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大声:[十九大代表风采]王广金: 70后核电科研“先锋” 破解核电设备国产化难题
新闻阁今日最大声栏目为您提供手机凤凰客户端今日最大声栏目的网页版,让您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各地热点综合资讯。
人物名片:
王广金,1977年出生,中共党员。2005年,从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博士毕业后,作为特殊引进人才进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核电厂关键设备的研制、产业化和工程供货等工作。其负责的“压水堆核电厂电气贯穿件研制”项目,实现了二代改进型核电厂用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产品性能达到并部分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内容属国际首创。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7日讯(记者 戴璐岭)今年3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核动力院“华龙一号”核电电气贯穿件产品登上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认定名录,标志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厂电气贯穿件产品完美升级。可能谁都无法想象,创造这个奇迹的竟是一名今年才年满40岁的70后核电研究专家——王广金。然而,这已是王广金在国产化核电关键设备-电气贯穿件研发及产业发展进程中,取得的第四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了。
疤痕在手 他是核电领域的“科研狂”
在王广金的右手虎口和右手手臂都有浅浅的疤痕。“难免有磕磕碰碰嘛……”对于自己手上的疤痕,王广金一句轻描淡写就带过了。但是这些疤痕,却像是这位年轻的核电“科研狂”的见证者。
2005年,从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博士毕业后,作为特殊引进人才进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刚刚一开始工作,王广金便一头扎在工程样机试制第一线。
“记得是在2007年的夏天,在导体绝缘包覆工艺试验中,我和工人师傅一起人工清洗打磨工艺设备,机轴不小心沿着桌面滚动差点跌落,为避免机轴损伤,我就下意识用手去挡……”那一次的不犹豫,让上百度高温的机轴毫发无损,但王广金的右手虎口处却永久留下了严重烫伤的疤痕。2008年,在一次在样品制作过程中,王广金为了避免导体碰撞高温设备平台,右手臂又不幸被高温的机台烫伤……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的“拼”、他的“狂”,2008年7月25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发的核电厂电气贯穿件通过了专家鉴定。作为替代进口的国产化核电关键设备,王广金所在的团队终于完成了核电电气贯穿件从无到有的突破,成功破解核电设备国产化难题,在国产化核电设备领域取得了第一个里程碑成果。这个年轻的“科研狂”终于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四个里程碑 他从未停止创造奇迹的步伐
一次的成功并没有让这位“科研狂”停止步伐。2008年岁末之际,王广金负责推广的电气贯穿件产品在国内4个百万千瓦核电机组项目招标中击败国外强劲对手,中标3个项目,打响了市场上应用第一枪。2010年6月9日,王广金作为技术总师,成功实现国产化核电电气贯穿件的批量生产,并完成红沿河1#核电机组首批供货。2015年,国产化核电电气贯穿件导体组件供货欧洲市场,实现了走出国门。
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青年五四奖章、中央企业青年五四奖章、入选中央组织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授权专利26项、著作权1项、工信部国防科技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核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章更是堆积在了这个年轻的70后身上。今年3月,核动力院“华龙一号”核电电气贯穿件产品登上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认定名录,标志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厂电气贯穿件产品完美升级。这成为王广金在国产化核电关键设备-电气贯穿件研发及产业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第4个奇迹。他告诉记者,“每当看到自己研制的东西投入工程应用并创造了很大的价值,这份荣誉感无法比拟。”
知心老师 他不善言辞却默默关心同事
除了“科研狂”、“工作狂”,王广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基层党支部书记。在同事眼里,王广金不是很善言辞,也不是很风趣幽默,但是却默默地关心着支部和科研团队里面的每一个同事。“我所在的支部和科研团队一直活跃在研究所的科研一线,负责多个科技攻关项目。在遇到工作瓶颈的时候难免就会有很多小同事情绪不太好。”王广金给四川新闻网记者举例说,有些年轻的同事工作一两年后,会感觉现在的工作与预期有一定的差距,会感觉迷茫。“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就会主动地跟他谈谈心,了解他的真实想法,用我自己的经历开导他。”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作为四川省参加大会的党代表之一,王广金也有他自己关注的领域。“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们比较关注国家和四川省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政策措施。”王广金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2016年四川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编制了《四川省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四川省“十三五”军民融合发展规划》。随着这些军民融合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中核集团也与四川省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一些军民融合的重点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王广金表示,“军民融合能够带动川内的大量企业加速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提高技术能力,并提高川内企业在全国甚至国际上的竞争力。”
(图片由四川省国防科工办组宣处 提供)
来源企鹅号:嘟拉育儿
各位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欢迎来到我的大鱼号~我会每天给大家推送各种优秀的文章。您对文章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可以在文章的下面任意评论和吐槽!
最近听一个朋友讲述了她惊心动魄的一次经历,她的宝宝今年3岁了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前几日她跟老公带孩子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正巧碰到杨梅成熟,孩子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去摘杨梅。现在正是杨梅新鲜的时候,孩子不管不顾摘下来就吃下肚,朋友怕孩子卡住要他吐核,但是老人们一致认为杨梅核能败火,对孩子身体好,不用吐。朋友觉得公婆是长辈,经验也丰富,就没有阻止孩子吞杨梅核的行为。吞食杨梅核能败火清肠?孩子吃杨梅不吐核,医生检查后骂家人无知!
