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文杰:留守儿童沉迷短视频现象治理的场域创新

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旅游与服务管理学院

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杀时利器”,截至2019年6月,用户规模已达6.48 亿,占网民总数的75.8%,成为最常见的应用场景,并将随着5G的商用普及,呈现井喷发展态势。以留守儿童为典型代表的未成年群体,是短视频应用的独特人群,使用率已达40.5%。短视频应用作为其重要的娱乐方式,逐渐浸润到日常生活,不断建构留守儿童的拟态环境。但是,在短视频打开留守儿童教育新思路,构建成长新平台的同时,因留守儿童心智尚未成熟、父母监管不足、媒介素养缺失等因素影响,容易产生短视频沉迷等媒介依赖症,亟待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field theory),给留守儿童沉迷短视频现象治理提供了新范式。本文基于场域理论,分析场域中技术资本的作用,打造防沉迷系统,赋能治理场域,并构建平台、政府、家长、学校、行业组织、留守儿童等治理共同体,进行多维联动,实现场域结构的变革和再造。

第一,强化场域资本,技术赋能平台建设。布迪厄的资本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空间的位置取决于个体拥有和占有的资本数量和质量。留守儿童沉迷短视频现象治理场域中,防沉迷系统等为代表的技术资本占据重要位置,能够赋能短视频平台,实现识别全覆盖、功能更完善、内容更健康。一是全面上线留守儿童防沉迷系统,依托短视频平台实名登录、使用位置判定、用户行为分析等技术,精准甄别和筛选留守儿童用户,实现留守儿童短视频使用触发机制全覆盖。二是全面提升留守儿童防沉迷系统,在留守儿童使用时段、服务功能、在线时长等方面制定明确标准,实现行业规范统一。三是打造留守儿童短视频应用专属内容池,成立内容专项审核团队,建立审核标准及应急机制,扩充适合留守儿童成长内容的数量级和丰富度。

第二,补缺场域要素,延伸家校在场能力。“身体在场”是理解当下人与媒介关系的关键。留守儿童沉迷短视频现象治理场域中,家长和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短视频应用的提供者、监督者和引导者,由于风险意识、监管能力和引导素养的缺乏,存在“在场”缺位的现象,需要再造空间场域,变家校缺位为到位。一是作为短视频应用设备的提供者,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已安装防沉迷系统的设备,进行入口把关,实现全覆盖,创造“在场”前提。二是作为短视频应用的监管者,为家长或教师安装在线监管系统,加强留守儿童短视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创造“在场”平台。三是加强家长和教师媒介素养教育,提升科学引导留守儿童短视频应用的能力和素养,培养“在场”能力,使短视频平台成为留守儿童知识学习和社会教化的有益空间。

第三,调整场域惯习,提升儿童媒介素养。惯习是一种倾向的系统。留守儿童沉迷短视频现象治理场域中,留守儿童的选择倾向容易受算法推送技术的影响,形成束缚内容选取的信息茧房,进而陷入机械化境地和物化风险。因此,需要调整场域惯习,加强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破除信息茧房的束缚。一是发挥短视频平台媒介素养传播功能,设置媒介素养专属内容,待留守儿童登录后,以弹窗或提醒等方式,进行媒介素养知识的传播。二是引入游戏通关模式,在短视频平台中植入媒介素养知识通关游戏,设置激励机制,根据通关级别,获取服务功能。三是发挥学校育人的主渠道作用,顺应时代潮流,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打造媒介素养特色活动,引导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短视频应用,提升媒介素养。

第四,变革场域结构,打造协同监管体制。传统短视频应用场域结构中,短视频平台依托算法技术,进行受众画像和信息推送,构建信息茧房,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平台主导型场域结构,容易造成留守儿童沉迷短视频现象。新型场域结构中,需要依托技术赋能,实现政府、行业、学校、父母和留守儿童的多维联动,变平台主导型场域结构为多元共治型场域结构。一是加强政府监管,完善短视频平台和内容发布者监管规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现象和行为,推进短视频行业良性发展。二是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短视频行业组织建设,提高短视频行业进入门槛,促进短视频平台客观、负责任地传播正能量。三是加强社会监督,发挥家长、学校等的监督作用,建立监督举报反馈机制,实现监管的无影灯效应,进而提升监管效能。

第五,重塑场域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根据布迪厄场域理论,在留守儿童沉迷短视频现象治理场域中,场域环境是指留守儿童所处的客观存在的外在环境,能够影响留守儿童短视频沉迷治理的效果。加强留守儿童沉迷短视频现象治理,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需要重塑场域环境。一是要重塑留守儿童短视频应用的网络环境,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现有基础上,推出利于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的科普、学习等优秀短视频作品,打造留守儿童短视频内容产业链和生态圈,向留守儿童传播网络正能量,提升留守儿童短视频沉迷的治理效能。二是要重塑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组织、学校等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吸引留守儿童更好地进行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入,塑造留守儿童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媒介偏倚理论视域下重庆乡村儿童社会教化创新研究——基于直辖30年的传播人类学考察”(18SKGH158)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165 字。

转载请注明: 韦文杰:留守儿童沉迷短视频现象治理的场域创新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