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据《湖南日报》报道,近日,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宣布: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但是老人家为人很低调,网上关于他的事迹资料也挺少,故而大家也想知道袁老是一个怎样的人,有没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呢?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他讲座开场,先是用英文讲了他要讲的题目,然后说,"My English is poor, so I will use Chinese to continue." 觉得人很质朴,说什么就是什么。讲座内容都是关于他的研究成果,还有别国的专家去他的田里考察,或者他去其他国家推广种植他的水稻。讲到高兴处,他满脸流露出那种天真的兴奋与激动的神情。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他讲到有孟加拉国的专家在田里,看到那些茁壮的水稻,他说:他就用英文问那人,"Are you happy?" 那人说,‘Happy, happy!’

  还有,在柬埔寨,他问抱着稻穗的当地人,“Are these heavy?” 当地人说,“heavy, heavy!”

  上面两个例子都是他穿插在讲座里讲到的,讲的时候自己很乐,满脸傲娇的炫耀之情,哈哈。

  讲座大概一个小时。到了讲座的问答环节,有人问他关于专利的事情,问他有没有申请专利,他说:“专利是公司的事情,我们只搞研究的,不管这些事。国家有资金支持研究。” 当场觉得他这个回答好赞,不拐弯抹角的,不拖泥带水的。

  有人问杂交水稻和转基因的关系,他说“两回事,没有关系。杂交水稻不是转基因。”

  以前我只知道他是专家,现在觉得他是英雄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很多人佩服袁老一把年纪还能带队取得如此成绩

  敬重袁老和他的团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也希望他身体健康。

  然而总会有一些人希望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不管是所谓的公知大V还是网民,总是想以一个批判家的身份,站在某种制高点上,对有科研成果的实干家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质疑。

  但是小编希望以一个祖传农民出身的身份为那些没有下过地种过田的键盘侠们科普一下老爷子的贡献

  最后的最后。

  祝愿老爷子长命百岁。


  他口才不好,还有口吃,且用方言教学,却培养了新中国79位院士,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1999年受奖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13位和他有师承关系,其中9位是他的直系弟子;

  他终生未娶,无儿无女,却是桃李满天下;

  他是“大师的大师”,在乱世之中为了中国教育倾尽所有,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这个民族现代科学的半壁江山。

  他,就是叶企孙。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01

  1898年7月16日,叶企孙出生于上海。那是一个书香传世的开明士绅家庭。因此,在他的身上你既能看到传统文化熏陶后的儒雅之气,又能感受到从大洋彼岸吹来的自由进取之风。

  1913年,未满15岁的叶企孙走进清华学堂。而早在两年前,他已经被录取。

  清华学堂,即清华大学的前身。它的身上,承载了一个民族太多的屈辱与坎坷;同样,这样的负重也沉沉地压在每一个清华学子的肩头。

  叶企孙,也不例外。

  “惜光阴、习勤劳、节嗜欲、慎交友、戒烟酒。”叶企孙开学后在一篇日记中如是写道。

  这是他的座右铭,今后也成了他对学生的金科玉律。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191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留学生合影,第2排左起第6人为叶企孙。

  1918年,叶企孙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与他一同登上这座现代文明巨轮,前后的同行者有:梅贻琦、赵元任、胡适、金岳霖、吴宓……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顶梁之柱。

  “吾国人不好科学,而不知20世纪之文明皆科学家之赐。”“中国之落后,在于科学之不发达。”投身在现代科学的汪洋大海之中,叶企孙比任何人都能明白国家落后的痛苦根源。

  于是,他奋起直追。

  23岁,一篇博士论文技惊四座。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载入经典物理学著作。叶企孙也成为了现代科学中第一个扬名世界的中国科学家。

  如果叶企孙坚持“科学家”的人设,他的人生或许会顺利很多。只是,有些人的命运或许早已注定:“中国人的研究是一个人单独在研究,没有继承,但科学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十七八岁的叶企孙在《中国算学史略》中痛心地说道。于是,他选择在欧美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黄金年代急流勇退,回归故土。他立志要在中国这块现代文明贫瘠的荒漠中,播撒下“科学救国”的希望。

  这不仅需要无边的胆识,还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为此,叶企孙压上了他半个世纪的身家性命。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清华大学1932年度务会议成员合影。左起:叶企孙、陈岱孙、冯友兰、梅贻琦、杨公兆、张子高

  02

  1925年,清华大学在乱世之中完成了华丽转身。这座后世被披上神圣光辉的象牙塔,终于迎来了它宿命中的两位主人:梅贻琦和叶企孙。

  叶企孙正式成为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不过,这是属于叶企孙“一个人的大学”。

  因为,整个物理系只有他一名教授。

  一年级:普通物理;

  二年级:电磁学;