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让朋友记忆犹新,带孩子回家之后孩子就一直没有精神,还嚷嚷着说肚子痛,朋友不敢大意,赶紧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当医生听说朋友给孩子吃了杨梅核之后,脸色变得非常不好,指责朋友行为的愚昧和愚蠢。
原来杨梅核根本不可以吃,由于它比较坚硬,对我们的胃黏膜有很大的伤害,很容易造成胃出血,尤其是对于小孩子娇弱的胃部,更是难以承受坚硬的杨梅核。朋友听了医生的话吓出一身冷汗,没想到自己的一时疏忽差点害了孩子。
从朋友的亲身经历中我们了解到,新鲜的杨梅虽然好吃,但是杨梅核千万要吐出,不要食用,这样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杨梅核非常坚硬,它通过我们的食管,进入胃部会损伤我们的胃黏膜,严重一些的会导致胃出血。同时还会影响我们的消化功能,引发消化不良,肚胀腹痛等等,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小孩子,更不能轻易吞食坚硬的食物,对孩子身体的伤害会很大。
爷爷奶奶带孩子虽然会有丰富的育儿经验,可是他们的观念还是比较传统的,很多认知都已经落后了,比如给孩子吃杨梅核这种事情就万万做不得,家长也要学会向不科学的育儿观念说不,保护孩子的健康。所以我们日常带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远离这些坚硬的食物,不光是杨梅核,其他水果的硬核也要及时让孩子吐出,以免伤害到孩子的胃部,影响消化功能。
一颗孤独寂寞的心需要关注来抚慰,我需要关注,因为关注让你我更亲近 。
(2017-10-03)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中几个部门:核工业部、航天工业部、兵器工业部等,也曾经叫过五机部、七机部等,这就是中国现在十大军工集团公司的前身。后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为了转变政府职能,把这些部门改为公司,1997年为了引入内部竞争机制,这五大军工集团均一分为二,形成了军工十大集团公司。下面为您介绍中国十大军工集团。
NO.1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兵工集团、中国兵器,英文: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Corporation,Norinco Group,英文缩写CNIGC),又名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属于一个公司两块牌子。1999年7月1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科技 工业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 在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的基础上改组设立的(另一家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现为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央企业、国家计划单位企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中国两大武器装备制造企业之一(另一家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面向陆、海、空、天以及各军兵种研发生产精确打击、两栖突击、远程压制、 防空反导、信息夜视、高效毁伤等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在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现有子集团和直管单位47家,主要分布在北京、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南、湖北等省、市、自治区,并在全球建立了数十家海外分支机构。截至2014年底,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资产总额3261亿元,人员总量27.66万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列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第144位。
NO.2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简称兵装集团,英文:China South Industries Group Corporation,英文缩写:CSGC),又名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简称南方工业),属于一个公司两块牌子。1999年7月1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的基础上改组设立的(另一家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现为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央企业、国家计划单列企业,是中国十大军工企业之一。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是世界500强、中国企业30强企业。2012年中国企业50强第27位。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肩负“保军报国、强企富民”的神圣使命,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是我国最具活力的军民结合特大型军工集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集团公司现拥有长安、天威等50多家企业和研发机构,拥有特种产品、车辆、装备制造等主业板块,培育出了“长安汽车”、“天威变压器”等一批知名品牌。自主研发的特种产品装备在国防领域起着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NO.3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于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航空装备、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金融、工程建设、汽车等产业板块,下辖140余家成员单位、近30家上市公司,员工逾50万人。2009年中航工业首次申报并成功入选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四百二十六位,成为首家入选的中国军工企业。2014年中航工业连续第六次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跃升至第一百七十八位。中航工业系列发展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直升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全面研发涡桨、涡轴、涡喷、涡扇等系列发动机和空空、空面、地空导弹,强力塑造歼十、飞豹、枭龙、猎鹰、山鹰等飞机品牌和太行、秦岭、昆仑等发动机品牌,为政府及军队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
NO.4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9月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1999年7月成立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2001年7月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航天科工现由总部、6个研究院、1个科研生产基地、13个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构成。控股7家上市公司。境内共有600余户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现有职工14万余人,拥有包括8名两院院士、200余名国家级科技英才在内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和学者,且素质高、年纪轻的科技人员已成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的主体。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以及专业门类配套齐全的科研生产体系。航天科工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企业使命,从事着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航天科工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航天防务技术,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所研制的国防产品涉及陆、海、空、天、电磁等各个领域,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协调发展格局。