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郁郁青青
大
人应该让着小孩吗?
网上一个十几秒的视频,真实展现了父母与孩子在家玩游戏的后果,一幕幕看得人哭笑不得。
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和家人下五子棋,眼看「输局」已定,小男孩垮着脸请求道:「你让我一两子。」
可没想到得到的答复却是:「我还要赢钱啊。」
男孩一听这话,两只手交替着不停地抹泪:「那你赢钱我就赢不了啦!」
看到家人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小男孩也不服软,决定「厮杀」到底。
明明是一场亲子游戏,却弥漫着硝烟的味道。
毫无悬念,男孩落败了。
他眉头一扬,奶凶奶凶的,带着哭腔狠狠甩出一句话:「我以后再也不跟你下棋了。」
视频虽然看起来有些好笑,但其实孩子怕输的背后,却是我们应该正视的问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
孩子怕输是一种正常现象,从2岁起自我独立意识逐渐萌芽,总希望比别人强,获得关注和赞赏,一不如人就伤心失落。
孩子「去自我中心化」需要一个过程,期间父母的理解和引导尤为重要。
网友纷纷调侃,这位家长太无情、太要强了。
事实上,很多父母做不到如此「狠心」,害怕玩的过程中输,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所以故意输,总让孩子赢。
这样只有一种结果,孩子心理优越感太强,抗挫力差,一时失利就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
父母的精心陪练,可能养出一个输不起的孩子。
生活不会陪孩子演戏。失败的体验之于孩子,到底是刺向自己的矛,还是保护自己的盾,都藏在父母的态度里。
怕输的孩子,到底在怕什么?
在郑州一次平衡车比赛现场,一个2岁女童因为跑了倒数,忍不住掉泪,妈妈连拉带拽把她拖下场。
「你有什么脸好哭?全程在那遛弯,你想什么呢?」
看着暴跳如雷的妈妈,小女孩弱弱地保证:「我下次好好跑。」
妈妈不但没有罢休,还拉着孩子的衣服前后推搡,甚至「啪」地打在她的头上,一下,又一下。
整整持续了10多分钟,接下来的举动更让人大跌眼镜。她把孩子丢在一边,不见了踪影。
被抛弃的小女孩像失去了整个世界,茫然无措地站在那儿,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旁人都看不下去了,纷纷上前安慰。
可怜的孩子。
只有2岁的她,关于输赢上的第一课就是:
不能输,只能赢。
妈妈的目的达到了,孩子之后更怕输了,她怕的不是输掉比赛,而是输了妈妈的爱。
小小的心灵感受到的可能是:妈妈爱的是她的成绩,只有表现好,才能得到妈妈的笑和拥抱。
这种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时刻处于被抛弃的恐惧中,无法构建起稳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种意识会在孩子心里扎了根,赢是为了讨好,比享受过程的乐趣,收获什么更重要。
13岁的晓晓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顺利考入了一所名牌初中。
在一次单元测试中,考了全班第五,她就认为这简直是人生的「污点」,甚至失去斗志,不想上学。
一向严厉的母亲更是雪上加霜,狠狠批评了她一顿。
「我不想活了。」晓晓一气之下想到了自杀。她拿起美工刀割伤了自己的手臂,幸好没有生命危险。
她哭诉道:「亲戚的孩子,我爸妈朋友的孩子,全是尖子生,他们一见面就拿成绩做比较,我怎么能不拼命学?」
一次失败就变成了一道过不去的坎,为什么?
沉重的压力让她无法接受比别人差,输了之后得到的不是安慰和鼓励,而是斥责和打击。
她怕的是成绩落后吗?
早已把外来的评判内化成对自己的预期和动力,她真正怕的,是负面评价。
成长必然面临大大小小的挫折,「不能输」三个字就是孩子心头的紧箍咒,越念越紧,最后输了自己。
输不起的孩子,输在哪里?
