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伴随着初升的阳光,我的朋友圈被《后浪》刷屏了,里面金句频出,读起来确实让人热血沸腾。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
“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
我本人是小破站的老用户了,于是第一时间就转给了一个朋友。
过了许久,他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可能视频里这些人是后浪,而我只是浪中的一粒沙。”
唏嘘不已,回头看看自己,好像,也确实那么一回事。
《后浪》刷屏的背后,是付不起房租的90后
《后浪》刷屏之后,评论两极分化,积极乐观向上随处可见,质疑批评也并不在少数。
有人说那些批评《后浪》的年轻人,是在仇富。
可是,他们真的是在仇富吗?绝对不是!
《后浪》在知乎的点赞率,只有区区29%,这意味着即使号称精英云集的知乎,大多数人都对视频内容不满,甚至反感。
有个乡村老师说得很好,大意是何冰老师的演讲词很励志,表现力也很强,但是看到头部UP主们那种热情洋溢、优渥的生活,第一眼就感觉到,还是不要刺激孩子们了,因为视频里的内容和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后面央视播出时,那段跳伞、滑雪、巴黎旅游、南极冒险,被IPad Pro和单反占据的场景,被剪掉了。
确实,这不是一般的“后浪”能够体验的,而央视也意识到了这点。
而在开头我提到的那个朋友,他爸妈只是普通工厂职员,因为疫情影响只能拿着最低工资,和失业没有什么区别,他刚工作不久,上个月还在为房租发愁。
大海那么深,能翻起浪的只是上层
确实,视频里展现的诸如出国旅游、高空跳伞、昂贵手办、漂流潜水、穿着汉服在闹市中舞蹈等美好生活,
全需要金钱来支撑,仅有极少部分的年轻人才能拥有。
而更多的年轻人,只能像我那位朋友一样,背负着生活的压力,每天考虑的都是如何精打细算、斤斤计较。
一天饭钱必须控制在30块钱以内,如果超标了,第二天就少吃点。
不敢去医院体检,一旦发现身体有问题,是自己和家庭不能承受的。
干着996的工作,拿着三千块钱的工资,却还异常珍惜。
《后浪》只是一种理想,并不是大众青年的点滴日常。
是啊,毕竟大海那么深,能翻起浪花的,不过也只有最上层的。
先能够生存,才能去享受生活;无须为柴米油盐担忧,才能让精神建设走得更长远。
因此,值得称赞的,并不是家境宽厚,可以随意去追逐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是那些
即使身处泥潭,遍体鳞伤,也保持希望的普通人。
把梦想换成柴米油盐,也是一种伟大
当然,我相信,《后浪》的初衷绝不是划分对立面,这个视频本身也并没有错,体现了老一辈对年轻人的鼓励、认可和期待,只是不够接地气,一味地鸡汤鼓励而已。
视频里的摄影、国外旅游、极限运动等等,对于每天为房租发愁,跨越半个城市去上班的普通年轻人来说,确实在心中激不起波澜。
为了能不迟到拿到全勤奖,即使手指被车门夹住也要挤上去。
外卖小哥吃着顾客送的生日蛋糕,热泪盈眶。
案板上的柴米油盐,案板下来之不易的网课。
对现状不甘心、不满足是真的,但想要奔涌的心也是真的。
因此,我们需要永远相信,即使平凡的生活,也一定会因为一些向往而变得更加纯粹美好。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