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李宗盛12年 李剑青聊青春梦与师徒情
“这几天好像把我这辈子的话都说完了。”李剑青拉开椅子坐下,双手交叉放置在面前的木头长桌上,手边大约半米远的地方,躺着他的第一张个人专辑《仍是异乡人》。
专辑封底印着一段李宗盛的肺腑之言――“他的旋律,他的作曲,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把这些词,谱出这么好的歌。”
今年12月将满40岁的李剑青一直跟着李宗盛做幕后,直到今年才发行了个人第一张专辑。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李宗盛与李剑青,这对“双李”师徒一同出现在话筒前,还要追溯到2013年李宗盛的演唱会上,二人合唱的那首《匆匆》。2005年,李剑青跟随李宗盛默默地做幕后工作,在江美琪、林忆莲、周笔畅、杨宗纬等人的专辑内页,都可以找到他的名字;此后,李剑青的才华逐渐被众人所知。在今年7月底的新专辑发布会上,李宗盛正式介绍这位“爱徒”。在刚刚过去的简单生活节上,不少观众发现,在舞台后的角落里,李宗盛默默地观赏着李剑青在夕阳余晖中的演出。
李宗盛身边都不乏优秀的音乐人,为何只有李剑青受到如此“青睐”?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新京报记者与李剑青坐下来好好聊了聊。幸好,李剑青是个擅长讲故事的人,也许他自己并未察觉,但在娓娓道来的话语里,那些散发着沉木香气的细枝末节,足以让带着疑问的眼睛变得明朗。
童年
茅棚里拉小提琴,被邻居来敲门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不少人用这句话来形容李剑青。的确,身形瘦削,眼神清亮,气质青涩,加上时常以“白衬衫”的标配现身,在李剑青的身上,看不到岁月留下的痕迹。但他听闻后,却笑着摆摆手,“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个少年,自从三十岁之后,经常忘这忘那,更何况现在已经不惑了。”
很难相信,再过不到两个月,李剑青就要40岁了。1977年12月5日,李剑青出生于广西桂林。小时候,他生活在漓江边上,山峦绵延,青砖灰瓦,就是他记忆中最初的景色。李剑青的姥姥是“船上人”,靠捞一些船下的水草卖给别人喂猪吃,来补贴家用,直到遇到一个木匠,也就是李剑青的外公,她才上了岸。李剑青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我小时候是幸福开心的。虽然很穷,但是穷开心,就是那种美好的记忆。一家人一起吃饭,我爸妈和我哥都在,四个人吃一盘青菜,饭还没办法管够。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真是太温馨了。”
不过,旧时光的温暖,并不等同于无忧无虑。李剑青的父亲是一位琴棋书画样样都会的“文艺中年”,在他的棋友里,有一位小提琴老师。棋桌上的几番交谈后,他便成为了李剑青的音乐启蒙老师。“从7岁半开始,我就开始练琴。没有人愿意和学小提琴的人做邻居,那简直是锯木头,不,简直是杀鸡,而且鸡快要死的时候的惨叫。”李剑青回忆说,因为小时候住的是砖瓦房,隔音效果很差,住在隔壁的大伯,经常在晚上来敲门,“那么晚了,可以了吧?”
