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芳华》在上映后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影片以80年代为背景,聚焦一群充满理想和军队文工团成员的成长故事。片名"芳华"映射这些年轻人正处于青春年少时期,未来的理想和内心的情感交融,产生了一个又一个人生命运故事。
《芳华》之所以能引发观众共鸣,不仅是因为他们的青春故事真实动人,而且还因为我们能从中看出个体和周边人物和外界环境的深层关系。
其中,主角何小萍是《芳华》"亲子依恋关系"层面的核心人物。原生家庭影响她的性格、交际和处事习惯,负面"亲子依恋关系"的阴影一直延续到她加入文工团后。接下来,我们就以"亲子依恋关系"的角度来解读何小萍的故事,并且探究"亲子依恋关系"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亲子依恋关系"造成的创伤伴随了何小萍一生
从心理学角度看,"亲子依恋关系"被定义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特殊情感联结。这种情感联结从孩子出生后就开始发展,直至孩子有足够的思考能力和独立能力。
"亲子依恋关系"是婴幼儿必不可少的情感需求,少了这层联结,孩子的内心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拥有这份情感联结,甚至是成年人也无法在亲子互动中建立真正的依恋关系。
《芳华》中的何小萍就是一个缺少"亲子依恋关系"的可怜人物。她的妈妈从小就没有抱过她,看着别的孩子牵着妈妈的手眉开眼笑,她总会在落寞中悄悄流泪。一次她故意把自己冻感冒,好让妈妈抱着发烧的自己去看病。这是唯一一次妈妈紧紧地抱着她,而在痊愈之后,妈妈还是不会抱她。
在妈妈处得不到关怀,小何小萍就想着投入爸爸的怀抱。她不断地给身处监狱的爸爸写信,把自己的日常和想念都浓缩一字一句中。但是每次发出去的信都没有复,爸爸也音信全无。
何小萍在孤独和寂寞中长大,她很小就学会了独自面对空荡荡的房间和自己的泪水。
在0-3岁时,"亲子依恋关系"是孩子最需要的情感关系。0-1岁,依恋的爱从父母的照顾、关怀中产生。1-3岁,以父母为核心的原生家庭影响"亲子依恋关系"。在3岁后,"亲子依恋关系"可以被修补,但已经接近改善时期的结尾。
如果孩子在0-3岁时没有得到依恋对象——父母的积极反馈,那么他就会做更多的努力靠近父母,试图获取他们的爱。何小萍主动地对爸爸妈妈敞开心扉,积极地与他们沟通,而迎面泼来的冷水慢慢地浇灭了她的热情,最终紧密、亲密的亲子联结也成了空想。
亲子依恋关系:巨大的心理落差造成自卑心理
自从与爸爸妈妈的依恋关系成了泡影,何小萍还是坚强地寻找其他心理慰藉,而她第一个心理依恋的物件对象是军装。
因为没有父母的关怀,何小萍从小就被别人欺负,没人撑腰、没人教育,甚至对被欺负习以为常。
可是,他心中仍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梦想着自己能够脱离困苦,而解放军就给了她心理的依靠。何小萍天真地认为加入了解放军自己就不会被欺负,爸爸妈妈也会为此更加关心自己。
然而加入文工团后,何小萍并没有得到军装。出于迫切的心情,她偷了队友的军装去拍了一张军装照。后来被队友发现,不仅众人将她教训了一顿,何小萍自己也落得了盗窃的罪名。
一波激起千层浪,后来的种种变故都源自于这一场"军装风波"。
何小萍天生有体味,本来可以通过清洁工作就能解决,但是这一个缺点在队友的心中被放大,所有人都不愿意靠近她。
还有后来的"内衣事件",女孩们在晾衣架上发现了何小萍的内衣的胸部位置缝了两块海绵,全部人都惊讶不已。在那个年代,这样"出格"的行为可以看做是"不要脸",所以,大家都嘲笑何小萍有怪癖。
加入文工团对何小萍来说不是一个快乐的变化,反而成为了青春的伤痛。那一张被撕掉的军装照、缝海绵的"怪癖"还有盗窃的罪名,都是"亲子依恋关系"缺失的负面结果。
"亲子依恋关系"缺失对孩子长大后最显著的影响就是缺乏自信心。孩子需要不断地寻找外界的事物来获得自信,还会做一些出格、扭曲的行为来给自己"撑腰"。
因为自卑,何小萍对军装、内衣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依恋之情,她需要借助外物来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长期的自卑心理下,她突然一跃成为战斗英雄,过快的改变让她无所适从。而进入文工团后继续被人欺负,没能改变交际和生活,也让她形成了极大的心理落差。
依恋创伤会对孩子的情感、认知、行为等层面造成很多负面影响,愤怒、悲伤、委屈的情绪随之而来。父母对孩子疏于照顾,导致孩子在自信心和安全感等心理需求方面遭受伤害。还会令孩子表现得难以与人沟通、对人缺乏信任、一心只为自己着想。
这样的痛苦伴随孩子一生,伤害自己的情感,破坏与他人的交际,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在伤痛中抽离。
照顾、陪伴和关爱构成"亲子依恋关系"的"铁三角"
作为一个悲情角色,何小萍的悲剧早在初期情节中做了铺垫。母亲改嫁,对她不管不顾,父亲入狱,对她不理不睬。无依无靠的何小萍穷尽一生都无法弥补依恋关系的创伤。
何小萍的悲剧给了父母一个提醒:"亲子依恋关系"不是可有可无的需要,而是非常关键的心理需求。父母想要与孩子一个温暖、有爱的亲子关系,就需要从照顾、陪伴和关爱三个方面入手。
照顾不仅是对父母的要求,更是父母的责任。细致入微的照顾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为成长做好铺垫。照顾为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提供机会,增加互动环节从而促进感情培养。
这里的陪伴指的是高质量的陪伴。连续地陪伴孩子,不是每次只待5分钟,还要用心耐心与孩子互动,避免做"工具妈妈"。最容易且轻松的陪伴方式是与孩子玩游戏、给孩子讲故事,在互动中充分地交流。
关爱是孩子最重要的依恋来源,唯有爱意能够融化冷漠和悲伤。在孩子需要安慰的时候主动给孩子拥抱,为孩子擦干眼泪,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尽量给孩子更多的温暖。
心理问题的预防意义远远大于救治,等到孩子长大后再来修复"亲子依恋关系"就晚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担有足够好的父母。父母要尽量避免在有意无意间伤害孩子,损害亲密关系,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这是父母努力的目标。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