导弹武器装备整体水平国内领先,部分专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NO.5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于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我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曾历经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等发展阶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着我国全部的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宇航产品及全部战略导弹和部分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同时,着力发展卫星应用设备及产品、信息技术产品、新能源与新材料产品、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产品、特种车辆及汽车零部件、空间生物产品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大力开拓以卫星及其地面运营服务、国际宇航商业服务、航天金融投资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为主的航天服务业,是我国境内唯一的广播通信卫星运营服务商;是我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产品提供商。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集团公司是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创造了以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两大里程碑为标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在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NO.6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科)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信息产业部直属电子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十大军工集团之一。主要从事国家重要军民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重大装备、通信与电子设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制生产。在首都60周年国庆阅兵活动中,中国电科研制生产的以空警2000、空警200预警机为代表的7型装备首次分别组成空中方阵、雷达方阵、通信方阵的三个独立方阵接受检阅。在载人航天工程中,中国电科作为副总指挥长单位,在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中承担了重要任务,负责测控通信系统设备、雷达探测设备、太阳能电池和大量关键元器件的研制任务。在探月工程中,中国电科作为副总指挥长单位,在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中承担研制生产任务,并圆满完成任务。在国家公布的16个重大专项中,中国电科在多个专项中承担重要攻关任务。在中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中国电科参与承担了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电源系统、地面终端系统以及检测认证服务等多项任务,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NO.7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截至2014年底,中船集团共拥有55家下属企事业单位(3家上市公司)。近年来,中船集团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和强大国防"的战略部署,推进全面转型发展,在业务上形成了以军工为核心主线,贯穿船舶造修、海洋工程、动力装备、机电设备、信息与控制、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板块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在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海洋科考装备四大领域拥有雄厚实力。
NO.8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主要从事海军装备、民用船舶及配套、非船舶装备的研发生产,是中国船舶行业唯一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现有总资产3840亿元,员工15万人。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海军装备制造商,可研制各类水面、水下战斗舰艇、军辅船舶以及各类水中兵器。中船重工在军船领域有着先进的科研、生产手段和强大的自主创新开发能力,能承接潜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导弹快艇、两栖舰艇和各种水中兵器、舰载武器与舰用电子设备及各种军用桥梁的设计制造与售后服务。并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国外装备引进、合作生产、舰艇改装和修理业务。
NO.9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特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其前身是二机部、核工业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由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组成。主要承担核军工、核电、核燃料、核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以及对外经济合作和进出口业务。是我国核电站的主要投资方和业主,是核电发展的技术开发主体、国内核电设计供应商和核燃料供应商,是重要的核电运行技术服务商,以及核仪器仪表和非标设备的专业供应商。中国核工业“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霸权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研制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早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中国政府就郑重地向全世界明确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NO.10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于1999年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主要职责是承担核工程、国防工程、核电站和其他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任务。2004年国务院国资委批准集团公司主业为“军工工程,核电工程、核能利用,核工程技术研究、服务”。在军工工程领域,集团公司承担了大量的国防科技工业军工建设任务,积累了丰富、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在高精尖和技术、保密等要求较高的军工建设领域以及核军工工程领域形成了独特的优势,成为国防军工工程的主要承包商之一。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May the heart of a h”:搞不懂
(2017-10-05)
【导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美国政府看到了核能的前景,于是制定了核能技术发展计划,并为核能发展所需的资源提供了保证。其结果是,几十年来,美国一直位于世界核能创新的前列,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目前,先进核能反应堆则是下一个巨大的机会,美国应该如何抓到这次机会呢?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美国政府看到了核能的前景,于是制定了核能技术发展计划,并为核能发展所需的资源提供了保证。其结果是,几十年来,美国一直位于世界核能创新的前列,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
而目前,先进核能反应堆则是下一个巨大的机会,可为未来的核技术发展提供优势,并为满足未来的经济以及气候目标提供额外的工具。这也是为何美国政府以及俄罗斯、中国等竞争对手——已经开始着手研发用于未来几十年的先进核能反应堆商业设计。
然而,除非美国联邦政府的政策有重大变化,否则这个目标将无法实现。根据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能源部核能办公室(NE)若想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应对来自结构和财政方面的挑战。
并未为成功专门设置
该研究对18年来的预算文件进行了研究,发现NE的先进核技术愿景与其配套的研发计划的设置并不一致,因为缺乏适当的规划和协调,这往往会导致NE资源的低水平应用。例如,研究显示,尽管NE向先进核燃料的研发注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向使用核燃料的新型反应堆研发的投资并没有和核燃料保持一致。NE也关注现有的核技术,但并未将先进的核技术的创新放在首位。例如,NE最大的资金支持是关于轻水反应堆技术的,而这项投资金额要比NE支持的最昂贵的先进反应堆技术多57%。最后,NE对每个核能计划的帮助并不足以完成该技术的示范,无论是NE还是华盛顿政府,对于一项核能计划的持续支持时间平均不超过5年。