不过,正值调皮玩闹时期的男孩子,久而久之,对枯燥的练琴过程产生了抵触心理,“我一度很讨厌小提琴,因为那个时候都有《射雕英雄传》了,我还得在茅棚里练琴。而且我家里没有电视,要想看还得去邻居家,总去的话也不方便。所以呢,我一天到晚基本上都在练琴。”
关键词
我大学时候是有女朋友的,要不然我妈不会对我现在这么有信心……其实她现在很着急,每次回家都把我骂得狗血淋头,“你什么意思啊,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比你还小几岁,儿子都上初中了,你怎么回事?”每逢过年回家,亲戚朋友也都会问,你挣多少钱?更何况我跟着大哥嘛,他们会很好奇,是不是整天身边美女如云啊。
坚持
很多人问我,是什么支撑着你十几年来一直坚持走到现在?我说因为小时候过得很苦,现在这种生活对我来说挺牛的,我自己没有觉得什么不好,所以哪来的坚持。而且你越来越发现这一行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学,慢慢的,那些虚的东西就越来越远了。
求学
考入广西艺术学院 每月发粮票菜票
上世纪80年代,正是李连杰的《少林寺》风靡全国的时候。不同于李剑青文艺的成长路线,他的哥哥被送进了当地的武术队。“每天早上起来,我爸送我哥去练他的早工,我就在家练我的早工。一般练半个小时的音阶,然后吃点馒头,喝点水,我就去上学。中午回来,母亲有时间做饭就做饭,没做饭就给几毛钱,去吃一碗素的桂林米粉。晚上回来吃饭之前,也会练琴。”李剑青顿了顿,“我是没有童年的。”
但是,不愿辜负父母的期待,加上天赋使然,李剑青没有对小提琴半途而废。他有着“绝对音感”,随便拉出一个音,便能准确指认出音阶。“这件事儿我之前不知道,直到我去考学校,了解到什么是视唱练耳后才发现。”
1990年,遵从父母的意见,李剑青考取了广西艺术学院的小提琴专业。“因为那个时候有政策扶植,这所学校是不收学费的,还有补助。每个月发50块钱的菜票,30斤粮票。粮票你没见过吧?”李剑青突然问起记者,又继续说,“我也是对家里有贡献的。”
从家乡桂林去到南宁的学校,李剑青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不过,第一次离开父母,也让他经历了生活上的束手无策,“那个时候就是没办法照料好自己,所以我妈每两个月都要从工资里挤一点钱出来,买张火车票,来南宁看我。我每次都哭得不行。”
主唱
尬唱死亡金属 比赛中遇见李宗盛
在广西艺术学院,李剑青专业课成绩一直拔尖,但他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乖乖仔”。初三那年,在吹小号的学弟邀请下,他加入了一支死亡金属乐队,而这个学弟,目前卖起了烧鸭。“这个乐队之前的主唱是成人大学的,后来他毕业了,乐队就少了一个主唱。因为我是校园十大歌手,他们就把我拉进去了。”
彼时,李剑青音色清亮细腻,在业余组通俗唱法里颇受关注。“当时我的嗓子比现在更细。后来来到北京,大哥还跟我开玩笑,说我是‘太监的声音’。所以你说,我这种嗓子唱死亡金属,有多憋屈。”他在接手乐队主唱位置后,一度思索的主要课题是怎样唱出粗犷金属嗓。“所以我就是硬唱、尬唱,把喉咙都喊破了。”
1990年到2000年,李剑青从广西艺术学院附中、高中,一路读完了大学。在这期间,他收获了几位毕生好友,其中一位还是侗族长老的儿子。“《出城》里那段,就是他的父亲带着我们去侗寨里录的。他是我的铁哥们,互相挡子弹的那种。他原来是钢琴专业,现在做装修的生意,开着奔驰到处应酬。”
毕业后,李剑青考进广西交响乐团,担任小提琴手。“刚毕业时,交响乐团一个月700元工资,但是南宁的房租已经是一个月1000元出头了,所以没办法,我们必须组着乐队每天晚上去酒吧唱歌。”在兼职唱歌之外,李剑青所在的紫太阳乐队还发表了《摘葡萄》《未完成》等原创作品。凭着这些歌曲,李剑青跟乐队成员参加了两次选秀比赛。
在第二次比赛中,紫太阳乐队获得全国亚军。相对名次,有一件事对李剑青更加重要――他遇见了“大哥”李宗盛。
师徒
初次见面瞎聊 邀请北上包吃住
