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提出:“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当前,各地正在抓实抓细做好疫情防控,及时有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资料图
如何确保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实到位?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问:二十条优化措施提出科学精准防控疫情,为什么个别地方还是出现了层层加码的情况?
答: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复杂,地方防控压力大。为了尽快控制疫情,个别地方出现了层层加码的行为。目前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包括3个方面:
一是一些地方采取的防控措施不精准,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比较大,且与国家政策不符;
二是个别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方法单一、态度生硬、缺乏耐心,与群众沟通不畅;
三是少数地方涉疫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充分。
要整治层层加码,地方党委和政府必须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对于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还有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要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责。我们将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各项工作做得更精准、更有温度。
问:确定高风险地区和低风险地区的依据是什么?高风险地区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解封?
答:根据二十条优化措施要求,原则上是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范围。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在高风险区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且第五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以后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问:密切接触者在居家隔离期间,其共同居住者要按照什么标准管理?
答:居家隔离人员的共同居住者或者陪护人员,要一并遵守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管理要求。
一是在居家隔离期间严格做到不外出,拒绝一切探访;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要向社区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二是尽量不进入居家隔离人员的房间,避免共用卫生间或生活用品等。如果有任何直接接触或者在处理污染物时,应做好自我防护,及时进行双手清洁与消毒。
三是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员和有重症风险的人群,不要作为居家隔离人员的陪护人员。
问:很多疫情发生地都面临着人员疏解的问题,给目的地带来了防控压力。如何统筹滞留人员疏解和有效防止疫情外溢?
答:二十条优化措施要求各地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当疫情发生地滞留人员较多时,发生地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加强与目的地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人员疏散。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的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近期部分省份在返回人员中持续发现感染者,这说明部分有疫情发生省份在防范疫情外溢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未能有效控制疫情跨地区传播扩散风险。对此,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专门部署,对各地加强风险人员管控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针对当前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地方,要切实承担起防范疫情外溢的首要责任,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尽快排查管控风险人员和风险点位。对非隔离、非管控的人员,在离开出发地前要严格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的信息,防止非法运营车辆载客跨省运营等行为。同时加强与目的地的信息沟通与协作配合,及时推送溢出的风险人员的相关信息。
二是针对当前没有疫情但溢入风险较高的地区,要关口前移,面向流入人员要提供“落地检”服务。疫情所在县区返回人员要主动向当地报备,社区要主动开展摸排登记,严格落实间隔24小时以上的3天2次核酸检测措施。各地还可以基于疫情输入风险的研判结果,对流入的高风险人员按照相关要求采取相应管控措施。
我们也呼吁各地对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加强关心关爱,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问:近期是否会调整疫情防控政策?
答: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一直根据病毒变异的特点和临床治疗的实践认识,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和致病力的特性,以及重症率、死亡率等情况,包括国际上疫情形势的变化,我们一直在研究、不断在调整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利益,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来源:人民日报
流程编辑:TF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