研究解释到,虽然NE向先进核燃料的研发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对实际使用这些核燃料的新型反应堆的投资却并未跟上步伐。
即便NE以更加有战略性的眼光来实现其先进核能目标,更有效的地利用其现有资源,但是其资金水平距离在本世纪中期达到一个先进反应堆设计示范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基本不可能实现。根据这份报告,NE向先进核能研究的平均支出为1.6亿美元,据能源部自己估计,也仅是非轻水堆技术示范工程所需资金的一小部分。由于资金不足,NE不得不将自己的大部分预算用于维护现有的基础设施,这也进一步将原本要用于建设未来先进核能研发的所需基础设施的资金转移了出去。
更光明的一方面
该项研究对于NE实现其先进的核能目标提出了严峻的前景,不过也错过了几个可提供希望的亮点之处。
第一个是美国日益壮大的反应堆创新群体,包括为先进的核能研发做出贡献的年轻学者和企业家,以及为研究筹集了超过15亿美元私人资本的现代企业在内。在UC-SD/CarnegieMellon审查的预算文献这段时间中,这个创新群体甚至都不存在,值得赞扬的是,NE已经采取措施来鼓励新兴的先进核工业与私营企业合作,以加速其商业化。更为重要的是,NE创建了GAIN(GatewayforAcceleratedInnovationinNuclear),其具体目标是使得私营企业的创新研究者可以更容易获得使用国家实验室的机会。GAIN的保证计划已经为20多家小型企业提供资助,以使得他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设施和专业知识,以便将其技术更快的商业化。
可以乐观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华盛顿的能源辩论中,先进核能仅几年时间就从不为人知的“晦涩”成为了焦点。美国能源部长里克˙佩里公开表示了发展先进反应堆的重要性;奥巴马时代的前任能源部长欧内斯特˙莫尼兹也如此表示过;同时国会也注意重要性了,两党立法委议员提出了加速先进堆商业化的法案。这些政策都将会为先进核能的研发提供额外的支持,为这些反应堆获得设计许可创造途径,并使得先进核能可更好的利用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尽管华盛顿政府还有其他不可避免的僵局,但这些法案的每一项政策都取得了巨大进展。
未来奖励:商业化
新兴的国内产业和华盛顿不断增长的两党共同支持是先进核能发展的宝贵资产,美国需要更好的利用两者来实现先进核能的发展目标。
首先,NE需要调整相应的预算来明确优先先进反应堆的商业化。按照ThirdWay之前的建议,NE应该以消除冗余、改善协调的方式来组织其核能发展计划,并为先进反应堆开发者在创新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提供支持——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化准备。NE通过提供创新基础设施和向有前途的项目进行战略投资、与核工业合作以便为美国企业吸引私人资金投入。
美国的一些经济竞争对手,例如中国和俄罗斯,已经收集了有关全球范围内先进反应堆利润丰厚的相关信息,目前为开发自己的先进核能技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但是,NE不能仅仅通过更有效的构建自己框架来实现发展目标,在商业化过程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增加资金来对先进的核能项目进行支持。美国的一些经济竞争对手,例如中国和俄罗斯,已经收集到了有关全球范围内先进反应堆利润丰厚的相关信息,目前为开发自己的先进核能技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若是美国仍然想继续从核能这种清洁能源技术中获得经济和安全利益,那么美国政府就应该继续向先进核能投资,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除了提供监管和出台研发政策,国会还需要提高NE的先进核能商业资金水平。
美国在先进核能发展中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凭借正确的组织结构和资金水平,NE有能力实现先进核能的商业化目标,在未来数十年中美国则会处于核能技术发展前沿。
(2017-09-22)
[兴业计算机袁煜明团队]AI芯片系列调研之三:寒武纪,人工智能中国芯讲座纪要20170910
主题:国科大“走近科学”系列讲座之十七:“寒武纪:人工智能中国芯”
主讲嘉宾:陈天石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寒武纪科技CEO)
时间:2017年9月9日(周六)下午3:00-4:30
地点: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阶一(5)
应陈教授要求,本纪要不包含华为麒麟980及相关内容,若有疑问请直接与兴业计算机团队联系。
中科院计算所:自主研发我国第一台半导体大型体计算机103机,中国首个通用CPU
硬件见长,但对于技术理念的产业化也关注
神经网络算法算法在历史上经历数次高潮低谷
上世纪80年代问题::
1、神经网络可解释性不佳
2、数据量会不会大力出奇迹?但是当时受限于当时处理器的能力,无法验证
在90年代初进入了低谷
其后,统计学把神经网络算法排出主流
jeoffery hinton(英)在2006左右还是在做人工神经网络
但此时运算能力推进
在2012年左右进入新的高峰
神经网络的可解释性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
从数学上无法解释,需要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偏实验学科
Nvidia推出CUDA库,素材丰富;数据量也比之前大了很多
原有算力已经无法满足,开始有人尝试用GPU进行尝试
硬件上的尝试:
上世纪80年代有一个高峰
2015年开始又有了一个新的高峰
事实上,不管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有多强,算力都无法满足
80/90年代的硬件:
1、架构相对简单:
简单神经网络的直接硬化;部分工作引入了脉动阵列架构
硬件与算法神经元一一对应,无法处理任意规模神经网络运算
2、兼有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数模混合实现
规模相对较小,适合模拟电路实现
3、没有实现产品化
硬件领域对1980s神经网络算法研究的响应
缺乏成熟应用,仅限于实验室原型
神经网络硬件的路径分歧
1、神经形态处理器(neuromorphic processor)
以IBM truenorth为代表
面向脉冲神经网络模型
更加贴近神经科学家提出的理论模型(理想)
但是市井应用的效果并不足够完美,在机器上复现的时候,比如做人脸识别、机器视觉,会出现问题
现阶段对大脑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无法完全理解大脑工作的机制,很难完全在形态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完全实现复刻
专用于深度学习的处理器(deep learning processor)
以寒武纪cambricon&diannao系列为代表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针对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但是缺乏可解释性,在认知处理能力方面欠缺
现阶段人工是能实现了在感知、运动方面的突破
感知:机器视觉、自然语言识别等
运动:Atlas机器人等
但是在认知处理方面 还处于较为初步的阶段
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
”受智能启发的计算科学“
事实上人工智能并不是为了取代人类而出现,更多是为了通过计算科学的方式实现简单重复性工作的替代
在计算方式的优化上,受到人类智能思维方式启迪
人类智能方式只是提升计算能力的一种路径,并不一定是最优的解决方案,但较为直观
神经网络算法和处理
1、一个神经元是用来分类的
2、很多神经元组成深度学习网络
3、神经网络是处理智能处理迄今最好的方式,通用CPU/GPU处理神经网络效率低下,能耗很大。
4、现在最大的神经网络是1000亿个神经网络突触,人脑是100万亿个突触,达到或超过人脑尺度的神经网络模型依赖于更强大的硬件
寒武纪的主要三大突破
内存带宽是芯片的主要性能瓶颈
通过EDRAM技术和更多芯片互联。保证神经网络模型完整放置在片上。完全无需访问内存。
偏上的通讯和延迟和功耗的重要来源
分成多个小块,每块内部包含运算部件、神经元数据、突触数据。减少90%以上片上通讯时间。
机器学习算法种类众多
突触:提出智能指令集,以及灵活的运算部件/访存部件,支持几乎所有现有主流机器学习算法
智能处理器的未来
1、改善人类生活
拉近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距离(IoT)
数十亿智能终端和云服务器将让人类进入智能时代
2、研究认知技术:脉冲神经网络的潜在机会
易于降低硬件功耗、可能适合于处理非结构化知识
3、多模态智能:多种感知和认知技术的融合和协作
机器的听、看(感知)和想、说(认知)的全面融合
4、探索类人智能:从智能芯片到超级计算机
不是简单粗暴的堆砌,应充分借鉴人脑的脑区分工
多种智能模型/芯片的融合
Q:别人的代码编译可以在其上运行吗?在使用深层智能网络,如用tensorflow的时候需要再次coding,工作量很大?怎么解放
A: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说要不要做一个更牛的framework。
寒武纪现在主要还是想要兼容,小众处理器没人用
等用的人多了之后再推出自己的framework
Q:是否有一个好的指令集,可以支持不同算法?文档可以开源吗?
