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阁社会时事栏目第一时间为您提供全国各地社会新闻,让您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各地热点综合资讯。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彤
“可能在我毕业后的三到五年,我还是会做一名记者。” 10月6日,曾被记者劝说不要填报新闻类专业的高考状元吴呈杰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自己已经放弃了保研资格。
2014年,吴呈杰在江苏省高考中取得理科第一名。当时,在物理竞赛考场上写小说、拿过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的他自称是“非典型理科生”,并打算报考北大新闻系,毕业后成为一名记者。高考放榜后,获得高分的吴呈杰吸引了不少媒体前来采访,甚至有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规劝原本有志于报考新闻专业的他转投其他专业。
后来,他改了主意,决定念金融,去了毕业生平均薪酬全国最高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不过,新闻仍是他的理想,澎湃新闻2014年6月就曾报道,他表示以后想做财经记者,撰写有深度的行业报道。
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三年多,吴呈杰没有放弃写作。不久前在校园非虚构故事大赛中,吴呈杰凭借参赛作品《动物孤独》获得一等奖。据“每日人物”微信公众号介绍这是一个极有况味的故事:有一种叫斑鳖的动物,全世界现已仅剩三只,科学家想尽办法帮助它们传宗接代,却屡屡失败。
在采访中,吴呈杰不断强调,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他写的故事而不是他自己的故事认识他,他向澎湃新闻推荐了9月25日发在“人物”公众号的《追凶》,那是一篇特稿,而成为特稿记者是他细分的职业理想。
“哇,给吴呈杰师兄打call。” 吴呈杰的选择得到了不少北大学生的支持,也有网友称他表现出了中国顶尖学府学生的风度。
吴呈杰。东方IC 资料
[对话]
本科毕业后不准备深造
澎湃新闻:已经上了三年大学,毕业后你依旧想成为一名记者吗?
吴呈杰:这是我暂时的计划吧,可能在我毕业后的三到五年,我还是会做一名记者。
我觉得考虑一份职业,有三个比较重要的依据,第一是天赋,第二是兴趣,第三是这个行业本身的前景。
我觉得兴趣和天赋我是能够达到的,它可能是最适合我的一个行业,我对第三点的看法也可能没有很多前辈们那么悲观。
新闻是一个比较大的行业,它下面有很多门类,我想做的是其中的特稿记者。可能很多人认为记者工作特别累或者待遇不是特别高,但我没有深刻感受到这些所谓的劣势。
澎湃新闻:你现在还想做财经记者吗?
吴呈杰:没有,这个是当时的一个托词,那时我曾经觉得自己不会做新闻了,但是会有压力,包括网上会有人骂我,说我特别容易放弃梦想,所以这么说,就是假装我并没有放弃这个梦想。
澎湃新闻:本科的前三年为了成为记者做出了哪些努力?
吴呈杰:我不是说这三年都在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因为其实这三年我都不是很确定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并没有想好我要的是什么,所以这三年也经历了各种试错的过程。
可能我现在确定了要做这一方面,大家看到了我在这一方面做出的事情,但其实我在其他方面也做了很多,最后我发现新闻可能的确还是我自己最感兴趣的。
新闻方面主要做了两方面,一个是校媒北大学生刊物《此间》,另一个是实习。
在我加入校媒之前,它是一份报纸,它在北大的普及率和知名度都不是特别高,我在校媒做了三年,大一的时候是记者,大二的时候是执行主编,大三的时候是主编。我在当执行主编的时候,把它改成了一份杂志。
很多人会觉得在学校办一场晚会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我自己更加看重的是能不能留下一些东西,虽然说纸媒衰落,但我觉得杂志还是现实生活中不可忽略的存在,我想把它打造成奢侈品,就是它可以是用来收藏的,而不仅仅是一时的阅读。我觉得这些事情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
澎湃新闻:有传言说你放弃了保研,请问是这样吗?
吴呈杰:准确来说是放弃保研资格,因为我们的规定是绩点在本专业排前40%就可以保研。
澎湃新闻:为什么本科毕业不继续深造?
吴呈杰:据我的了解,我身边确实有绝大多数的人会选择继续深造,我觉得一般这样的会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可能本身的学业水平不足以支撑职业发展,或者想继续做学术,或者学了特别基础学科的专业,比如数学、物理,那么研究生可能会选择学习一个更加应用性的学科,另外一种是是很多同学都没有做好主观或者客观进入职场的准备,有的时候他们感觉自己心理上还是一个学生,没有一个很好的成人心态。
但对我自己来说,我觉得这种状况相对不存在,我现在已经有了在媒体行业比较好的就业的机会,达到了可以进入这个行业的水准了。
澎湃新闻:对于大四有什么规划?
