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网友称为“中国寻人第一人”;他用10年的时间,帮助800多个家庭重获团圆;他靠着一个人、一双腿、一台电脑,在互联网与现实交织的寻人路途上,走过24个省份,历程30万公里,穿破50多双鞋;他仅42岁,却已白发过半,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
他被网友称为“中国寻人第一人”;他用10年的时间,帮助800多个家庭重获团圆;他靠着一个人、一双腿、一台电脑,在互联网与现实交织的寻人路途上,走过24个省份,历程30万公里,穿破50多双鞋;他仅42岁,却已白发过半,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
10月21日下午,家住云南昆明的失踪儿童家长张伟紧盯电脑屏幕,伴随着QQ头像闪烁,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照片出现在眼前。“像,太像了!”想到失踪已经10年的小儿子张小双可能有了下落,张伟的眼泪夺眶而出。
给张伟带来希望的,是寻人志愿者沈浩和他的寻人网站。
今年42岁的沈浩原本是安徽滁州一名下岗工人。下岗后的他,找了一份工作便是网站维护。彻底改变他生活的是发生在10年前的一件事:2001年元月,听说三名女孩会网友离家出走、家人无处找寻,他便创办了寻人启事网站,现在已更名为“沈浩寻人网站”。
“寻人启事网站建立的初衷是想为寻亲者提供一个网络平台。我觉得维护一个网站的成本并不高,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做点善事。”
网站建站后两个月,就成功找回一位失踪者——江苏一名无法承受生活和工作压力而出走的公务员。为找他,沈浩四处求助网友。一个月后,有网友在安徽一个县城发现了失踪者,并劝说他回家。
“看着失踪者与家人团聚激动哭泣的样子,我更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坚定了把这份工作做下去的决心!”
寻人的成功鼓舞着沈浩,但更多的寻人过程却充满曲折与艰辛。
一名被拐卖到福建18年的贵州青年,在沈浩的寻亲网站以及湘云贵三省寻亲志愿者的帮助下,经过细微的线索追踪和上万条信息核对,足足花费两个多月时间,才最终找到亲生父母。
今年国庆节后,沈浩便开始寻找昆明籍失踪少年张小双。从10月20日上午8点开始,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只身来到福建厦门的沈浩先后赶赴南安市水头镇,向当地民政局、派出所了解情况无果;下午,沈浩又赶往泉州,与当地的志愿者会合后,终于从一家医院DNA鉴定结果的文档中找到了疑似张小双的信息。最终,经当地公安和卫生部门允许,沈浩翻拍了孩子的头像照片并反馈给远在昆明的家长张伟。
直到晚上11点半,疲惫的沈浩才回到厦门住处。他说:“像这样的寻人经历已算十分顺利。我会和张小双家长联系,如果DNA鉴定成功,将借助警方力量让孩子和亲生父母见面。”
有网友给沈浩发来短信:“每一个丢失小孩的家庭,那种伤痛与苦楚,那些希望与期待,都煎熬着我们,是我们每个家庭心中永远的痛。多亏你们好心人志愿者,使好多家庭重燃爱之火,我们不会忘记你们。”
他被网友称为“中国寻人第一人”;他用10年的时间,帮助800多个家庭重获团圆;他靠着一个人、一双腿、一台电脑,在互联网与现实交织的寻人路途上,走过24个省份,历程30万公里,穿破50多双鞋;他仅42岁,却已白发过半,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
沈浩名气越大,来求助的人也越多,但“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却令他难以承受。网站志愿者“蒲克Q”说:“每天十多个家长打电话哭诉,我们天天泡在眼泪里,心情很低落。而且前期网站都是免费服务的,沈浩家里的收入很大一部分要用于网站的开支,这也让他压力很大。”
目前,“沈浩寻人网站”月访问量最高达50万人次,招募到一万多位寻亲志愿者,规模越做越大。但在沈浩心里,这却是个“不快乐的事业”。网站发布的经确认的寻人信息超过18000条,与失踪人数相比,寻人成功的概率很低。失踪者中,年龄最小的尚在襁褓,年龄最长的超过80高龄。
“每天面对骨肉分离、亲友难聚的悲伤和眼泪,这种心里的苦痛,比身体的劳累更折磨人。”沈浩说。
前行在寻人路上的沈浩依然每天面对悲伤,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情。“因为我想通了:寻亲志愿者需要的是一种解脱,沉浸在悲伤里,没有办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说,“事是不快乐的,但心情却是平和的。因为在寻人过程中,我也收获了亲情与感动。”
当痴迷网络离家出走会网友的滁州女孩丽丽(化名)失踪一天一夜后,沈浩帮助心急如焚的家长在湖北黄石一家网吧找到了丽丽。看着父亲一把抱住女儿喜极而泣,沈浩为之动容。
当离家23年的赵文祺通过网站找到在武汉的亲生父母、一家团圆时,沈浩也被邀为团圆宴上的“座上宾”,他见证了幸福。
“寻人的工作就像在参加一场马拉松。不同的是,一路走来,我仍然不知道终点在何方,但肯定要坚持跑下去。”沈浩说。
沈浩虽然已为800多个家庭找到亲人,但更多的家庭还在焦急等待中。沈浩一直是以志愿者的身份来从事这项寻人服务的,并且部分寻人服务还需要收取一定费用,用以维持日常运作。用他的话来说,是“公益性事业,商业化运作”。但“蒲克Q”等志愿者表示,寻人收费标准虽然早在网站上公布了,但实际收取费用的只是极少数。
目前,国内尚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寻找失踪人口架构平台。2004年之后,沈浩的寻人网站和其运营方式几乎已经成为新建的同类网站的模板;一些网站之间还开展合作交流,吸引了来自民间的数量庞大的寻人志愿者队伍,在网络寻人背后发挥着重要作用。
“初跑时,这条马拉松跑道上只有很少的几个孤独的参与者,随着时间推移,参与者越来越多,每次出门寻亲,各地志愿者都会提供帮助,政府部门尤其是公安部门也提供很多便利。正是有这么多爱心人士的帮忙,才使我有力量继续跑下去。”沈浩说,他现在最渴望的是能够建立一个民间组织——寻人服务中心,但却未能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