A:举个例子,假如说ASCII是没有指令集的,0;X86,1;那么我们就在中间,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之间实现一个tradeoff
新的算法出现的时候都可以支持
文档现在还没有到公开的时候
Q:是否考虑到用碳基芯片替代硅基?
A:目前碳基芯片还在实验室阶段,还没有开始投入实用
Q:可解释性会影响到认知层面吗的进一步探索?
A:深度学习还不足以影响到认知
Q:之前比较了英伟达GPU和寒武纪,那如何比较FPGA+CPU,还有联想的MIC?
A:FPGA的可重构能力强,但在硬件层面有冗余,做成真实芯片的性能和功耗很大
在新的技术刚出来,还没有专门的芯片的时候,使用FPGA是通用的方案,但一项应用发展的足够重要的时候就被替代
intel不仅有FPGA方案,还有自己专用的芯片方案,intel在芯片布局上很全面,现有方案都会尝试
$科大讯飞(SZ002230)$$四维图新(SZ002405)$$中科曙光(SH603019)$
@今日话题
(2017-09-11)
一家荷兰能源公司刚进行一系列实验,使用熔化的钍盐(thorium salt)来测试从核分裂产生电力,这是自1970年代初以来的首例。
现在还在初期阶段,但使用钍来替代铀,可以提供一种更难武器化的比较干净且安全的燃料来源。核能在中国等国家蓬勃发展,但 核子威胁的恐惧在上升,回归到这个有争议的话题,可能是很值得的。
荷兰的核能供应商NRG正在进行一项冒险,他们正在主导实验,可能会看到从铀核能转变为钍。
NRG研究员Sander de Groot说:「对于大规模的能源生产来说,这是一项具有很多展望的科技,一旦技术突破,我们想要有好的开始。」
钍(thorium)是一个在周期表上位居高位的元素。类似于铀,它的各种同位素是不稳定的,意味着这些原子透过分裂出α粒子,没有电子的氦原子,来进行衰变。
使用钍有一个超越铀的显着优点,它不产生相同种类的重同位素,意味着在长期规模上,它的毒性相当低。
它的燃料还可以被再处理,而不需要投入额外的资源开采。
不像以铀启动的反应炉,钍燃料发电的产物无法在任何接近相同效率的程度上,被转变成武器等级的钸。
最后,使用钍作为核分裂电源技术,还可以被做成防止反应炉核心熔毁。
对于美国和俄罗斯等依赖核能的国家,太晚改变游戏方法不被视为在经济上是可行的选择。但对于像是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蓬勃发展的核能产业可能会把钍看作是一个更棒的政策。
印度是另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已经在大步向前,开发使用钍燃料棒的反应炉。
Sander说:「内部和外部都支持我们启动SALIENT实验的想法。」
SALIENT代表着盐照射实验(SALt Irradiation ExperimeNT)。目的是研究悬浮在熔融混合物中的钍盐的能量产生,并发展出有效的程序。
熔盐反应炉在低压下使用氟化物盐作为核反应的冷却剂。将钍盐溶化到这个熔融液体中,并以中子照射来启动衰变,是从这个过程中提取能量的一种方法。
在他们的第一次实验中,这个小组一直在研究镍如何从熔融混合物中移除易分裂的产物,试图找出「清理」盐的方法。
未来的实验将探索其他的盐混合物,以及高腐蚀性盐对周围成分的影响。
所有形式的核能在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但如果能够做出一个确定赌注的话,那就是钍的再次使用才刚刚开始。
(2017-10-01)
参考消息网9月19日报道俄罗斯《导报》9月18日刊登题为《游客的教育——汉学家谈中国游客如何助俄改革旅游业》一文,作者为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亚太地区的俄罗斯”项目负责人亚历山大·加布耶夫。文章称,俄罗斯迎来中国游客潮。
文章称,按照俄联邦统计局的数据,近130万名中国人在2016年赴俄旅游。今年上半年,赴俄中国游客的数量已经超过芬兰人:入境55.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1%。客流还将不断壮大。中国中产阶层越来越喜欢出国观光,卢布贬值、航班增加和旅游团免签待遇使俄罗斯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文章称,中国游客大增当然很好。他们会消费,创造工作岗位,增加税收,而且增进对俄了解也有助于为两国民众之间的交流奠定基础,这在俄与西方对抗加深的情况下尤为重要。但除益处之外,中国游客增加也预示着风险,必须清醒地进行评估和尽量将风险最小化。
文章称,俄罗斯热门旅游地区的监管机构和警方急需招募了解中国国情和懂汉语的工作人员,或开展相关培训。
其次,必须减少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压力,而不仅仅是为了承受住压力而改善基础设施。例如,中国一边成倍调高一批国家公园的票价,以便控制客流,一边进行旅游基建投资。俄罗斯应整顿国家公园的管理机制,提高票价(对俄公民实施优惠价)。客流的短暂下滑将从门票销售收入的增长中得到部分弥补,但重要的是这能预防对生态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第三,必须采取能提高接待中国游客能力的长期措施。首先要培训懂汉语的导游,用汉语讲解名胜古迹的特点和解释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其次可与中国一些环保基金会合作,在中国国内开展提高民众旅游素养的活动。再者还可在贝加尔湖沿岸打造中俄环保学校,并将其添入两国大学交流项目清单。
整顿俄罗斯旅游业应成为发展中俄关系的优先任务之一。如果中俄官员能齐心协力,两国企业界和社会团体也能积极参与,这方面的工作很快就能得到进步。(编译/朱丽峰)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中国游客,被当成猪一样,抢来抢去
网友“M r . Цao”:警察学汉语是为了勒索中国人钱财,几乎任何一个警察都会说,护照,不合法,罚款,
网友“Andy”:提票价那是自杀的,难道除了票价,我们没花其他钱吗
网友“o壹o”:中国人最喜欢玩枪,搞几射击场,卖子弹够你赚了。
网友“局红管亮”:建议大家在网上查俄罗斯的警察是怎么样对待华人游客的
网友“榴莲臭豆腐”:提票价???88
网友“不服来咬我啊”:谁让国内不争气呢,反正去哪都被宰
网友“天中司马空”:城管怎么对待老百姓的
网友“lemonade”:俄罗斯人是斯拉夫人里血统最不纯的很多都是蒙古人杂交的
网友“骑牛撞交警~”:你以为我傻啊,哪里提价不去哪里,哈哈哈
网友“ヽˋ深蓝”:也别怪人家。这是跟谁学的?不都是跟国内景点学的!
