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和北美洲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却被一条运河隔开来,这条运河就是巴拿马运河。建造巴拿马运河的构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是大航海时代,也是殖民时代。
巴拿马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成吨的秘鲁白银与欧洲货物进行着有利可图的交易,巴拿马因商业和海运日益繁荣。
不过跟日益繁荣的海运伴随而生的是运输费用的问题,秘鲁是位于南美洲的西海岸,如果要运往欧洲,只有三条路可以走,要么穿过巴拿马,要么穿过尼加拉瓜,再或者走海运绕一大圈从太平洋到大西洋。
不管走哪一条路,运费都十分的昂贵。受到苏伊士运河的启发,1524年有人向西班牙国王查尔斯五世建议,如果在巴拿马的某个地方选出一个合适的地点建造运河,那么运输费用和时间都会大大降低。
1534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下令对巴拿马地峡进行勘查,西班牙人沿着山脊用鹅卵石铺出了一条穿越地峡的驿道,算是为开凿作了准备。
西班牙的勘察队通过仔细的勘察,拟定了四个地点,墨西哥南部的特万特佩克地峡;哥伦比亚西北部的阿特拉托河附近的某个地点;尼加拉瓜地峡;巴拿马地峡。
但是由于拉美独立战争的影响,计划受到了严重的破坏。1823年,由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五国组成的中美洲联邦共和国成立。
中美洲联邦共和国成立以后,并没有让西班牙继续修建运河,而是请求美国的援助,这才开始建造,在西班牙选择的四个点位中,他们选择了巴拿马地峡,从地图上看,这个地方最窄。
尽管在巴拿马地峡最窄的地方只有40英里宽,但这里地形在某些地方是坚实的、多岩石的、多山的。而且计划的运河线路也与湍急的河流交汇,更致命的是这里的热带疾病给工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尽管如此,德莱塞普斯还是乐观的提出了一项的计划,即在六年内建成一条海平面运河,估计耗资1.2亿美元。由4万人组成的劳动力队伍,几乎全部由西印度群岛的工人组成,还有来自法国的工程师,工程从1881年开始。
当这项工程开始的以后,人们才发现,建造一条海平面运河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里地形复杂水系很多,当高架运河这一方案被接受的时候,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更改计划时,已经有大概22000名工人死亡,死于疟疾等各种疾病,而且这个项目的进度严重落后,预算也超出数亿,开发公司也倒闭,80万投资者破产,而发起者德莱塞普斯被判犯有欺诈和行政失当罪,两年后不幸去世。
1903年11月6日,美国承认巴拿马共和国,11月18日与巴拿马签署了“海布瑙-瓦利利亚条约”,授予美国对巴拿马运河区的专属永久拥有权。作为交换,巴拿马从9年后开始得到1000万美元和250000美元的年金。这项由美国国务卿约翰·海伊和法国工程师菲利普·布努-瓦利拉谈判达成的条约,遭到许多巴拿马人的谴责,认为这侵犯了他们国家的新主权。
与法国人一样,美国人也要面对疾病问题,美国人展开了一场积极的灭蚊运动。这大大减少了疾病的发生,提高了劳动效率。经过几年与设备和基础设施不足的斗争后,挖掘工作加快,运河开始成形。加屯大坝建于长治河对岸,形成了当时最大的人工湖泊——加屯湖。
1913年12月10日,两大洋之间终于有了一条可穿越的水道。1914年1月7日,法国吊车船亚历山德拉山谷第一次通过运河。1920年6月12日,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
巴拿马运河的建成,极大缩短了美洲西海岸到东海岸的距离,也使得成本更低,而巴拿马运河承担了全球5%的海运,但是随着巴拿马运河服役100年,已经不适应现代海运,于是巴拿马进行了加宽,世界各国也联合起来建设新的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