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论坛刷到这样一则讯息,来自16岁的孩子独白:“如果成长能重新再来一次,我想换父母。最近学习紧张压力大,父母却在身边不停地吼和责怪,好几次自己濒临崩溃。日常最多反抗就是反问父母:爸妈你们可以好好和我说吗,在外对他人说话都是轻柔细语,客气得体。为什么对我说话总是发脾气呢?”——16岁的孩子
有错改之,无错情况下,父母依旧是用不耐烦,怒气冲冲对孩子说话。随后看了孩子和网友之间的互评得知,他的爸妈属于易怒型父母,孩子与父母之间沟通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
樊登曾说:“孩子的大脑由父母的语言所塑造,父母语言决定孩子大脑中神经元连接数多少,未来智商与情商的高低。这么重要的家庭教育细节却被很多国家地区所忽略,直到孩子长大成人才追悔莫及。”
16岁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易怒的父母,影响出他这些性格。
1. 容易想太多,往往细致到焦虑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和依赖的人,父母频频无缘无故的发火或是说话不耐烦,容易让孩子想很多,是不是自己哪里出了错,做得不够好所以让爸妈生气了,这类孩子反而心思更细腻,想太多往往会往细致地方想,从而产生孩子的焦虑感,小小人儿心事重重。
2. 从小就很害怕让别人失望4
在这类孩子眼中失败是最要不得的,一旦失败便会得到父母的责怪与呵斥,从小事事都努力深怕让他人失望。做事习惯和认知很难更改,长大后更是如此在意他人,答应他人的事尽全力不论自己是否开心,就如同小时候一样怕父母失望。
3. 无法控制自己的控制欲和情绪
易怒父母抛给孩子的情绪,是否考虑过孩子如何自我消化?一般这类孩子选择沉默,逃避或情绪积攒。情绪一点点地积攒终有一天会难以控制,这类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长大后往往容易意气用事。欲望越被压制,它的反弹则就更加猛烈,易怒父母往往很难好好和孩子说话或都痛,孩子的欲望被压制,反而孩子越是好奇越是渴望。
4. 习惯照顾所有人的情绪,往往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为了让父母少无端发火,做事小心会看父母脸色,照顾父母情绪,只要不被责难什么都好,往往忽略了自己的需求,这类孩子求生欲更强,往往也较为怯懦。
5. 不自觉地会去取悦他人
尽量哄他人开心,尤其是父母,不为别的只为让父母少发脾气,在成长中慢慢养成取悦父母和他人的性格。取悦他人赢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可感,这与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联。
6. 不断道歉
孩子被父母吼骂时,往往选择先道歉,退让认错,平息父母的怒气。不论孩子对与错,让父母停止生气和怒气是第一步。逐渐养成父母一生气,首先先道歉认错,其实孩子心里也很委屈。
和孩子好好说话是第一步,最近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3岁前父母应多些包容和忍耐(但原则性问题除外);6岁给孩子多些陪伴和快乐,毕竟人长大后很辛苦,在他最累的时候有童年治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