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麦康奈尔和麦卡锡这样的人,甚至包括特朗普总统,他们让我想起了赫伯特·胡佛。”
这是美国参议院某位同志的原话,骂功出众的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立刻表示认可,而被迫与前辈比肩的特朗普则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尖叫不已,以至于发推特连连反驳。
那么,除了课本上零星的印象之外,这位传说中的人物究竟有何道行,令“百年之后”的美国人心有余悸呢?
在特朗普上任之前,胡佛绝对是美国历史上最烂的总统没有之一,至于说为什么睿智的美国人民会选择他,我想说的是他本该很适合这个岗位才对。
当总统之前的完人
“胡佛作为一名采矿工程师享誉世界。全世界都感激这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是他在第一次世界战期间及战后为被战争蹂躏的欧洲提供了粮食。”--胡佛总统博物馆
一百年前,美国借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投机倒把将国民生产总值推向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所谓“柯立芝繁荣”和“咆哮的二十年代”就是繁荣的代名词。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被后人称为“历史上最为多彩的年代”
美国工业产值占到惊人的全球48.5%,在别人温饱尚不可及的年代,美国人民实现了家家都有收音机,3000万辆汽车驰骋在宽阔道德公路上,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甚至电话成为日常,而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百姓才颇感新鲜地了解这些“洋玩意儿”。
但跑步太久了,身体的乳酸就会积累,同时欧洲经济的恢复也给了美国莫大的压力,至少他们不再需要带着“嗟来之食”性质的救济粮了。
总之1929年竞选前夕,美国的处境就是经济依旧繁荣而失业危机频现,工业登峰造极而农业萎靡不振,他们需要一个救世主来挽大厦之将倾,比如赫伯特·胡佛先生。
▲一表人才的青年胡佛
与出生商贾之家的特朗普不同,胡佛出生贫寒且双亲早逝,逆袭的经历全靠自己的努力打拼,他曾是斯坦福大学的优质学生、享誉全球的矿业工程师和优秀的商人。
发财之后,胡佛陆续担任过位于伦敦的美国救济委员会主席、粮食总署署长和协约国胡佛为救济与复兴署署长,基本工作都是通过粮食对欧洲经济复苏进行帮助,同时还积极参加组织对苏联的粮食封锁和武装干涉活动,援助外国武装干涉者和苏俄白匪军,可谓“政治正确”的典范。
▲胡佛来过中国,还给李鸿章打工
战后胡佛还建立自愿组织对欧洲的儿童及难民继续施行救济,曾募集救济费2.5亿美元,这段履历使他作为一个“慈善事业家”而扬名于欧美。后来胡佛就实在没空重操旧业了,整天忙于时评、演讲和开会,85所大学给他送来了荣誉学位,各个团体组织给他颁发了468枚奖章、奖品、勋章。
总之他有着后人观之都要心生敬佩的完美履历,1929年的美国大选注定是为他准备的,如果不够那就再加两句口号吧。
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每个美国人天天有鸡吃,每家两辆汽车换着开。
如果自己当选,将会增加农产品进口关税,恢复美国农业。
▲胡佛总统的就职舞会
作为一个仰望星空的底层民众,从那个角度是否都应该给这位心系百姓、经验丰富的完人?在各阶层的支持下,胡佛以444 :87的悬殊比分入主白宫,被暂时称为“20世纪最没悬念的美国总统大选”。
而他未来的对手罗斯福先生则刚刚赢下纽约州州长的竞选而已。
“胡佛成不了大事。”--麦克米考上校致电《芝加哥论坛报》华盛顿分社
如同历史上的谶言一般,这句著名论断很快就得到了应验。
“饥饿总统”
等待胡佛的不止鲜花和掌声,还有一个特殊的“见面礼”。
▲就职典礼
1929年10月29日被后人称为“黑色星期二”,当日道·琼斯指数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随后短短两周股价如同吃了泻药,300亿美元化为乌有,相当于美国在一战中的总开支、当年GDP的30%,美国经济也随之陷入长达十年的大萧条。
