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监管出手!“消费贷”违规进入楼市为何仍屡禁不绝?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20日电(罗琨)随着银行信贷持续收紧,不少购房一族开始为首付发愁。近期,多地监管部门发出通知或风险提示,严查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个人消费性贷款等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但尽管如此,部分中介机构仍趁机以“消费贷”“经营贷”等名目揽客,违规向楼市进行“输血”。

多地监管出手!“消费贷”违规进入楼市为何仍屡禁不绝?

  资料图。 种卿 摄

  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采访的多名专家认为,消费贷等非房贷资金变现流入楼市,将削弱楼市调控的效果,一方面或引导形成全面看涨预期,不利于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大量消费贷进入楼市,形成变相加杠杆,成为极大的隐性风险。

  购房者一周接了五个贷款推销电话

  家住北京的白女士今年计划在北京买第二套房,不过从目前来看,资金缺口仍高达200万元。

  近期,白女士发现,中介打来推销“房抵贷”的电话明显多了。近一周,她便接到了来自五家不同贷款中介机构的推销电话,每一家都声称可以在5个工作日内帮她解决资金需求。

  房产抵押消费贷款,就是借款人将自己或他人(如亲属、朋友、同事)拥有所有权的房产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该贷款可用于各种消费用途,如装修、买车、出国、旅游、留学等,也可用于各种资金周转和经营性用途,但是不能用于购买房屋。

  “现在银行放款很慢,一般要40-50天,但是我们可以帮你制定一套方案。你可以先把房子质押了,1-5天那就可以放款。如果垫资的话,当天就可以放款。”一家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白女士,这套方案最后也是走银行贷款,但是先期由该机构对客户进行放款,但这段时间的利率相比银行的房抵贷利率要上浮10%-20%。

  当白女士问及银行是否会审核该笔贷款的最终去向时,有3家中介都表示,他们会对最终去向进行一定“包装”:“你名下有公司吗?没有公司我们帮你包装出一个公司,把你包装成这个公司的实际控股人,这都没有问题的,最后这个就成了一笔个人经营性贷款,银行绝对查不出来。”

  上述中介均声称,自己所在机构与多家银行有合作,银行尽管目前在查各类“消费贷”的最终去向,但实际上查起来仍然存在一定难度。

  此前,一些房地产中介也会在客户首付有资金缺口时牵线搭桥为客户提供“首付贷”等服务。不过,近期监管趋严后,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在走访多家中介时发现,大型房地产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对“首付贷”或避而不谈,或明确表示无法提供该项服务了。

  近期,北京住建委和北京银监局的通知也显示,购房人以办理“消费贷”、“经营贷”、“个人信用贷”、“房抵贷”等方式套取资金,作为购房首付的现象多有存在。

  多地监管向“消费贷”出手

  据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了解,近期,北京、南京、广东等多地监管层均开始出手严查“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多家银行也逐渐收紧消费贷的口子。

  据资深银行业研究人士介绍,目前监管主要针对的是期限,要求消费贷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此举主要针对的是部分商业银行将消费贷期限做到了20年甚至更高,且不得以房产进行二次抵押。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10年以上的中长期消费贷整体呈收紧态势,民生、兴业等多家商业银行明确表达不做10年以上消费贷。

  融360房贷分析师汤传尧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预计称,各家银行新增的消费贷款审批会更加严格,已经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如果被发现用于购房,可能会有惩罚措施跟进。而随着消费贷的严查,流入房地产的资金会进一步减少,楼市降温不可避免。

  近日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相继上调首套房贷款利率,调整后首套房贷利率较基准利率上浮5%-10%成为主流。19日,央行营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营管部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房贷利率调整是银行在北京市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市场利率整体上扬的背景下,根据市场资金水平变化、自身资产负债管理需要所采取的自主行为,符合政策要求和导向,对此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积极支持。

  “消费贷”违规进入楼市缘何屡禁不止?

  2016年银行新增消费贷8500多亿,而今年1-7月份新增的消费贷就高达1.06万亿。在消费信贷表现强劲的情况下,8月居民消费却呈现下降态势,两者明显出现背离,多名专家均认为这意味着不少消费贷正在被用来买房。

  一位资深银行业研究专家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采访时称,消费贷变相流入楼市,实际上就成了监管机构明令禁止的“首付贷”,降低了首付要求,抬高了楼市杠杆,加剧了楼市金融风险的积累,严重时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风险。

  汤传尧认为消费贷屡禁不止有多重原因:“一个是房价越来越高,买房首付有缺口,购房者为了买房有主动申请消费贷的冲动。二是房贷额度的下降,但房贷资产一直是银行相对优质的资产。现在银行降低房贷额度,正好就给了一些中间机构操作空间。三是消费贷的确难以做到全程监管,技术上可行,但往往人力上又跟不上。”汤传尧称。

  汤传尧建议遏制消费贷款违规进入楼市首先要把消费贷的额度和授信时间降下来。“额度少了,授信时间短了,拿去炒房,成本就高了。”

  其次他认为还要加强技术监管手段的创新,监控消费贷的流向,并制定相关的惩罚措施,比如将消费贷资金违规入市记入个人征信等。(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216 字。

转载请注明: 多地监管出手!“消费贷”违规进入楼市为何仍屡禁不绝?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