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活科研创造力 |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鲁珊

湖北工业大学钟飞教授8项专利集中转化,形成400多万元的转化效益,这是机制改革盘活科技资源的鲜活案例。

去年2月,中央深改委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等,这是在科技体制机制上的重大改革。

近年来我国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科技成果产出显著,科技资源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然而,大量职务科技成果以“一元钱”价格登记入库。“一元钱”既标记了这些成果的“国有属性”,也标注了“没有转化的科技成果”的估价。有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4.7%,在高校转化率更低。

科技成果转化难,难在科技成果的属性束缚,难在思想障碍和制度藩蓠。科研人员对职务科技成果没有“发言权”,大量代表科技创新的成果“沉睡”在资料库中。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改革的方法去解决。给科研人员的赋权,本质上是打破了成果转化的障碍和藩蓠,让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激活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力,让科技资源产生更大效益。

此次改革,全国确定了40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试点,探索新的机制和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湖北工业大学是湖北惟一试点。

试点中,湖北工业大学今年前十个月的科技成果转化数量,是前十年的2.5倍,像钟飞教授那样的案例不断涌现,无数个“1”从纸上走进现实,走入市场,实现了创新价值。这就是改革的力量,一旦冲破思想障碍和制度藩蓠,沉睡的资源就可能真正活起来,就可能创造出澎湃的活力与能量。

【编辑:丁翾】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703 字。

转载请注明: “改革”激活科研创造力 | 长江评论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