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涉县后池村:深山里“开”出生态致富路

由 乌雅竹雨 发布于 综合

长城网记者 信贺宁 张荣鹏 郑建卫

巍巍太行深处,一条“心”形山路铺在崇山峻岭间,连接山坡上的块块梯田、棵棵果树、处处景点,点缀其间的,还有一面由彩色植物“绘”成的巨幅党旗……

心形路。 后池村供图

这样一幅脱贫致富的美丽画卷,是涉县后池村村民凭借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精神,用勤劳的双手绘就出来的。

循迹于后池村,这一条十几公里长的山路,串起了全村人的小康生活。

变化,始于一条路

不惜山高路险,驱车蜿蜒而上,探访后池村的游客、记者,学习致富经验的外地人,率先好奇的莫过于这条闻名于外的“愚公”路。

来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 后池村供图

这究竟是怎样一条路?

按后池村党支部书记刘留根的话说,表面上看,这是一条方便村民上山耕种的普通山路;实际上,这路,蕴藏着全村人脱贫致富的梦想,而今,梦想已成现实,全村人均年收入从4000元跃升到13000元。

时间齿轮拨回2015年。那年春天,从邢台前南峪学习回来的刘留根心痒难耐,脑海里一遍遍闪现前南峪村的发展面貌。

“同样是山村,人家能行,我们怎么就不行?”他认识到,后池村也能变美变富,缺的只是思路和行动上的转变。于是,在一次次村党支部会议上,他把如何将后池村变美变富设置成了一项重要探讨议题。

“不能再等了,干脆咱们自己动手修路,这样,山上的核桃、花椒也好运下山,大家伙儿都能过上好日子!”终于,探讨有了结果,村“两委”班子决定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出义工,修通上山路,搞活山上的千亩梯田。

当年12月8日,一支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的7人修路队伍扛着铁锹、镢头,自带干粮和水上山修路。受到鼓舞的村民,也自发参与到修路队伍中来,到了第6天,义务修路队伍扩展到130余人……

当年修路时的情景。 后池村供图

就这样,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后池村村民用一股子齐心协力的火热劲头儿,硬是靠手抬肩扛在深山里凿出了一条长12公里、宽4米左右的标准路基。随后,路在一次次修缮中变宽、变平、变硬……

这条路,人称“愚公”路。

信心,因路而蔓延

对后池村来说,这条“愚公”路,实际带来的远比起初想象得多,这里面就包括致富的途径和信心。

“今年把家里的驴卖了,花了4000多块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见到村民刘榜年的时候,他正开着新买的三轮车从山上下来,那满脸笑容、意气风发的样子,流露出的是对生活的希望。

开着新三轮车的刘榜年。 长城网记者 张荣鹏 摄

今年62岁的刘榜年是村里的花椒大户,他告诉记者,以前山路不通,都要赶着驴子或者步行上山照料花椒,一趟下来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每次上山心里都发怵;路修通以后,他从网上买了电动三轮车,花上10分钟就能开到山上,干活拉货都很方便。

“靠种花椒,现在每年能挣个四五万块钱。”刘榜年说,路修通以后,村里的花椒产量逐渐上来,来村里收购花椒的客商也多了起来,花椒卖上了好价钱。

路带来的不仅是客商,还有慕名而来的游客。2017年,在外漂泊打工的刘小平、王永梅夫妇抓住这一商机,果断回村开起了小卖部和农家乐,如今,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在家里既能守着孩子和老人,还比打工挣得多,以后就安心在村里发展了!”作为嫁到后池村的重庆媳妇,刘永红坦言,第一次穿过山路进村有种被“骗”的感觉,没想到小山村能变成今天这副模样,这下心里彻底踏实了。

嫁到后池村的重庆媳妇王永梅。 长城网记者 信贺宁 摄

不止如此,随着山路修通,外来人口涌入,越来越多的陌生词汇进入了后池村村民的视野:“旅游开发公司挂牌”“农产品展销中心”“科技小院”……穷山村与外界有了更多层次的接轨,致富,变得简单起来。

沸腾,大山因生态致富

盛夏时节,驱车沿“愚公”路而上,两旁松柏林立,生机盎然,一派以绿为底色的生态旅游景观令人心旷神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千道万,太行深处的致富路,终究是一条生态路。

“路修通以后,我们开始了集中修复整治梯田工程。”刘留根回忆,2016年10月开始,后池村开启了“山顶松柏戴帽、山间经济林缠腰、沟底林药结合”的栽植模式,到2018年底,完成山顶、山坡荒山绿化6000多亩,在贫瘠的山坡上挖坑、栽植侧柏等各类树种70多万株,高标准完成了11公里道路沿线的绿化工作,曾经的万亩荒山穿上了绿装。

记者到访后池村时,正好赶上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学院的20余名师生在半山腰的梯田里对后池村村民进行果树种植培训。

“要把多余的叶子掐掉,让葡萄露在阳光下,充分吸收光照。”说着,学院副教授陈敬谊给村民做起了示范,村民刘旺所听得起劲儿,也上手学了起来。

陈敬谊副教授指导刘旺所修剪葡萄。 长城网记者 郑建卫 摄

陈敬谊表示,发展林果产业既能带来生态效益,也能带来经济效益。为保证果品品质,增加村民收入,去年7月份,河北工程大学率先在后池村成立科技小院,对村民开展果树种植技能培训,培养新型科技农民。截至目前,科技小院已为后池村组织技术培训活动20次左右。

刘留根介绍,花椒、核桃、苹果、桑葚、连翘……上百种林果和中草药材种植,加上旅游收入,如今,后池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3000元。这条路,已然成为后池村产业发展和旅游开发的致富之路。

后池村党支部书记刘留根对未来充满希望。 长城网记者 信贺宁 摄

一种精神感染了无数人,一条致富路沸腾了一座山。受后池村启发,周边16个村掀起了比学赶超、改变落后面貌,争建美好家园的热潮,集体收入十万元以上的村达到了11个。愚公山庄、太行山垂钓中心、小杂粮生产加工基地、云雾山接待中心等一批集体产业初具规模。曾经偏于一隅的山乡,正以后池为核心迅速崛起。

【来源:长城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