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中美接连进行了两次对话,昨天,沟通的细节被进一步披露。
6月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对中美经贸交流作出回应,信息量很大。他总结两次通话的特点,有三个:双方沟通开局顺畅,求同存异是共识,从务实解决问题入手。
有认知,有行动。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两次对话很能说明问题。
商务部发言人高峰的介绍当中,对两次通话的成效有一句很有力度的概括:
中美经贸领域已经开始正常沟通。
这个观点,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在第二次通话一结束,就跟谭主分享过。他注意到一个细节,两次通话,中美双方都提到了一句话,双方愿意继续保持沟通。这正是常态化沟通最重要的信号。
常态化沟通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高峰在介绍情况时也特别提到了,那就是两个字:专业。
说的,既是中美双方经贸团队的专业背景,也是对中美经贸关系有清晰认识的基础。
吴心伯告诉谭主:
上一届美国政府从政治角度出发,抛弃市场规律,以侵犯知识产权和不公平竞争为借口,对中美贸易逆差作出错误判断。
将贸易问题政治化,这既不专业,也不明智。
美国一直假设,中国对美出口更多、依赖更大,所以加征关税会对中国造成更大伤害。然而将近3年的贸易摩擦结果表明,美国政府打的算盘与现实相去甚远。
谭主从商务部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拿到了不少研究数据,结论都一样,美国无法赢得贸易战,见“坏”就收、及时止损才是美国的正确选择。
几组数据,就是最好的佐证:
中美经贸摩擦给美国企业造成1.7万亿美元市值损失。
如果摩擦进一步升级,预计每个美国家庭的实际收入将减少6400美元。
加征关税导致美消费者长期福利下降7.8%。
一方面,美国企业、工人和消费者承担了代价,另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关税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的想法和真实的情况,也大相径庭。
2020年,美货物贸易逆差不减反增5.6%,这充分说明美对华加征关税解决不了贸易问题。
美国第二个不专业的认识,是试图通过贸易战提高中国商品的成本,迫使设在中国的制造企业为保住美国市场而离开中国,最终回流美国。
结果也是事与愿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告诉谭主,一个数据,是最好的证明:
在受到新冠疫情严重冲击的2020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
而所谓美国制造业回流,更是一厢情愿。今年1月,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几乎所有的会员企业都在中国加倍投资。
现在,中美重启经贸领域对话交流的行为,正是基于历史,也是基于现实的认识和判断:美国主动挑起的贸易争端是不利于美国的。
谭主注意到,外媒对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的,CNBC和彭博社都说,尽管政治和外交局势紧张,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仍然是密切的贸易伙伴,中美两国的贸易和投资流动仍在继续加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仍在增长。
《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引用美国前财政部长的一句话说,美国当前外交政策的核心工具——制裁,已经成为了削弱其经济霸权的双刃剑,且代价昂贵。
这让美国必须用专业的认知重新考虑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而这种认知,也带来了沟通开局顺畅的局面。
行者知之成,行动,才是认知的最终体现。
保持正常交流的局面,要靠务实。而务实,正是从一件件具体的事做起。
谭主注意到,两次通话,中美双方都就各自关切的问题进行了交流,美方特别提到了当下美国政府的经济复苏计划。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给谭主分析了美国的焦虑:
为了提振经济,各国普遍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对恢复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美国的压力,可想而知。
疫情暴发后,美国就开启了直升机撒钱模式,接连出台的万亿美元级别的纾困法案让美国财政赤字飙升。去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5%,远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10%。
撒钱带来的影响,美国民众的感受,最为直接。
这让谭主想到不久前看到的一则推文,作者是一位普通的美国民众,他在逛超市的过程中意识到,过去花12-14美元买的三文鱼,现在要花19-21美元。
今年4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跃升至4.2%,达到了近13年来的最高水平。不仅如此,当月,作为衡量通胀水平关键指标的个人消费支出(PCE),同比增长3.1%,是美国 1992 年7月以来的最大同比增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告诉谭主,这个数字,可能还会更高——美国加征关税的行为,会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用一句话,总结了美国的心态:
美国在经贸方面跟中国对接的迫切性比外交上的迫切性要强。
谭主注意到,在务实解决问题的表态中,出现了一句并不常见的话,“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务实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生产者和消费者,说到底,就是加征的关税被转嫁的对象。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讨论务实解决的办法,是好事。
行动能走多远,关键还是要求同存异。
在崔凡看来:
同一性,就是“求同”。各个国家在遵守同一规则的前提下,把蛋糕做大。在疫情严峻,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当下,蛋糕能做多大,很大程度上,要看中美两国。
上个月,联合国上调了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在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看来,最大的信心,来自于占全球经济总量40%的中美双方经济的反弹。
而“存异”,则代表包容性。对待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经济社会制度、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待遇,包括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别待遇、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种差别,应该给予包容。
求同存异,也意味着一定有分歧。中美今天的复杂局面,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鉴。如何共处,需要中美双方的智慧,更需要不断地把握和摸索。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通过沟通和务实行动解决问题,是中美的历史经验。
有一些疑虑,可以通过对话加以缓解。有一些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对话加以管控。
也正是这样的认知与行动,才促成了今天中美经贸领域正常沟通。
合作,是共识促成的,也要靠行动去维护。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中国始终不怕应对挑战,也做好了应对各种变化的准备。中方的态度和想法,是一以贯之的。
现在,正常沟通的局面已经开启,如何维持,就要看务实二字的含金量。
来源:玉渊谭天
流程编辑: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