  三年级:光学。

  于是,在清华园中同学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个快步疾行的身影。那是一个年轻的教师:衣着得体、儒雅俊朗、面貌温和,目光充满了坚定。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民国时期的清华园

  “老师说话有点口吃,但是他讲得很慢,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很好得记下来。话不多,但是每一个字都很精炼。”

  70多年后,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的王大珩在回忆青年时代的这位恩师时,脸上依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叶企孙口才欠佳,有时候连国语发音都有很大的偏差,但是所有的学生都以他为傲。

  不仅因为他渊博的知识给予了这些学子“久旱逢甘霖”般的滋养,更重要的是他宽阔的胸怀让他们感受到了“春风沐雨”般的父爱。

  叶企孙注重“理工会通”,他的学生没有一个“书呆子”:

  他们或许没能成为科学家,却是名震一时的工程师;

  即便不能成为工程师,也可以去中学站上三尺讲台;

  即使再不济也能去工厂企业独当一面……

  “我虽然念的是物理,但是我会车床、刨床、钻床、银焊……”北大物理系教授戴道生,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在说这句话时颇有一股“谁说书生百无一用”的得意。

  叶企孙的教育方式在现代看来无非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在那个“学风崇尚清谈鄙夷动手”的社会,他无疑是为中国的现代教育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只是,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是否又走回了过去的老路?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清华大学7号楼

  叶企孙终生未娶,将学生视若己出。

  他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详细记述着每一位学生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因材施教:他不仅为每一个人制定好学习方向,还在生活上给予悉心照料。

  因此,清华北院的7号楼,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成为了他和学生共同的“家”。住进这里的很多人,以后都在华夏现代科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名字是: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王淦昌……

  对于学生来说,叶企孙既是“严师”,更是“慈父”!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1排左起:戴中扆、周培源、赵忠尧、叶企孙、萨本栋、任之恭、傅承义、王遵明

  2排左起:杨龙生、彭桓武、钱三强、钱伟长、李鼎初、池钟瀛、秦馨菱、王大珩

  3排左起:于光远、杨镇邦、谢毓章、孙珍宝、刘庆龄

  4排左起:赫崇本、戴振铎

  03

  “我教书不一定教得好,但是我请来的人都对得起你们,都是最有名的。”

  中国的知识分子,古往今来,都有一种“文人相轻”的习气。但是,你从叶企孙身上丝毫看不到这样的秉性。为了学生们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他一次又一次地去拜访那些知名的大学者。

  渐渐地,这座毫不起眼的“学堂”,终于有了和它“大学”之名匹配的实力:物理学家萨本栋、赵忠尧、周培源,化学家张子高,数学家熊庆来,生物学家陈桢……

  以及后来名入史册的数学家华罗庚,就是他破格录用的。

  左起:陈岱孙、施嘉炀、金岳霖、萨本栋、肖遽、叶企孙、萨本铁、周培源

  为了更好的进行人才优化,他还主动辞去了物理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的职位,将它让给了物理学大师吴有训,自己则重回教学一线。

  反观当下:“职称”高于“职责”、“大官”多于“大师”!我们该以何等面目面对那些在乱世中华顽强生长的教育家们?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31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站在演讲台上骄傲地喊出这句话的时候,想必默默站在一旁的叶企孙脸上也满是欣慰和自豪吧!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叶企孙是真正的无私者。

  1933年,他主持清华大学,对“庚款留学”进行改革,摒弃敝帚自珍的观念,面向全国高校进行招生。

  自此,中国留学史上也翻开了一页新的篇章,从这里走出了无数精英学子。他们不仅闪耀在中国科学的光荣榜上,也在世界舞台上张扬着中国人的风采。这其中便有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李政道、杨振宁。

  1938年,西南联大成立,叶企孙领导的理学院其毕业生的能力,足以和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巴黎大学这些世界顶尖的学府平分秋色。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之中,能有一座名校,能有一批名师,能够触顶一个世界的巅峰,作为后来者的我们在为之自豪的同时,是否还有一抹难以言说的羞愧呢?

  此后百年,我们可否再能回归那个高度?谁又能给我们一个答案呢?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1941年清华大学校庆时领导合影。右起:叶企孙、冯友兰、吴有训、梅贻琦、陈岱孙、潘光旦、施家炀

  04

  “苟利国家身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战争烽烟四起。之后清华南迁,叶企孙因病滞留天津。

  “老师,我要上战场!”当一个又一个的学生向他辞行的时候,叶企孙的心中既骄傲、又担忧。

  骄傲的是,他的救国理想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骨髓;担忧的是,战火纷飞的沙场他深爱的这些孩子们将命悬一线。

