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种植基地的“女掌门”成了创业扶贫的“冠军”

赢了?直到拿到沉甸甸的冠军奖杯,杨慧琦还是有些恍惚。创业种葡萄多年,收购贫困户的葡萄也做了好几年,做着做着,居然做到了创业扶贫的“冠军”。

葡萄种植基地的“女掌门”成了创业扶贫的“冠军”

今年8月,在第三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上,杨慧琦的“电子商务助力精准扶贫”项目在13个扶贫创业项目中一举夺魁,获得了代表北京参加“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全国大赛的资格。

“其实我是来‘拜师’的。”说到参赛初衷,1990年出生的杨慧琦十分坦诚。杨慧琦在延庆区沈家营镇河东村创业种葡萄,是一个葡萄种植基地的“女掌门”。她带来的扶贫创业项目,也和种葡萄有关。

葡萄种植基地的“女掌门”成了创业扶贫的“冠军”

杨慧琦的“葡语农庄”,在延庆小有名气。它以鲜食葡萄采摘、果蔬种植、电子商务售卖为主,采用科学化、标准化种植,直接带动106户周边村民增收,带动低收入户年人均增收8000元。随着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葡语农庄的带贫效应开始向外扩展。

延庆区对口帮扶的河北省怀来县,很快便进入了杨慧琦的视野。在她看来,怀来不光是与延庆山水相连,还有着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潜质。“延庆和怀来都地处延怀河谷,这是盛产葡萄的地方。”

杨慧琦到怀来实地考察,着实让她惊喜了一下子。她发现,怀来种植葡萄的基础好,一些农户虽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葡萄的技术却不差。而且,本地员工晚上都要回家,而设施大棚又离不开人,如果把怀来的贫困户请到延庆上班,既能让他们就业增收,又能保证农庄的运营。于是,她从怀来“挖人”到延庆工作,最多的时候,农庄里有90多名工人都是来自贫困地区。

葡萄种植基地的“女掌门”成了创业扶贫的“冠军”

在采购贫困户的葡萄时,杨慧琦发现,同样是延怀河谷的葡萄,怀来葡萄的售价却只能卖到葡语农庄的一半。“我们是无公害认证的有机葡萄,而他们却是普通葡萄。”而且,怀来市面上不少葡萄都没有套袋,导致葡萄表面布满了斑点,影响了葡萄的品质。于是,杨慧琦在收购当地葡萄的同时,也派出技术人员给农户上课,帮助他们真正把葡萄做成产业。

同样的地理区位,同样的葡萄,为什么市场接受度不一样呢?几年创业下来,杨慧琦愈发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决定把葡语农庄的经验推广出去,为贫困地区提供一套可复制的成功模式。

杨慧琦的葡语农庄在去往龙庆峡景区的必经之路上,每年葡萄成熟的季节,1500亩的园区里就会变得格外热闹。杨慧琦还搭建了一个线上线下联动的平台,通过给联盟商户分成的方式吸引客流,不但吸引“回头客”,还吸引了许多新顾客。“比如说有一位顾客在我们这里买了一只鸡,如果他觉得好,他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顾客。”此外,她还开网店,开直播,利用电子商务为农产品“引流”。

“这套模式贫困地区也可以成功复制。”杨慧琦说,有了电子商务的加持,农业也可以实现“轻资产”运营。贫困地区即便没有葡语农庄这么大规模的园区,但如果和当地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开网店卖产品,采用分销的方式锁住客户,一样可以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贫困户可以采取土地入股的形式获得分红,也可以当客服挣工资,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葡萄种植基地的“女掌门”成了创业扶贫的“冠军”

杨慧琦的这套模式,是她和团队在农村创业的实践中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她的团队全是由“80后”“90后”组成,有研究葡萄种植的高级工程师,有名校毕业的软件工程师,也有负责市场推广的农村实用人才。而她自己,不但是工商管理专业出身,还在创业的摸爬滚打中掌握了不少葡萄种植知识。

2012年,大学刚毕业的杨慧琦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经营不善的葡萄种植园,也让她从一个精致的城市白领变成了一个扎根农村的“创二代”。她一边跟着农户在田间地头劳动,一边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在园区管理中,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迅速成长为团队的“灵魂人物”。

“我负责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杨慧琦年纪轻轻,却表现出超出年龄的沉稳。一次,因为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农庄遇到了“职业差评”,换货、退款都无济于事。面对对方的“狮子大开口”,杨慧琦想办法加上了对方的个人微信,坚持不懈地沟通,居然把对方变成了忠实客户。

今年疫情期间,员工因为在家隔离无法按时复工。杨慧琦吃住在园区,每天穿梭在设施大棚中间,确保果蔬的品质不受影响。“守家”的日子特别辛苦,她却发来信息鼓励大家:“服从管控,安心在家。待雨过天晴,咱们农庄见。”在团队的齐心努力下,“十一”前,园区的葡萄已经基本销售完毕。

在“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上,前来“攒经验”的杨慧琦打动了评委。专家一致认为,把小小的葡萄做成扶贫产业,不仅需要成熟的模式,也需要大大的情怀。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68 字。

转载请注明: 葡萄种植基地的“女掌门”成了创业扶贫的“冠军”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