网友“纵横”:我建议大家还是去巴基斯坦和柬埔寨看看。。
网友“梦月”:怪不得,老是被人家制裁呢!要想中国人去你那里旅游就得物美价廉。知道不→_→
网友“QQ”:毛线,斯拉夫最排外!
(2017-09-19)
新华社维也纳9月18日电 记者刘向报道: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唐登杰18日在维也纳表示,中国在核能事业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安保国际合作中发挥核心作用。
唐登杰在当天开幕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第61届大会上发言时指出,中国在核能事业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实行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的政策,颁布核安全法,启动“核电安全管理能力提升年”专项行动,以提升核电安全管理水平。
唐登杰表示,今年8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来华开展国际核安保专项评估。中国圆满完成了加纳微堆低浓化改造项目。中国愿意继续为其他国家实施微堆低浓化改造,中国也愿意以核安保示范中心为平台,与亚太地区及世界各国共同为全球核安保能力建设贡献力量。
唐登杰表示,中国积极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安保国际合作中发挥核心作用。对于机构工作重点,中方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促进核能与核技术可持续发展。机构应集中全球核领域最优势的资源,继续通过技术合作渠道,为成员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二是提升核安全与核安保水平。机构应注重制订核安全标准与核安保导则,加强同行评审服务,协助成员国开展能力建设,努力构建高水平的全球核安全与核安保体系。三是加强防扩散与核保障体系。机构要进一步推动全面保障协定与附加议定书的普遍适用,增强核保障分析技术能力,与成员国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提高核保障有效性和效率、确保公正性和客观性作出努力。
唐登杰在发言中还介绍了中国核能发展现状以及国际合作交流情况。
为期5天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第61届大会当天在维也纳开幕,大会将讨论核领域技术合作、核安全和保障等广泛话题。大会当天通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今年3月有关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连任的决定。(完)
(2017-09-19)
市场进入9月重要时间节点后,关于中国芯各种信息此起彼伏。从9月2日华为发布麒麟970处理器,到9月16日我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首个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
二级市场不断被打下“中国芯”烙印,一些国产芯片替代个股成为目前调整市场中为数不多的持续亮点,今天我们就聊一聊中国芯片真正现实与机遇。
国产芯片和国际芯片
按照“先来后到”顺序,先说说上周末发布的北斗芯片。
这款芯片主要是对北斗导航系统加强,增加定位精度和实现安全加密。2014年被公认为北斗元年,主要是当时北斗二代正式使用。一代作为实验系统,二代作为成熟系统,而目前三代就是一款迭代系统,没有特别突出表现。
目前北斗最大软肋并不是定位精度问题,根据项目总工程师杨长风介绍:“预计2018年完成18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可见北斗导航最先应该解决的是覆盖广度问题。发射卫星数量符合基本符合需求,这才是目前这代北斗导航的重中之重,使北斗系统达到真正军品民用化程度。
再来看华为麒麟970处理器。
被市场大肆宣扬其实无非就是两点:
1、先进10nm制造工艺,集成55亿晶体管,而市场同类型骁龙835和刚刚面世iPhoneX搭载的A11,分别为31亿晶体管和43亿晶体管;
2、搭载神经元网络单元(NPU)处理器。这两项超越无疑给市场中大部分不明就里的看客好好打了一把鸡血,但事实也许真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上述三款处理器最终搭载产品都是在主流三款手机——华为mate10,苹果iPhoneX,三星S8上。目前华为mate10 还没出货,那就先看看苹果和三星跑分情况:
数字说明问题,无论单线程还是多线程A11都可以完爆骁龙835。所以芯片市场有句名言:苹果要比骁龙处理器领先整整一年。回到麒麟970,业内对其评价也就是综合实力最多与骁龙835持平。
关于刚才看到的那组神化麒麟970数据,55亿晶体管比苹果和骁龙都要高。先解释一下手机处理器,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CUP,行业内叫做Soc,学名叫做系统级芯片。
其实就是把普通电脑中如内存、显卡等之类原来独立于芯片设备,全部整合在这个系统级芯片内。并不是说在Soc里能塞进越多东西就代表越先进的,对于手机这个寸土必争的设备来说,同样的处理速度,越少组件和越小能耗才是产品关键。国产芯片容易发烫(如麒麟860)这类被广大用户长期诟病的问题,其症结就是在这里。
其次,关于神经元网络处理器,其实骁龙在2016年2月已经推过一款名为Zeroth SDK处理器引擎,但主要运用于PC端。
再来看看苹果A11,市场称之为仿生处理器——使用神经网络引擎,能够识别物体、方位和人物。这款处理器研发从2014年iPhone6出货时开始,可见作为市场领先者的苹果对AI产品嗅觉是相当敏锐,这里不得不指出华为UPN设计公司寒武纪对神经元算法理解也是超越极大部分业内人士。
没有那么神,但是狠狠追上一大截
正如上文提到苹果对骁龙处理器领先时间为一年,以目前待在寒武纪的华为处理器来说,也许今天还不能超越高通骁龙(介于845出品已经箭在弦上)。但是按960与970的提升速度来看,至少970已经赶上835的后脚跟了。所以可预期未来,麒麟后续处理器会指引我们踏上世界领先者的道路。
在这条通向巅峰道路上,NPU给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与启示——其实做手机无论是厂商还是APPS与应用开发者,生态圈往往比技术更重要。苹果就是摆在面前极好的例证。如果华为能更好的推动NPU发展,让更多国产手机使用麒麟芯片,那么生态圈改变将更利于技术革新。
二级市场有什么?