  但是,最终他还是同意了。

  而且作为老师的他也决定留在被日寇铁蹄践踏的北方,积极地配合抗日的敌后工作。

  于是,这才有了每个人小时候耳熟能详的那部“战争大片”——《地雷战》。电影内容多有夸张,“一硝二磺三木炭”不过是儿童的玩具罢了。

  冀中战场上那些让日寇闻风丧胆的地雷,他们幕后的功臣正是叶企孙和他的学生们。就连西方的军事科学专家看过冀中的兵工厂,也不得不开口赞叹:

  “这里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技术绝对是世界一流的。”而此时兵工厂的负责人正是叶企孙最得意的几个弟子之一——熊大缜。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不过,伴随着战场上中国军队军工技术迅速崛起,迎来的却是敌后工作中的叶企孙日渐危急的困境。

  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天津运往冀中,直到叶企孙被日寇逼出天津为止,他九死一生才脱离虎口。

  可是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断地向抗战的前线输送着各种人才,并且亲手手书了和梅贻琦、胡适等教育界名流给全国人民的通电:

  “当此国难严重之际,用全国统一力量,尚虞不能挽救,欲求一省之自保,岂可得乎!”

  抗战时期的叶企孙

  师之大者,为国为民!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同样学生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

  “爱国和科学紧密相关,从此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这是“中国原子弹之父”王淦昌晚年的回忆录,也是为什么他可以毅然决然地拒绝国外的优厚条件,选择回到乱世中华的原因。

  王淦昌归去的背影,和叶企孙留在海外最后的背影深深地重叠在了一起!

  那是一代人坚定不移的抉择:他们高大、他们伟岸,他们是这个国家永不磨灭的脊梁!

  05

  1952年,全国大专院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物理系解散。

  叶企孙被划归北大,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教授,而在这之前他还是一校之长。

  权利与职位,对叶企孙来说本就是过眼烟云,在他的心中他永远只是一名教师:

  他还是用略微口吃的上海口音给学生们悉心授课;

  他还是仔仔细细地记录着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缺点;

  他还是经常请学生到自己的家中做客;

  ……

  正如当初的那位“严师”、那位“慈父”,一切都好像没有变化。

  不过,这位“严师慈父”心中却有一抹难以释怀的伤痛,那就是抗战期间被当作内奸冤杀的爱徒熊大缜。

  教学之余他积极奔走,想要为学生平反。

  但是,学生的冤案尚未昭雪,那个“疯狂的年代”如狂风巨浪般席卷而来,他那傲立一生的身躯终被撕扯得遍体鳞伤。

  几年后,因为没有找到叶企孙的任何“罪状”,他的肉体从“地狱”中解脱,但是他的灵魂早已虚弱不堪。1977年1月13日,一代宗师叶企孙溘然长逝。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50年代末北京大学地学楼前合影。前排左起:叶企孙、汤佩松、李约瑟

  06

  在中国,原子弹从立项到成功爆炸,用了5年零2个月;

  从原子弹到氢弹,用了两年零8个月;

  4年后,第一颗人造卫星冲向太空。

  这是奠定中国大国地位的惊世之举,更是属于叶企孙的旷世之作。

  因为,进行“两弹一星”研发的领航者们几乎都是他的学生。都是他从近代中国最苦难的岁月中培养出来的学生。

  这样的奇迹让当世之人高山仰止;这样的奇迹让后世之人望其项背!

  “两弹一星”功勋彪炳史册

  “100年前你不顾一切,拯救这个愚昧落后的民族,我们却因历史的步伐太快,差点就把你遗忘,但愿不久的将来,盛世能如你所愿!”

  这是知乎上写给叶企孙的一则留言,却也饱含了对我们这一代人的诘问:

  当我们安然享受太平盛世的时候,是否还能记起这样一位呕心沥血的老师?

  是否记得他的学风?是否记得他的精神?

  如今是“师道不存”?还是我们忘记了曾经的“师道”?

  每个人是时候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了!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2017-09-28)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聂际慈 摄影 任永华)“数学界没有‘国内’领先的说法,只有做出国际领先的成果才有意义!”9月25日,在南开数学学科迎新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龙以明以“学会独立”为题,向353名南开数学学科本硕博新生讲授了“数学第一课”。

  “我今天以三个身份和大家分享一些感受,一名南开‘老学长’、一个曾经的学生家长和一位南开的普通老师”。龙以明指出,南开学子应在大学学习阶段学会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龙以明说,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差异极大,不再是所有事都由老师和家长给你们安排好,大家要学会独立生活、自主自立。他举出一些具体的事例说明学会独立生活的重要性,希望新同学首先要学会独立生活。他指出同时在大学要学习的也并非只是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合作。