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讲过一个案例。
「你是一个明星,Jake,你是胜利者。」一对父母每天都这样夸奖10岁的儿子。
Jake也想成为父母的骄傲,可是,写作对他来说太难了,他开始慢慢懈怠;
他击球不错,但当教练提醒他提高防守时,Jake含糊地说了声谢谢,就不再尝试了;
当音乐老师觉得小号不适Jake,建议他尝试另一种乐器时。Jake从此再吹小号了,也没再学其他乐器。
但他仍然每天带着小号上学,因为不想让父母知道他们的「明星」再次失败了。
斯坦福大学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
从小被夸聪明的孩子,在成长中会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意识,同时也更容易在困难时不接受任何挑战。原因是害怕失败了,别人会怀疑自己不聪明,所以选择不尝试。
「明星」这顶帽子的高压和禁锢,既压制了孩子承认失败的勇气,也挫伤了正面迎击挑战的自信。
赢的反面是什么?
或许不是输,是恐惧和逃避。
孩子怕输,有时只是单纯畏惧,更多时候是缺乏底气。
因为没有体验过那种苦和痛,便学不会如何处理消极情绪。
因为一直不用直接面对失败,便没有能力和信心承担后果。
因为不能正确理解竞争,把输当做是可耻的事情。
他们的对手不是别人,是自己,一个低自尊感、脆弱的自己。
人生海海,挫折和失败纷至沓来。
赢在最后的孩子也会消沉和迷惘,但总有一股力量,支撑着他们挣扎后再出发。
这股力量源于自我,但最初源于父母。
父母够强大,孩子输得起
父母的输赢观,决定着孩子如何看输赢、看自己。
当我们把成功的定义狭隘地理解为超过别人,甚至因虚荣或自卑,把孩子的成败当成自己的成败,孩子怎么会不焦虑?
父母更要明白,挫折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宝贵的财富。我们要从内心深处相信孩子,无论输赢,永远爱他。
一位爸爸带着3个孩子去吃冰淇淋,孩子们直勾勾地盯着冰淇淋狂叫。
其中一个男孩满怀期待地问爸爸:「我可以吃草莓口味的吗?」
爸爸却一口拒绝:「你害我们输了比赛,没资格吃。」
男孩立即紧张地道歉,爸爸冷冰冰地指责他是个没用的家伙。
男孩眼眶泛红地走到一边,低着头解释:「我已经尽力了。」
旁边一位顾客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他请求这位爸爸给男孩买冰淇淋,甚至愿意自己出钱。
「人生本来就充满挫折和挑战,他早晚会体会到这件事,他现在需要知道爸爸是我永远的精神支柱。你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请买冰淇淋给他吧。」
孩子需要知道,失败的他没有被丢下,这才是越来越强大的铠甲。
前不久,马伊琍女儿爱马参加第29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
作为曾经的业余组单人拉丁舞一等奖得主,自然是志在必得。然而,意外的是她止步于48强,冠军大门早早地关闭了。
爸爸文章什么也没说,让女儿坐在自己腿上,默默撕掉背后的号码牌,轻抚着女儿,陪着她度过最失落的时刻。
这样温情的安慰何尝不是一种力量。
接下来,爱马在双人舞比赛中摘得桂冠,文章则躲在女儿背后偷偷抹泪。
强大的父母,允许孩子输,看得见孩子的情绪,用柔软和信任为孩子赋能,教会他做真正的强者。
张伟丽取得UFC世界冠军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尊重每一位对手,别人的失败不会让我开心,我的信心建立在我的训练和我的团队上。」
比起成绩,更令人钦佩的是,她对成败、竞争和对手的理解。
她的信心建立在自我认同上,成就感来源于不断地自我超越。
这才是应该教给孩子输赢的真正意义。
用成长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一时输赢不会放大到影响整个人生。
成功的标准多样化,比上次进步一点是成功,从错误中学习到也是成功。
告诉孩子竞争的真实规则,是有输有赢,有对手也有合作。
努力赢,也积极面对输,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所有的努力终有回报。
愿你有输得起的胸襟,也有赢得起的自信。
作者:郁郁青青。把生活酿成美酒,将写作当成修行,与孩子共同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