首先港股中的中芯国际,代工企业业绩平平。去年12月刚刚合过股(10股合1股),目前趁着风口有继续冲高迹象。
然后A股市场,举两个上市公司的反例。
第一家是LED灯驱动芯片生产商。产品国内完全是自给自足,甚至有出口;
第二家目前主营产品年产量为4000万,下方是它主营业务收入状况:年营收3.35亿,利润占比94%,毛利润66.27%,估算一下产品单价8元左右(典型的低单价产品)。
可见在市场风口时,凤凰与乌鸦同时起飞。二级市场这些个股目前仅仅定义为蹭热点或者说是补涨,望各位投资者且行且珍惜,懂得及时抽身落袋为安。
有乌鸦就一定有凤凰,二级市场中真正做智能芯片或者说是芯片替代的公司还是有几家,给大家两方面提示
第一,具有科研院所背景的上市公司;
第二,公司主营有涉及刚才提到的soc业务。
最后,祝大家早早把握行情!
(2017-09-20)
超强核辐射环境是人类的禁区,但却往往有着人类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2017年2月,战士“蝎子”只身前往日本福岛核泄露的核心区域。在那片禁地中,“蝎子”要执行一系列调查取样的任务。能承受强辐射的它,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还是以“牺牲”告终。但人类在探索适应核辐射环境下的特种机器人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简称光电所)有一支专门研发耐辐射装备和机器人的团队。90年代,光电所成为国内最早涉足这一领域的科研团队。如今,中国几乎所有的核电站都在使用光电所研发的耐辐射机器人设备,它们会代替人们进入核反应堆内部,完成一系列的特殊任务。
前不久,由光电所、西南科技大学及中物院联合主持的项目“强辐射环境强适应型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许多人联想到,如果机器人适应强辐射,是不是就可以应用于例如日本福田核泄漏一样的事故?
事实上,光电所特种光电智能化装备研发团队从2014年起就开始与大亚湾核电站开展对“核环境下应急机器人”的联合研发,一套能应用于高辐射区域侦查救援的“应急机器人”,已于2016年底正式亮相。
手在前 头在后 它能抵御每小时100西弗的核辐射
这些小家伙并不庞大,最大的也不超过100公斤。一只灵巧的机械手臂高高悬起,可以上下左右灵活摆动。眼睛大而萌,那是摄像镜头的所在。它的脚可以是几只小巧的圆轮,也可以是两条霸气的履带,随时听候主人的吩咐。不过它的大脑不同于任何机器人的族群,它的大脑在身子的后方,因为那里最需要被保护。除去机器人主体身躯,其他的功能模块,大多可拆可卸可拼接。比如只用“眼睛”,就可以不安装“手臂”。
水下多功能智能化机器人
最重要的是,它所有的“器官”,都能在超强辐射的环境下正常工作。这些小家伙的工作场所,在核电站之中。
核电站通常每运行18个月后会停堆大修,但很多环境,人进不去,例如核反应堆水池、乏燃料水池以及许多设备旁。但机器人可以代替人进去完成相应任务。可是,没有好的耐辐射技术,机器人进入强辐射区很快会就会停止工作,2011年福岛核电事故中很多机器人就是因不能耐强辐射而很快瘫痪。
高耐辐射技术正是光电所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核电站中,光电所研制的机器人可以承受高达65度的高温,同时抵御每小时100个西弗(Sv)的核辐射。而机器人携带的相机等传感器,甚至可以抵御高达每小时10000个西弗(Sv)的核辐射。公开资料显示,在平时生活中,做一次胸部CT扫描的辐射量在6-18毫西弗,当人类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导致死亡。
从技术上来讲,高耐辐射并不是简单的选择耐辐射材料,更多的是通过合理规划机器人各功能区的布局、分布设计电路并将传感器主被动加固等方式来实现的。达到整体耐辐射,是一项综合技术。
能“看”、能“抓”、能打磨 核电站体检要靠它
核电现场的机器人有很多不同的功能,主要分为三类:一类负责摄像,将现场的情况实时传输,“直播”到操作人员手中;第二种负责水下任务执行,进行水下的异物打捞;还有一类是“特种作业”机器人,比如给现场机械零件做一做切割、打磨之类的检修。这些看似不难的举动,在强烈的核辐射环境中,若要人亲自来完成,就成了大难题。机器人责任重大,它们成为了深入“禁地”的“孤胆英雄”。
比如在反应堆内部,反应堆水池里是不允许有异物的。但是偶尔会掉落一些细小部件。曾经人们使用过长杆打捞,像鱼竿,前面吊着摄像机镜头,伸进水里四处捞,或者再吊个小重锤,外面包上一圈胶布,通过胶粘的方式打捞异物。结果很容易想象,刚粘起来一不留神又掉下去,掉到水底死角里,再要捞难上加难。