  “学会独立学习,不仅要重视知识学习,还要掌握学习方法,数学尤为如此,有些学科你少听一门课也许能日后‘补回来’,但数学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如果大一大二基础没打好,今后学习会步履维艰!”龙以明谆谆教导大家要学好大学基础课。他说,1978年他考取南开大学研究生时,专业课就是考解析几何、高等代数、数学分析这几门大一、大二就学习的基础课。其原因就是通过这些课程就能看出一名学生的“数学素质”。此外,大学学习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除了课上认真听讲,还需要课下研习、搞清楚所学习的理论,切不能有急躁的心态。

  《吉米多维奇习题集》是数学界一部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习题集,共有3000多道习题,由浅入深,是很好的一本辅助读物。后来有出版社出版了有答案分析的版本,龙以明认为这是一个“败笔”,因为这样“容易让学生养成遇到困难的问题就去查书本翻答案的坏习惯”。龙以明介绍自己近十余年来研究的课题,其中一些至今尚未完成,还在继续努力中。他强调要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常常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的。他认为学数学要经得起失败,很多问题未必一下就能做出来,而是一个长期努力、逐步认识的过程。一位数学家朋友曾向他谈及“在数学研究中常常是十天中有九天是失败的,如果有一天能获得成功就已经很高兴了”。因此不能因遇到困境就半途而废。

  “很多人眼中,数学家就是在算题。实际并不是这样的。那数学家究竟是做什么的?”龙以明认为,数学家是一群努力发现客观世界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加以阐述、再予以严格证明的人。数学的发展不仅关乎其本身的学科发展,也关乎人类发展。一个好的数学研究成果应该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即指在纯粹数学研究领域探寻客观世界的规律、做出国际领先的工作;“立地”指在应用数学研究领域、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指出,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数学科学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到国际数学界的很大重视,上升速度很快,但仍有很大进步空间。希望在座的年轻人中将来能实现自己的“中国梦”,为祖国数学事业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通过努力,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

  龙以明还积极与学生互动沟通。有同学提问“独立学习思考与用互联网查资料之间的关系”,龙以明认为,通过网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是搞研究的“必经之路”,应该充分利用,但数学研究的关键是创新,从事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的研究,不可能在网上查到结果,必须独立钻研,开辟新路。也有同学提问,大学学习是应致力“博览群书”还是“专一于自己专业”。龙以明建议学生在大学本科期间要“多听课、听好课”,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听课学习与做课题之间也不矛盾,双方是“互补”的辩证关系,希望学生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在学业和科研上取得进步。

  “希望大家树立高远志向和理想,有为国为民的责任感,培养好自己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形成高尚的人生观。”龙以明寄语新生,要在大学学会独立、自立自强、打好基础、不懈求真,用青春、汗水和毅力为人生理想的实现做好准备。

  南开大学前校长侯自新,数学科学学院、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组合数学中心、统计研究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了大会。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小帅哥国人”:南开数学顶呱呱

  网友“尘光4322056”:法国是数学强国

  (2017-09-27)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2017年9月15日至9月17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心血管年会在山西太原举行。在此次年会上,韩雅玲院士担任主任委员的辽宁省心血管学会以及担任学科带头人的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团队硕果累累。

  在全国4303篇征文投稿中,辽宁省共投稿451篇,位居全国投稿省份排行第二名;沈阳军区总医院共投稿148篇,位居全国单位投稿排行第三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投稿63篇,排行第十三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投稿52篇,排行第十七名。陈灏珠院士、高润霖院士、顾复生教授、葛均波院士、张运院士、韩雅玲院士及霍勇教授等29位心血管专家获得“终身成就奖”;杨延宗教授获得“杰出贡献奖”。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及韩雅玲院士被推举为“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五位专家(王祖禄教授、荆全民教授、李毅教授、徐凯教授及王斌教授)新当选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专家会员,其中李毅教授同时当选为欧洲心脏病协会(ESC)专家会员。今年CSC年会获奖名单中,韩雅玲院士获得重大研究报告唯一的一等奖,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王贺阳医生获三等奖。优秀论文报告中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张剑副主任医师获一等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新桃教授获二等奖;沈阳军区总医院闵英主管护师、丛占春主治医师获三等奖。另外,在此次年会期间国家核心期刊《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召开编委会议,韩雅玲院士担任名誉主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和沈阳军区总医院田孝祥博士担任编委。

  韩雅玲院士曾经说过,“一个人成功不算成功,我的目标是要让我们的团队成员都获得成功”。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进步,都凝聚着韩雅玲院士的心血,也都会为这个团队增添新的实力。

  (2017-09-27)


  来源:科学大院微信公众号

  近日,在2017年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宣布:继“海水稻”技术后又获得了一项重大突破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镉污染常见吗?严重吗?

  为什么袁老要专研究水稻的去镉技术呢?镉污染很常见吗?很严重吗?

