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朗对峙事件, 印度主张的四大错误
中国、印度、不丹边界线示意图(制图:人民日报)
8月2日,中国外交部官网刊登了《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文件。这是自6月18日印度边防军队进入中国领土,并非法滞留一个多月后,中方发布的最长、最完整的一份文件,引起了各方的广泛解读。
而另一方,印度在洞朗事件后的说法曾多次发生变化。一开始,印度媒体宣称中方“入侵印度领土”,可是接着印度官员却又改口说“印度领土没有遭遇入侵”。后来大概是感到这样无法为印度的行为“正名”,便搬出印度控制下的不丹来,说中方修路的地段是中不之间的争议地区,中国的做法引发了不丹的“安全关切”和抗议,印度是替不丹出头。
事实上,这种说法完全是贼喊捉贼、无中生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南亚中亚研究所研究员王德华向海外网表示,印度的说法有四项基本错误。
首先,印度抛出中、印、不三国的交界点吉姆马珍山的的问题,声称这一交界点并未明确规定,言下之意,不过是希望外界认为洞朗地区地位未定,所以印度越界的做法有情可原。但事实上,无论是中方施工的地点,还是印军越界的地点,都距离吉姆马珍山有2000多米,此次事件与中印不三国交界点问题毫无关系。由此看来,印度的做法可谓是强拉硬扯,没有理由。
其次,印度越过的边界是中国和印度锡金邦之间的边境,这一边界线已经通过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所确定,并经由历届印度政府反复确认(外交部公布的文件中详细列出了其中四次),如果这样的边界印度还不遵守的话,那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固定的边界了。
再次,从现实情况上看,此次事件发生的洞朗地区长期位列中国版图之内,并且在中国的有效控制之下,属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亚东县。中国在这里设置了和内地完全相同的行政单位进行治理,也能说明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有效存在。
最后,印度认为中方修路引发“安全关切”的说法也站不住脚。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在洞朗地区要发展经济、方便居民生活,自然要进行修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在中国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如果说这是为了打仗,是根本讲不通的。
其实,印度之所以悍然越界,进入中国领土,并不是因为什么“安全关切”。正像外交部发言人所说,印方挑起此次事端的目的是明确的,那就是以所谓的“安全关切”为借口,打着所谓“保护不丹”的幌子,通过制造洞朗地区争议,阻止并牵制中不两个主权国家的边界谈判进程。王德华表示,印度长期把不丹作为保护国对待,“管理”不丹的外交、军事;近年来,不丹才逐步取得一些外交自主权,中不从八十年代以来已经进行了24轮边界会谈,取得了广泛共识。但这一切显然不是印度所乐见的,因此就必须制造某种情势,使得中不之间的边界谈判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随着印度在中国洞朗地区入侵的长期化,中印之间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也被各方越来越关注。印度之所以目前一直“赖”在洞朗地区,拒绝撤回,原因就在于判断中国不会使用武力。这与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之前,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国会演讲时的论调如出一辙。王德华介绍,印度军方的精英曾向他表示,印度认为他们1962年的失败是因为当时“没有动用空军”,而“这次就完全不一样了。”还有一些分析认为,洞朗离印度核心地区近,印军在补给等方面更有优势。对于这些说法,王德华表示,现代战争是非接触战争,中国的各式导弹射程可以达到几千公里,地理因素的影响已经大大降低了;印度如果指望这些因素会妨碍中国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是会失望的。毕竟,在外交部公布的文件中已经写明了,“中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文/海外网 王少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