“当然是有过一些奢望的,”李剑青说,“因为摇滚乐在那个时候是很红的,唐朝第一张专辑、《中国火》(魔岩唱片出的一张合集),还有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的1994年红|,我们都是受崔健《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影响过的。但是后来和大哥在一起之后,越接近这个行业,就越接近事实的真相――原来那么残酷,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是谁谁谁的。相对而言,学到东西就更加重要了。在对流行音乐有了更多的认识,了解到它里面包含的社会责任和各种情感之后,慢慢奢望的念头也就打消了。”
辗转将乐队的歌曲DEMO交给李宗盛后,过了一段时间,李剑青接到了他期待的那通电话。“不过第一次来北京和大哥见面,我只呆了三天。”关于那次谈话的细节,他依然记得,“大哥骑着单车过来,我们尬聊了二十分钟,他就又骑走了。”至于谈话的内容,则完全无关音乐,“大哥说,剑青你不要误会,我叫你来不是要签你,就是对你这个人很感兴趣,就想跟你聊聊天,交个朋友。”
这次谈话,让李剑青十分失望。几个月后,李宗盛又打来一通电话,“他说,我有个朋友,叫姚谦,他现在在做一个歌手,叫江美琪。他们很喜欢《芥末不辣》的旋律,但可能要改你的词,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把这首歌介绍给姚谦老师,并且代理你词曲的版权,愿不愿意?我说愿意啊,然后大哥就发来一个合约。”
此后,李剑青又远程与李宗盛合作了黎明的一首歌曲,和一个中国电影100周年的项目。之后,他终于到北京与大哥一起做音乐。
“当时大哥问我说,剑青,你那个交响乐团给你多少工资?”他又模仿着李宗盛的语气,“我说700。有补助吗?我说我是独奏演员,如果有独奏的话,有50元补助,没独奏的话,就是10几元吧,如果去外地的话,有出差费。那有房子吗?没有,福利分房在我们上一届已经取缔了。医保呢?没有。他说,那你在那里干吗?这样吧,我包你吃包你住,一个月给你两千元,我帮你买医保社保,但这个要从你工资里扣,可以吗?所以实拿1700多元,包吃住,要不要来?”
在跟母亲大吵一架后,李剑青收拾行囊,来到了北京。“毕竟交响乐团是国家单位嘛,我来到北京之后,确实也看到了很多人放弃。因为很多人以为实现了梦想,但实际离梦想更远了,因为你看到了遥不可及的高级,而那是你做不到的呀。”在李宗盛身边打转的年轻音乐人,有因挫败感自行离开的,有觉得一直被他强大光环掩盖而不服气的,最后,只有李剑青留了下来。
专辑
从幕后到台前 只求歌曲打动人
与李宗盛合作多年,李剑青为林忆莲、品冠、周笔畅等创作了不少歌曲。在杨宗纬《原色》专辑里,他担任了重要的制作角色。不过,《原色》里的不少作品,原本是计划收录在李剑青个人专辑中,但在与李宗盛一番商讨后,李剑青还是选择先把音乐制作的根基打牢。
而《仍是异乡人》的诞生,其实并没有经过预设的主题筹划,“《匆匆》像一颗种子,通过和大哥这些年的相处,我们更能发现一些故事,并被这些故事和情感所触动,这些情感由我来慢慢地跟大家讲述是合适的,他也觉得我现在做这件事情是合适的。所以可以跟大家分享了,就来发一张专辑。你看这张专辑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十首歌,只是觉得时候到了,就发吧。”
从《匆匆》到《平凡故事》,再到《姥姥》,李剑青修改了一个又一个版本。整张专辑发布后,不少人因为歌里朴实细腻的情感,而深受感动。但也有人评论李剑青唱腔里,有太重的“李宗盛”痕迹。对此,李剑青不置可否,“其实刚开始大哥就跟我说,那个《姥姥》你换一种唱法吧,不然一定有人说你学我。我说,大哥可是我不这么认为,”说着,李剑青换一种悠扬的方式唱起这首歌,“你觉得这样合适吗?在姥姥的墓前,我觉得用一边唱一边讲的方式,会更合适。”
“其实,这张专辑甚至不是我唱的都没关系,但是这些歌里的情感有没有打动你,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些人说我是学大哥的唱腔,但是能够感动你的话,那何乐而不为呢?我跟大哥在一起相濡以沫这些年……用这个词是不是太过了?”说着,李剑青淡淡地笑了笑,“我们一直在找一些更适合这些文字的叙述方式和语气,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我们是有责任的,不然就浪费了这些故事和情感。”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杨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