  这里,我想我有必要介绍一下长期被国人忽视的重大食品健康问题——大米的重金属镉污染,虽然各地陆续有镉污染事件的报道,却一直并未引起国人足够的注意。

  说到大米的重金属镉污染,不得不说1931年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县“痛痛病”镉米事件。

  自20世纪初期开始,人们发现这里的水稻普遍生长不良。1931年开始,又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大多是妇女,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

  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进食,疼痛无比,常常大叫“痛死了!”“痛死了!”有的人因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

  这种病由此得名为“骨癌病”或“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

  1946-1960年,日本医学界从事综合临床、病理、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分析化学的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骨痛病”是由于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废水引起的镉(Cd)中毒,用这种含镉的水浇灌农田,生产出来的稻米成为“镉米”。“镉米”和“镉水”把这里的人们带进了“痛痛病”的阴霾中。

  我国也曾发生多次镉污染事件,包括2005年“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2009年湖南“长沙湘和化工厂镉污染”事件以及2012年广西龙江河拉浪段“重金属镉污染”事件,但所幸环保部门发现及时,妥善处置,事故造成的影响较小,危害轻。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重金属镉污染正在以不同的方式悄然进行,2014年我国官方环保与土地部门联合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报告的形成历时8年,报告指出镉的点位超标率占7%,是所涉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率最高的,且远高于其它化学元素。

  土壤中的镉及其来源

  镉,元素符号Cd,于1817年由德国科学家在碳酸锌中发现,属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IIB族,是一种具有韧性、可塑性的银白色有光泽金属,六方棱锥晶体。

  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48,相对分子质量112.41,镉的溶沸点相对较低,化学性质并不活泼,可溶于酸,不溶于碱,易在物体表面形成保护层,因此常被用作染料(镉黄的主要成分)、钢铁的防腐电锻层、配置合金的添加元素、低溶点钎焊材料、制作镍镉与银镉电池的原料、以及核反应堆的控制棒等。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全世界镉储量约为50万吨,我国镉储量在全球范围内是最高的,存储量为9.2万吨,占全球总量的18.4%。

  中国这么高的镉储量,岂不是很危险?

  并不会。因为天然存在的镉矿并非单一纯净的镉矿石,往往与铅锌等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相伴存在。自然来源的镉在土壤中存在的形式较为稳定,即便是土壤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自然来源镉,一般情况下也不至于对植物和人类构成威胁,而因人类活动带入土壤的镉往往危害更大。

  人为来源的镉是工农业等人类活动过程输入土壤环境中的镉。

  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连年向耕地投入大量化肥、农药等化工生产资料,向土壤带入了大量的污染重金属。我国工业生产每年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约400亿立方米,这些工业废水是导致我国农田镉污染的主要原因。镉主要用于电池、染料或塑胶的稳定剂,所以当我们乱扔废旧电池时,土壤中的许多重金属含量也会逐渐升高,形成污染。

  镉对人体的危害

  作为重金属元素,镉具有很强的毒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12种在全球范围内均具有危害意义的物质,镉位列第一,而其对人体的毒性则仅次于汞(水银),位列第二。

  镉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约为10-30年,镉被人体吸收后,主要累积在肺、肝、肾等器官中。

  研究表明,肾脏可吸收进入体内近1/3的镉,是镉中毒的“靶器官”。由于镉损伤肾小管,病者出现糖尿、蛋白尿和氨基酸尿。特别可使骨骼的代谢受阻,造成骨质疏松、萎缩、变形等一系列症状。

  还可导致高血压、肾功能紊乱、肝损害、肺水肿、贫血等疾病以及神经和大脑损伤, 甚至诱发癌症。

  镉对植物的影响

  虽然镉不是植物的必需元素,但植物并不排斥对镉的吸收,又因土壤中的镉有较强的向植物根系迁移的能力,因此植物往往容易富集镉。

  植物种植在镉污染的土地上,会危害植物对氮、磷、钾等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和转运,镉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也会对植物酶系统,营养元素代谢,细胞形态与功能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

  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水稻本身拥有的某些独特基因,使水稻根系吸收土壤中镉的能力较强,比如:水稻对于镉污染的吸附作用明显强于玉米、大豆等其他的作物品种。

  而这些吸附的镉会在水稻的米粒中大量富集,所以镉污染在水稻米粒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旦人直接食用这些镉米,或者家禽等食用后在体内富集,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都会引起慢性中毒,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此外,稻米作为东亚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多地餐桌上属于不可或缺的角色。东亚地区的饮食结构,也无形中促进了镉通过稻米向人体转移的过程。

  图 东亚地区饮食结构

  “痛痛病”事件后续

  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的神通川污染事件中,从神田矿山的采矿活动中泄露或排放到神通川中的镉经过纵横交错的灌溉水道系统进一步扩散到水田中,逐渐富集下来。

  上世纪70年代,距离痛痛病被媒体广泛披露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伴随着对受害者的赔偿等善后工作的展开,富山县政府对神通川沿岸农地进行了镉含量的精确测定。

