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一世纪的相见:山河变换,拿什么告慰那些为我们牺牲的人

又是一年清明节,阵阵雨水中,上海已是春花烂漫。因为工作的关系,最近,笔者去了几趟墓园,人们手持鲜花,在静默中寄托哀思,仔细看,也有人露出淡淡的笑容:“我们来看你了,家里都很好,你放心。”

清明是缅怀的日子。对每户家庭来说,这一古老的传统节日提供了与故人“对话”的一次机会,斯人已逝但牵挂恒在,家的温情就在一代代的祭扫中绵延、传承。

对国家来说,清明则是社会集体对历史记忆的一次回望和致敬,先烈们英勇奋斗精神在一次次的祭奠中永垂不朽,历久弥新。

当山河变换,我们凭何缅怀?位于上海青浦的新四军广场,纪念墙上刻下了7675位新四军老战士的英名,1870位新四军老战士安眠于此。曾有新四军老战士抚摸着墙上的名字声泪俱下:“我终于找到你了,老战友。”而他们上一次相见,还是在近一个世纪前的战场上。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人们缅怀先烈,也是一种自我精神层面的洗礼。在烈士的墓碑前,人们沉思、感叹,当我们安享今日的幸福生活时,不能忘记和平与繁荣的来之不易,这是一声声力竭的呐喊、一次次英勇的斗争和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所拼死换取来的。

在网络和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下,追思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毋庸讳言,目前,种种刻意歪曲历史、抹黑英雄形象的乱象仍然存在,这些伤害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记忆,更伤害了亿万民众对英雄的质朴感情。有鉴于此,我们在清明缅怀,不能空有形式,在更长远的意义上,它更应该是一堂持续不断的党史教育课。

笔者曾采访多位新四军后人,他们娓娓道来当年那段抗战的历史,迫不及待地要把先辈的事迹和精神传递给年轻一代。站在烈士墓碑前,他们说:“躺在这里的英灵们虽不能言,却是最生动、最鲜活的历史教科书。”

逝去的英雄们也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或也曾犹疑、畏难甚至胆怯,但他们最终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了勇敢的选择,为的是一个他们虽未曾看见、却无比期冀的中国。传承崇尚英雄的精神,需要真正讲好英雄故事,这要求我们在敬畏和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客观地书写历史,追忆先辈。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回望与缅怀,是为了更自信地昂首前进,更勇敢地走向未来。我们对着墓碑脱帽、鞠躬、行礼,在转身离开的那一刻,千千万万长眠的英灵将给予我们不断奋进的力量。

在将来许多个春雨霏霏的清明节,当我们再次面对那些或年轻的、或单纯的、或斑驳的、或凛然的、或充满血污的脸庞时,身为后辈的我们应当有底气说一句:“我们来看你了,这片土地和她的人民都很好,请你们放心。”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

来源:作者:顾杰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75 字。

转载请注明: 时隔近一世纪的相见:山河变换,拿什么告慰那些为我们牺牲的人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