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写进《中国历史》教科书!

“红旗渠”写进《中国历史》教科书!

郭双林,男,汉族,1960年生,河南省林州市人。1980年考入河南大学历史系学习,1984年毕业,同年考取本系中国近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胡思庸教授学习中国近现代思想史,1987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龚书铎教授学习中国近代文化史,1993年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担任教学工作。自1996年起担任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至今。(百度百科)

郭双林教授力主把"红旗渠"写进了教育部审定的八年级(初二)历史教科书

“红旗渠”写进《中国历史》教科书!

“红旗渠”写进《中国历史》教科书!

“红旗渠”写进《中国历史》教科书!

“红旗渠”写进《中国历史》教科书!

“红旗渠”写进《中国历史》教科书!

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并且孕育了“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的红旗渠精神。

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621 字。

转载请注明: “红旗渠”写进《中国历史》教科书!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