  结果表明,神通川左、右岸分别有1480和1648公顷土地被认定为遭受了镉污染,其中的1500公顷被认定为需要重新对土质进行无害化去镉处理。在这一区域内,镉含量最高达到2.0 ppm,表层、深层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2和0.7 ppm。

  由于水稻对镉元素的富集作用,在以上区域内,即便采样土壤中的镉含量相对较低,水稻脱壳糙米中仍然含有相当高的镉含量。

  根据日本食品卫生法中的基准值,富山县认定糙米中镉含量超过1.0ppm即为污染米。受此影响,230个检出地点的水稻种植被迫暂停,农户得到了三井金属矿业集团的相应补偿。镉含量在0.4ppm到1.0ppm之间的糙米被认定为准污染米,经铁丹(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的传统染料)染色后作为工业用糊精销往相关企业。

  由于作为食用米与作为工业原料的“事故米”(注:日文说法,泛指黄曲霉素,镉元素等毒物超标的大米)之间存在销售价格上的显著落差,以守法著称的日本企业界也不免产生铤而走险的害群之马。

  2008年,总部位于大阪的三笠食品株式会社,多年以来以事故米冒充食用米进行销售的罪行遭到揭露,日本国内一片哗然,该事件最终导致了日本当时的农林水产大臣太田诚一的辞任。

  事件风波后,日本政府规定,镉含量超过0.4 mm的糙米一律进行焚化处理,不再用于工业用途,受到该规定影响的准污染米据称每年有1000吨之多。

  世界各国大米镉污染现状

  关于稻米镉超标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正在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农业部稻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曾对我国市场的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结果发现镉超标率高达10.3%。

  详细的数据分析显示:南方市场上稻米的镉污染比北方更严重,如江西、湖南的一些县市,稻米镉超标的问题非常突出。

  虽然湖南是“镉米”事件爆发的主要省份,但实际上存在大米镉超标问题的省份远不止这一个,镉污染等土壤环境恶化带来的稻米等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已成为危害我国的战略安全问题。

  据报道,我国居民平均人体镉摄入量是美澳等国的两倍多,所幸,与世界多国相比,我国的大米镉污染状况还不算是最为严重的。

  我国2013年6月1号开始执行的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中规定,大米镉含量不得超过0.2ppm。

  应该说,这一数值在世界各国中都是相对低的,十分严格,这得益于我国镉含量超标的土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较低,因此实施相对严格的标准也有充足的操作空间。

  日本即使经历了“痛痛病”这样的严重公害事件,市售大米的平均镉含量仍然要超过我国,这是由日本高镉土质的资源国情所决定的。很多人迷信日本大米的高品质,花了大价钱买来的海淘高价米,镉含量还可能稍稍高过普通国产米。当然,日本大米的口感还是值得品鉴的,这里并无贬低之意。

  除了日本之外,大米中镉含量较高的国家还有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伊朗、哥伦比亚等国,超标的原因除了工业污染之外,主要来自于当地土壤自身较高的镉含量。

  可见,稻米除镉乃是世界性的健康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大米除镉技术

  世界上目前在开发以及应用中的大米除镉技术主要有土壤改造法、镉稻吸收法以及辐照育种法等。

  在这几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中,高镉土质遍布全国的日本具有相对领先的技术实力。这两种技术与此次袁隆平院士开发的水稻亲本去镉技术分别属于三条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

  土壤改造法利用化学试剂淋洗去除镉,或者直接利用镉含量较低的土质替换高镉土,技术含量较低,成本较高,并且额外加入的化学试剂长期的环境稳定性仍然存有疑问。

  该技术的好处是具有立竿见影的除镉效果,日本富山县的数个污染区域都是采用土壤改造的方式加以修复还原的。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镉稻吸收法则是利用了水稻富集镉元素的特性。

  水稻是一个品系众多的作物种类,很多水稻品种并非食用稻种,但是他们却具备更强的富镉能力。在高镉土壤中种植非食用的水稻,经过3到5年的周期,可以使土壤中的镉含量降低到之前的一半以下。再用这种经过脱镉处理的土壤进行稻米种植,自然可以降低大米中的镉含量。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会引入额外的环境风险,不过比较长的周期必定带来相当高的实施成本。

  辐照育种利用放射源处理植物种子,诱发育成植株的突变。再根据突变后的的性状和育种要求对突变体进行选择以及鉴定。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变异频率可以达到自然状态下的1000倍,并且突变后的性状具有广谱性,植株形态、结构以及生理生化等方面均可发生深刻变化。

  不过辐照育种的缺陷也十分明显,发生诱变的方向难以控制,随机性巨大,同时产生的有利突变较少,大部分是劣变体。简单来说,就是用霰弹枪打远靶,虽然子弹飞出去不少,能不能命中却全看运气。

