为马尔代夫提供淡水……在潘新毛看来,中国海军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的“出镜率”不断提高,履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越来越多,体现的正是中国海军远海行动能力的不断提升。“这个能力我们有了,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国形象也在此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来了。”
就在远航访问编队凯旋之际,中国海军新型训练舰戚继光舰正在执行远航实习与出访任务,和平方舟医院船首次到访刚果(布)并展开人道主义医疗服务,第二十七批护航编队仍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来往船舶保驾护航。
张军社介绍,在平时,中国海军有多艘舰艇同时在海上甚至海外执行任务,舰艇远航需要的准备时间也已大幅缩短,“这些都说明了中国海军远海行动能力的增强,也提高了中国履行负责任大国承担的国际责任与义务的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