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飞跃 见习记者 于泊升
“一人干公交,全家把心操。”张若芝是济南公交东部公司二队k185路的驾驶员,这是她做公交驾驶员的第十一个年头。K185路配车1部,是济南公交开辟的一条扶贫专线,如今,在这条线路上,张若芝已经跑了三年。记者12日下午搭乘k185路进行体验,从公交驾校上车,坐到终点站鸡山坡村,再乘车折返回公交驾校站。
山路崎岖不平
充当交通指挥员角色
2017年,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济南公交东部公司开辟了K185路扶贫专线。K185路为10米纯电动车型,2名驾驶员。该线路单程为11.9公里,为定点线路,单向17站。途经鸡山坡村、马家村、河东、河西村,港沟、小汉峪等,每天运行十个班次,主要客源为以上村庄到高新区务工人员。
记者随车行驶发现,过了济莱高速港沟站,就驶入了山路,道路开始变狭窄,陡坡较多,上坡下坡频繁,部分路面坑坑洼洼,鸡山坡村站停靠时在坡上,还要经过一个急转弯,坐在车上感觉特别颠簸。
这对驾驶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张若芝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每拐一次弯都会注意车尾,防止碰撞。在终点站,上坡的大坑让车身晃动非常剧烈,记者站起来拍照时都站不稳,这都增加了驾驶的难度。终点站停靠熄火后,张若芝深深松了一口气。
“对面如果来车了,两车交汇,这条路就堵住了。”张若芝告诉记者,经常会有私家车,农用机车和渣土车路过,迎面遇到,错车比较麻烦。行驶到河西村时,一辆农用拖拉机迎面驶来,驾驶员朝他示意引导,确保两车正常通行。在驾驶过程中,张若芝还扮演了“交通指挥员”的角色。绝大部分时候对方都会主动停靠,让公交车先过去。
张若芝每天早上5:20就已经出发去停车场,为了确保乘客有一个整洁舒适的乘车环境,每次发车前都要对车厢和车体进行打扫,垃圾桶必须保持时刻干净。预热车辆,检查车辆发动机,皮带,车胎情况等。记者从车队登车时,张若芝已经启动了车辆预热,对车厢进行细致的清扫。十一年来,张若芝严格遵守驾驶员安全操作规范,知车知路,平安运行。
驾车精神高度集中
连水都不敢喝
“最晚一班是晚上7:30从公交驾校发回鸡山坡村,到家也都快九点了。”虽然有时候顾及不上家庭,家人也没有太多怨言,对她的工作非常支持,不会在出车的时候打扰她。公交驾驶员出车途中,精力需要高度集中,既要观察路况,还要顾及乘客的反应。乘客的喧闹,报站声音,马路上的汽车鸣笛等对驾驶员在精神上都是非常大的干扰,很多时候运行起来,驾驶员连口水都不敢喝。
“非常感谢公交东部公司,给我们村送来了k185,极大的便利了我们村民的出行。”鸡山坡村村委书记王京海称,从前的鸡山坡村,进出市区很不方便,日常生活用品采购都是难题,村里有许多50岁到60岁的女性在高新区务工,平常的上下班通勤也是个大问题,K185的运行解决了他们的难题。并且密切了鸡山坡村,河西村等几个村子与主城区的联系,助力了他们的脱贫工作。
村民对该线路非常的拥护,冬天的时候,下雪导致路面结冰,公交车无法通行,村民自发组织起来清洁路面,替公交线做除冰工作。路边的住户有时会整修房子,搅拌车等施工器具堆放在路面,遇到这种情况,乘客会下车和驾驶员一起把东西搬走,把路面清理出来。
端午节的时候,村民自己家里包了粽子都会给张若芝送过去,表示他们对K185的感谢。作为周边村庄和主城区的纽带,村民通过这条线路务工、上学、出售农产品,采购生活必需品,节假日也通过这条公交线出去游玩。
记者在车上看到,乘客全程都在讨论家长里短,聊的热火朝天,她们都是附近的村民。“今天你跑车呀!”在马家村停靠时,乘客刷卡投币后向张若芝微笑并打招呼。
帮村民捎带生活用品
架起村民通向外界的桥梁
“村里有个老人腿脚不便,经常坐我的车去残联做康复,有需要的时候,我都会照顾一下,扶他上下车之类的。”张若芝告诉记者,自己有一次出车,发现车厢里放了一大包地瓜,这是老人家里种的,给她留了一部分。
“这种事还是挺多的,有的家庭,老人住在山下坡的位置,子女在上坡,有时候老人把孙子的婴儿车放在车上,我帮他们送到上坡的子女手里。”除了这些事情外,驾驶员还会从市区帮村民捎带一些他们需要的生活用品。
安全行驶十一年,扎根山路专运三年。早出晚归是她的生活旋律,披星戴月是她的工作日常。对于自己来说,她是一名普通又朴实的公交驾驶员,而对于当地村民,她和她的车是他们生活的纽带,是他们通向外界的桥梁。
到目前为止,像k185路这样的扶贫专线,济南公交集团旗下共有32条,结合村庄布局及实际道路状况,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一村一方案”,统筹规划扶贫公交线网,通过开辟新线路、开通支线、延长或优化线路,加大周边村庄与主城区的通勤力度,辐射更广,连接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