  此次袁老开发的亲本除镉技术,虽然在技术细节上仍然不为公众所知,但是显然与以上几种方式截然不同。

  此前,袁老在“双新会”上宣布:“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亲本除镉技术从根本上改造了水稻,让水稻从容易富集镉的植物变成对镉吸收较少的植物,自然会相应降低水稻稻种也就是大米中的镉含量。

  下面我们就从媒体此次报道的细枝末节中,试图还原水稻亲本去镉技术的本尊。

  水稻亲本去镉技术

  不同水稻品种对于镉污染的积累是不同的。

  一般认为,在不同水稻品种中,超级稻向籽粒转运镉的能力最强的,其次是杂交稻,最后是常规稻。

  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类型和品种的水稻稻米中含镉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其结果为:

  特种稻>常规早籼稻>三系杂交晚稻>两系杂交晚稻>常规晚稻>常规粳稻>爪哇稻。

  而不同水稻品种类型间对镉的吸收积累量一般认为:

  籼稻>粳稻,新株型稻介于二者之间。

  研究人员还发现,各水稻品种对镉吸收积累能力的不同是由于各水稻品种的基因型间的差异所致。

  这些优质的镉吸收的基因型位点,主要分布在中国科学家多年来收集的水稻种质资源库中,目前,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者们正通过对这些基因位点的分子克隆和功能验证,逐步解析控制水稻镉吸收等性状的关键基因。

  解析后,可以将这些科学成果与设计育种思路相结合,培育出一批优质、高产、耐镉的优良水稻新品种。

  遗憾的是,目前,我们并未得到确切信息阐述袁隆平院士这一关键技术是如何实现(可能技术保密)。

  我大胆猜测可能是通过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袁隆平院士在水稻的种质资源库中发现了水稻镉吸收关键基因‘失效’的水稻植株A,该植株A在镉污染的土地上能够正常生长,所结的稻米不含重金属镉,将该植株A作为亲本,制备杂交稻,杂交稻将保持亲本干净的背景,稻米也不含重金属镉污染。

  第二种方式是袁隆平院士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发现了水稻镉吸收的关键基因,并利用水稻育种技术将该基因成功去除,获得了亲本,进一步用这些亲本培育的水稻品种将不能吸收土地中的镉,稻米中也不含镉污染。那些镉污染土地上也将可以种上成片成片的稻田,也将结出无污染、绿色优质的稻米。

  此次水稻亲本去镉技术的成功,袁隆平院士又对水稻育种技术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过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得饱”问题,现在又解决了中国人乃至全人类“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这一难题。

  近年来,中国的水稻研究连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植物》专门撰文介绍了中国水稻研究从跟踪到领跑的过程,将这样的表现称之为“中国的复兴”。在袁隆平作为开创者及带头人的中国科学家团体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水稻研究正走在世界前列。

  网上的资料显示,袁老于1930年9月7日(处女座威武!)出生,今年已经是87岁高龄了。

  87岁的时候,我大概是这个样子吧: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而袁老还奋斗在育种工作的第一线,并不断产出科研成果。

  袁老辛苦了!

  向袁老及各位战斗在一线的科学家们致敬!

  (2017-09-29)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

  袁隆平表示:“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据介绍,农作物纯净度现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一个重点之一,如果在土壤污染较重的地区,要必须考虑是,如何避免污染元素在作物中的代际传播,而此项镉元素剔除技术将扭转我国部分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趋势。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U198949142”:向老院士敬礼!祝身体健康!

  网友“他还不懂”:太伟大了

  网友“U40656599”:袁老对世界的贡献太大了!感谢您,这么大岁数还在为人类的伟大事业奔波劳累!请您千万保重身体

  网友“U29950316”:佩服

  (2017-09-28)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为袁隆平的世界性突破鼓掌]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宣布:继“海水稻”技术后又获得了一项重大突破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虽然各地陆续有镉污染事件的报道,但大米的重金属镉污染问题一直未引起国人足够的注意。作为重金属元素,镉具有很强的毒性。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污染,进而使农作物果实含有包括镉在内的有害成分。进食这些产品,对人体造成严重现实或潜在危害。但在世界稻米产区,长期未能找到理想的去镉办法。袁隆平的突破,是世界性的,将给所有水稻产区带来福音。

  责任编辑:张建利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轻舟”:袁隆平的突破为全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使世界人民受益,更超过了诺贝尔得奖标准,十个诺贝尔得奖者也比不上一个袁隆平。

  网友“8a30bb71-34e2-4c27-a4bd-”:袁老应该获得人类最高贡献奖!

  网友“U173577486”:人类的基石,永远平淡无奇。

  网友“长孙琴”:袁隆平先生是中华骄傲、民族英雄!

