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装的科学道理是什么? 原来是这样!从企业的角度,着装要求代表了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但作为个人,穿什么又跟工作有什么关系呢?正装绑手绑脚,工作不自在。有年长者觉得这样太随便、显得不专业。
人们对于穿正装会有专业、权威、正式的联想。有人研究过病人对于医生穿着是否会影响对于医生的信任。结果发现,病人最喜欢医生穿白大褂、然后是手术服或者西装,最不喜欢穿休闲装的医生。而病人也对穿专业服装的医生更加信任,更愿意告诉他们自己病史和私人信息。即便都是正装,也有分别。英国和土耳其的研究者就研究过服装上很小的区别,都可能影响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人靠衣装的科学道理是什么? 原来是这样
他们给被试看了一些穿男装或女装的照片,这些人的面部经过了模糊处理,以减小其他因素的影响。男装都是正式的西装,样式和材质都差不多,唯一区别是有些穿的是量体裁衣的定制服装,而另一些则是从品牌店里买的现成成衣,结果发现人们对于穿定制西装的人评价更高,比如他们更聪明、更有钱、更成功,不过却并不更值得信任。在女装中,则比较了如何穿的区别:有些女装更保守,裙子的长度到膝下、衬衫的扣子一个不落都系上;另一些则相对“开放”,裙子长度稍高于膝盖,衬衫解开了最上面的扣子。
结果发现,人们对于穿着更保守的女经理,评价更为积极,认为他们更成功、更值得信任。但如果被告知这位女性是前台接待员,则两种穿衣方式对第一印象就没有影响。这可能说明,对职业的专业性期待更高,就更对衣着有所要求。
上述患者对医生服装的喜好研究的部分图片刺激,从左到右:西装、白大褂、手术服、便装。
人靠衣装的科学道理是什么? 原来是这样
“正装效应”不仅会影响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呢,还会影响穿衣者本人的表现。首先,穿衣打扮会启动了对于正式的概念网络,是我们对“正式”相关的概念反应更为迅速。在一项实验中,被试被要求穿着正式或者随便来参加实验,那些穿着正式的被试会更多使用正式的词汇来形容自己,而穿便服的被试会更多用轻松的词汇形容自己,在内隐关联实验中,正装者对和正式有关的形容词而便服者则对和休闲有关的形容词反应更快。其次,穿正装可能影响人们的思考模式。研究者招募了60名大学生,先询问了和同学相比,自己穿得多正式。然后让他们回答10个问题,可以选择抽象的或者具体的回答(比如,问题是:投票可以说成是____?抽象答案是影响选举、具体答案是写选票)。
结果发现,觉得自己穿着更正式的人,更倾向于选择抽象的答案。后续的几个实验中,实验者变换了任务内容(比如分辨事物内在联系),或操作了着装(比如要求被试在实验途中换上更为正式、或者更为休闲的衣服),并控制了社会阶层、情绪、唤起等因素,结果都证实,穿正装会促进抽象思维和全局观念,而这种关系是由于感觉自己更有能力。
另一方面,当我们穿上正装去上班,就像演员穿上戏服去演戏一样,衣服本身让我们有某种感觉,也提供了应该如何去表现的一种线索和提示。一项对于公务员的研究发现,穿正装或者商务休闲时自我感觉竞争力和权威感最高,穿商务休闲时自我感觉最值得信任也最有效率,而穿正装时最不友好。还有人研究过休闲制服和正式制服对空乘人员的自我评价和行为进行了比较。通过访谈,研究者发现,穿正装制服,空乘站得更直、也更拘谨,感觉更加自信、更骄傲也更能控制全局,而穿休闲制服,更加轻松,动作更随便、不是那么自信,走动也没那么勤快。不单是衣服本身,而是衣服所象征的身份含义,影响了认知和行为。
在一项研究中,穿上医生白大褂的被试会表现得更加专注,但当告诉被试,这件白大褂是画家的工作服时,他的专注度就没有“医生”的时候高。这和斯坦福监狱实验异曲同工:我们通过服装被赋予了特定的身份,从而指导了行为。穿衣的不同,对于我们来说不同身份转换的标志:如果周末和上班都穿牛仔裤和套头衫,是意味着每周工作七天、还是意味着工作也是下班呢?不论哪种,都可能造成了工作角色和生活角色的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