不过水下异物打捞机器人就聪明多了,不仅耐辐射、防水和耐高温,它进入水池后,通过自身视觉等传感器,能迅速定位到异物,“眼神机敏”。随后它会通过机械臂的爪手将异物夹取,并打捞出来,“手臂灵活”。若是打捞很小的异物,它还可以把机械爪手换成类似吸尘器的吸盘,轻松将异物吸出来。
小型水下异物打捞机器人
要知道,在核电站里,一个反应堆一小时的发电量约100万度,价值40万人民币,一天就是一千万左右。核电站每18个月一次的“体检”,通常需要20天到30天。通过机器人代替人进行某些特种作业,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更好的保护人免遭辐射。
截至目前,许多高校及科研机构也在对耐核辐射机器人进行研发,但光电所研发的水下高耐辐射机器人,仍是国内唯一在核电站现场使用过的机器人。
未雨绸缪国内首套核环境下应急机器人在中科院诞生
核辐射环境纵然听起来有些吓人,但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还是太远。几年前,很少会有人将耐辐射的机器人与核辐射环境救援联系起来,而发生在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让“机器人敢死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从几乎没什么防核辐射能力的救援机器人进入泄露区瞬间被“秒杀”;到后来加载了核辐射抵御指数的机器人“勇士们”逐一前往,有的坚持了几分钟,有的坚持了一个小时再“牺牲”。这些“英雄”般的机器人们,让人们意识到一切都应未雨绸缪。也正是福岛的这一案例,让一些技术领先的国家开始了对核辐射应急救援类机器人技术的重视,从而开始了相关的研发工作。
我国也不例外。具备国内这一领域最领先技术的光电所,从2014年起与大亚湾核电站开始联合研发“核电应急机器人”。该项目去年已经在成都完成了初步研发工作,并成功做出了第一套共4个应急机器人,目前已运至大亚湾核电站。这是国内目前诞生的第一套用于核电应急的耐核辐射机器人。
当然,我国在役的有近40个核反应堆,每一个都具备极高的安全系数。在日本福岛的核泄漏事故之前,包括日本在内,几乎各国都没有系统研究过核辐射环境下的救援问题。但是福岛事件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各国都开始未雨绸缪,再安全的环境,也需要对应急有所准备,所以我国也开始开展相关的自主研发工作。这套应急机器人随时可以使用,一共4个机器人,平时装在一个大集装箱里,如果遇到需要使用的情况,可以随整个集装箱立刻拉走。
深入“绝境”的“特种部队”
“应急机器人”的造型,就像是普通核电站用的机器人的升级版。这一套4个型号的机器人,就像一支小小的特种部队。它们主要分为水上工作和水下工作两类,分工各有不同。
水下的机器人,一个在水底工作,一个悬停在水中工作如“潜艇”。它们将进入反应堆水池、燃料水池等等存在有强核辐射的环境中执行任务。陆上的机器人通常在距离控制器操作人员一两百米范围内,接受操作人员的指挥调度。但是在应急状态下,操作人员必须在远离辐射区的几公里外的安全区域,这时候的机器人就像一个孤独的战士,必须独自前进几公里深入到核心辐射区域去执行严峻的任务。
与其他的救援现场不同,其他救援现场的设备可以通过吊车、电梯等输送到现场。而在辐射区中,机器人只能靠自己。因此,要完成这样的现实要求,它首先被赋予了强大的“行进能力”。它的爬坡、越障的能力超强,有复杂的履带和轮轴设计,对它而言,上个台阶就是小意思。
陆地应急巡检机器人
另一方面,为了能够时刻跟操作人员保持联络,保证信号不中断,它们还承担一个额外任务,就是每走一段路,就在沿途自行安装一个“中继器”。通过这个“中继器”,它才能随时将信息传递给操作人员。试想一下,一个沿路越过重重障碍的“孤胆英雄”,深入无人险境,沿途安装信号器来跟组织保持联络,代替人类完成种种艰难任务,何其英勇。
它们是一线“敢死队” 现场侦查靠它们
机器人进入到辐射区域后,有几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首先,现场的情况要能实时传递到外面去,让人们看到现场情形。同时,它们要在现场采集各类信息,比如湿度、温度、核辐射的剂量率等,传输给几公里外的操作人员。
再有,它们还需要采集现场“样本”,带出辐射区,交给操作人员。除此之外,它们甚至还具备一些救援操作的能力,比如开关、阀门的处理,比如在应急现场开关安全门,这些都是比较艰巨的任务。这一系列的任务,都是“应急救援”的一线工作,也是第一步,一切应急的开端。
没有第一手现场信息的掌握,所有的后续应急方案,就无法科学制定,就无法对症下药。而核电应急机器人,就是那可以第一时间深入前线的“敢死队”。
光电所核电机器人亮相海外
(2017-09-28)
本文来源于新闻阁:转载请保留链接,不保留本文链接视为侵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