  网友“厚德载物85”:向袁老致敬

  网友“馄饨特工局”:袁隆平先生是全人类的福星。他的成就让无数生灵没有了饥饿之苦,又让人们减少重金属伤害。向袁隆平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网友“公伯姬”:当代的神农!无人可比的历史性贡献!

  网友“U140902968”:袁院士应该得诺贝尔生物学奖!向他致敬!

  网友“U17862187”:袁老是后稷式的神人!

  网友“美女二分之一”:向袁老致敬!!!

  (2017-09-30)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在水稻品种与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袁隆平宣布了一项重大的研究成果“近期我们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中的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可能有些朋友不太懂这个技术突破的重大意义,但是“镉"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种重金属,并且这种金属是会在体内不断的积累,很难排出去的,镉含量过多会使身体出现很多疾病。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看到袁隆平爷爷的成就,心里满满的敬意。就像标题说的那样,我觉得袁隆平爷爷是一个最不像科学家的科学家,他更像是一个农民,一个希望全天下吃不起饭的人可以吃饱肚子的农民。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袁隆平爷爷虽然三次都未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但是他在我心里,就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当之无愧的当代神农。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摩托罗”:人类的救星!没有袁隆平,现在世界至少还有一半人饿肚子。

  网友“老吴”:早就是院士了。不过他是先是美国的院士,然后再被中国评成院士了。就像屠呦呦一样,先得了贝尔奖,然后再成的院士。挺讽刺的

  网友“无耻的土拨鼠”: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网友“后羿”:中科院?人家可能根本没瞧上

  网友“默默”:我都不知道袁隆平都选不上院士还有谁能选上?这是国家的耻辱太讽刺了

  网友“路漫漫”:杂交水稻?不会是转基因水稻吧?!

  网友“吃鸡”:先点个赞

  网友“长”:一只颗杂交水稻都能13亿人解决温饱,再来一颗海水稻就能解决40亿人的温饱。天下还有谁!!!!

  网友“夏宜越爸爸”:什么中科院,科学院的,能真正为百姓带来福址的才是最牛逼的科学家。

  网友“天边一朵云”:老百姓心目中的国宝中的国宝。

  (2017-09-29)


  应该是高科院士的袁隆平,最近亮出其座驾,为最新款2016款奇瑞瑞虎5,看着我们的院士的微笑就看出他对此车的喜爱

  这款8.29万的奇瑞车的外观的内饰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款车配备了倒车雷达和摄像头,为您的泊车提高了安全性

  宽阔的视野,驾驶室相对于之前的奇瑞瑞虎来说,空间大了点,每年的养车费仅1.8万,属于低油耗的SUV,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方向盘是皮质包裹的,让您的握感更强,触感更加细致,对于中控的设计,奇瑞是分区的这样更加明显,更加方便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还有档位操纵杆也是皮质包裹,让您触感更加细致,

  奇瑞瑞虎5的座椅也是皮质的,这款国产车增加了更加丰富的动感元素,及几分豪华气息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任性化得设计,使得水杯可以放置其中,不过对于紧凑的空间来说多了几分宽慰

  (2017-09-28)


  齐鲁网德州9月28日讯( 齐河台 郑伟)9月27日,2017年山东省老科学家科普报告团走进齐河县,在齐河县第一中学报告厅,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作了一场题为《探月形势和中国的嫦娥工程》的科普报告,600多名公务员、农民、未成年人、城镇劳动者四大人群代表在现场聆听了讲座。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欧阳自远院士是著名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报告回顾了从地球生命起源到人类的空间探测活动历史,深入浅出地解读我国的“嫦娥工程”,清晰生动讲解探月的科学意义、战略意义以及我国探月工程的进展和成就,激发了在场人员对航天知识探索的兴趣和对科学家默默辛勤付出的由衷敬意。

  “我今天非常有幸听了欧阳院士关于探月工程的演讲。这场演讲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生动精彩,让我感受到了探月工程的伟大和中国科技的伟大。我们学生在现在和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拼搏自强,为中国科学大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齐河县第一中学学生杨浩说。

  “今天听了欧阳自远老爷爷的报告,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欧阳爷爷向我们介绍的月亮的假说,这使我更加形象地了解了月亮。因此我也有了一个梦想,长大后去月亮上看一看。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长大后去月亮上探索一下。”齐河县第三实验小学学生张婧煜说。

  “听了这个讲座,一定把所学的知识带到课堂中,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让他们更有兴趣投入物理的学习。”在现场聆听报告的一位中学物理老师王盈说。

  精彩的报告赢得了阵阵掌声。在互动环节,欧阳自远先生对同学们的现场提问做了解答,鼓励少年们立志报效国家,在科学的领域放飞梦想、有所建树,为中国未来的航天工程做出贡献。

  (2017-09-28)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277 字。

转载请注明: 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敬佩的老爷子!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