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岗位打造成终身职业
本报讯 (记者张世光)“要涨工资了,大家都很高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总工会工作了10年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张公雪这两天正在整理申报材料,按照一份《办法》的规定,她可以涨工资了。
这份《办法》就是哈尔滨市总工会日前印发的《哈尔滨市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其中的“薪酬及待遇”章节分门别类开列出“基本薪酬”“薪级报酬”“学历津贴”“绩效补贴”,对于不同年限、不同学历、不同工作业绩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工资标准、增长机制都作出了具体规定。
“这让我们有规可循、有据可依,最重要的是把基层工会的人才留住。”朱立新是哈尔滨市阿城区总工会主席,从2009年开始,该区就开始招募社会化工会工作者。
“我们更有信心把这些长期在基层为职工服务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留在队伍里,更好发挥他们扎根基层、了解基层的优势。”在朱立新看来,《办法》的亮点不仅是涨工资,还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培养和使用方面给出了具体指导。
除了薪酬待遇外,《办法》在工作者聘任聘用、岗位设定与要求、人员培训、绩效考核和经费保障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办法》在制定过程中,考虑到了入职、培训、使用直至退出岗位的全过程,我们希望借此机会把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岗位打造成一个终身可从事的岗位。”哈尔滨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对于稳定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保持基层工会组织的队伍稳定,提升工作效力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据了解,这份《办法》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基层工会的意见和建议。
2019年以来,哈尔滨市总成立了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指导组,深入全市各个区县了解相关工作。在调研过程中,指导组重视收集基层工会的相关建议。例如,《办法》中关于基层工会可以适当补贴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餐饮和交通费用的规定,就是针对调研时大家反映的“同工不同待遇”而出台的。
“社会化工作者是基层工会组织不可缺少的力量,为工会组织活起来转起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黄玉生表示,市总这次出台《办法》就是希望让稳定、成熟、有效能的工会工作者队伍在基层扎根,从而在新时期、新发展中,更好地履行好工会组织的职责。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