吴呈杰:因为修了双学位再加上之前出国交换,所以学业压力还是很重,除此之外是希望能够实习,我希望自己在正式进入职场时不是像新人一样手足无措,我希望能够抱着一个更加成熟的心态去面对。
因为我已经确定自己想要做什么了,所以应该还是会在媒体实习。
如果能重选,会念北大中文系
澎湃新闻:你后悔当初没有选择新闻专业吗?
吴呈杰:我现在比较后悔来了我现在所在的学院,但是没有后悔没有学新闻。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可能会选择北京大学中文系。
澎湃新闻:为什么?
吴呈杰:就是因为和自己的兴趣不是很相符吧,我发现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是什么,至少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才知道自己真正有没有兴趣。
也是大一那一年意识到,我可能对于商业类的兴趣没有那么大,我在大二开始的时候修了中文的双学位,发现我对中文的兴趣是远远超过我对商业方面的兴趣。
在中文系修双学位和把中文作为主专业没有特别大的区别,所以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因为最后还是达到了自己想学什么的目的。
澎湃新闻:你怎么看待自己接受过的三年商科训练?
吴呈杰:我觉得如果仅从学业来讲,是没有多少帮助。
澎湃新闻:从其他方面呢?
吴呈杰:肯定对我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有帮助的,比如说眼界的开拓就是对我的帮助吧,但是我无法确定如果去了另外一个专业学习的话,我得到的帮助会是更多还是更少。
澎湃新闻:商科类的成绩如何?
吴呈杰:我的成绩大概就是本专业(市场营销)的(前)30%左右吧。
没有学得很好,我觉得就是中庸吧。
澎湃新闻:为什么不考虑商科类的工作?
吴呈杰:我是一个对很多事情忍耐度不是很高的人,我有一些朋友他们会为很多东西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
但是我不行,这一点是我做不到的,我只能做那些我自己更有兴趣的事情。
澎湃新闻:你怎么看待年轻人走一些弯路?
吴呈杰:我觉得大部分人在17、18岁的时候都不一定有特别良好的独立判断的能力,就算独立作出的决策也未必是最恰当的,但是那又怎么样呢?人在年轻的时候做一些错误的决定或者绕一些弯路真的都不算什么事情。
我觉得人的每个生命阶段都是值得去珍惜的,大学阶段并不是为了以后的职业发展做铺垫的阶段,它自己本身就是一段特别独特的经历。可能会为职业做出准备,比如说实习,但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学业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
不喜欢被贴“状元”标签
澎湃新闻:你怎么看待你得到的非虚构写作的奖?
吴呈杰:我觉得它其实对我还是特别重要的鼓励吧,一直以来我认为有一个魔咒,我会担心这个行业的人对我的关注是因为我曾经的光环,而不是我自己的业务能力。
但是通过这次比赛,而且这次比赛是由三项得分综合而成的,有些部分评审的时候是匿名的,评委也不知道是谁的作品,最后我的总得分比第二名高了近十分。
我会觉得其实我的担心可以基本消失了。我的能力是有的,并不是我之前所担心的。
在比赛之后,也有我特别欣赏的媒体给我说希望我可以去工作,他们也有给我说,他们并不关心我是谁,他们只关心我写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我会觉得这是对我的一个很大的肯定。
澎湃新闻:怎么看待高考状元这个身份?
吴呈杰:我是一个很讨厌贴标签的人。其实在北大不大能够感受到这个身份对我的影响,特别是在我们学院,大部分同学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反而它对我的影响还是在我们学校之外,很多媒体因此关注到我。
我觉得状元在当时肯定是一个巨大的光环,但是这个光环的阴影在这些年会慢慢体现出来。它对我来说是一种束缚,很容易就形成一种束缚,就是我这辈子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大家能够记住我的还是我17岁时做过的事情。
这是很大的一种压力,不过尽量把它化为动力吧。
澎湃新闻:对刚进大学的学生有什么想说的?
吴呈杰:在大学期间不要整天想着实习,也不要整天想着成绩。
这些都不止是你大学阶段需要考虑的,你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觉得大学和上大学前的学生的一个区别是,你可以去尝试更多的东西。
有的大学生把现实的压力想得过于沉重了,在我看来可以不用那么沉重的,可以以一种更加轻松的心态去面对它们。
责任编辑:张玉
本文来源于新闻阁:转载请保留链接,不保留本文链接视为侵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