1929-1932年,美国13万家企业倒闭,8.6万家企业暂停营业,多达9000家银行倒闭,GDP缩水至原来44%,,失业人口从155万上升到1200万,相当于全美劳动力的四分之一,而这些人又往往是家庭主要收入者,受到波及的人口几乎无法想象。
1932年,《财富》杂志估计,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将近人口总额的28%。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年为胡佛总统设计竞选“每天一只鸡,家里两台车”竞选口号的那位记者也很快破产,必须申请贷款才能抚养三个孩子。
农场主们在唉声叹气中看着硕果累累的田野,企业则眼巴巴地等着几乎不可能出现的订单,我们在教科书上得知牛奶被倒进沟渠,棉花被拿去铺路,然后穷人们却在饥寒交迫中度日,天台上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媒体甚至专门发明了“利他性自杀”一说,代指不给社会添麻烦而选择自我了断的人们。
其实,美国还是那个美国,他们缺的不是生产能力,而是消费能力,高负债的经济就是一副多米诺骨牌,任何一块的倒下都可能造成雪崩效应。农场主并非不愿意降价销售物资,而是促销将会进一步消灭市场刚需,他们会死的更快而已。
▲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曾是当年的精神寄托
责任也不在全于胡佛,但身为总统的确有需要能够经济拉出泥潭的举措,我们且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摆脱大萧条的唯一正当方式,就是自力更生。”
“我们在曾经历不下15次大的不景气”
“但是,我们每次从不景气中挣脱出来而走进新阶段时,所达到的总是一个比过去更繁荣的阶段,这一次我们也一定是这样的。”
此时的胡佛却当了缩头乌龟,一方面,他将重心转移到所谓的“财政平衡”,拒绝政府干预,一方面又将大把的金钱用来给大企业续命,却拒绝对失业百姓做出任何救济。
▲胡佛并明令救济只能由社会团体或慈善机构来完成
面对全美国近3000万人挨饿时,胡佛仍然反对大规模救济,各州的花式求救都被胡佛置之不理。在他看来大萧条是一场市场经济的自然清洗,淘汰制度里的污泥,推陈出新,美国经济才能更顺畅地奔流。
跟今天一样,当时美国也有不少经济学家支持胡佛的观点,据说有人曾当着罗斯福的面提出并询问他的看法,据后来的劳工部长弗兰西丝.珀金斯回忆录记载,罗斯福当时气到面部扭曲,咆哮着:
你应当记住,人民不是牲畜!
胡佛的政策跟当下西方国家对新冠肺炎的“选择性治疗”和“这就是人生”政策如出一辙,他究竟是怎么想的,或许后人永远也猜不到了。
神奇的贸易战出发点
起先,美国农民将不景气归结于国外农产品的涌入,但这显然是个谬论,毕竟时至今日都没人能将大宗农产品卖给号称“天下粮仓”的美国。
作为一个说话算数的人,胡佛一上任就将加税提上了议程,到1930年,顶着一千多位专家和学者的反对和声讨,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法案》,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3200种外国商品的关税上涨。
本来,农产品加税就如同中国征收进口西瓜税一般聊胜于无,但是胡佛先生有私下加了一大把料,将纺织、钢铁、机械、造船和工具等众多工业产品都加了进去。
但是跟农业一样,当年谁家的工业品能卖得过美国呢?特朗普至少还知道在入超的情况下要挟对手,而美国却是以出口大国的身份主动挑起贸易战。
二者的共同假设前提在于没人敢跟,也同样低估了对手的志气。
余威犹在的大英帝国很快裹挟了加拿大并动员整个英联邦和美国打关税战争,不久法德两国也加入了战团,他们组成“反美贸易联盟”,用关税作为武器掀起了第一次世界范围的贸易战。
至于当年的中国,还不具备参与的这场混战的资格。
那后果呢?1932年的美国进口额从1929年的44亿美元降至13亿,出口额从52亿美元降至16亿,世界贸易规模萎缩了66%,全球工业生产下降33%。
这个数据放在任何时代都将是灾难性的,胡佛唯一的成就是将美国的经济萧条变成了全球性的大萧条,刚刚从一战恢复过来的欧洲再次陷入分裂,一个叫希特勒的狂热分子随后成为了德国的领袖。
谎言和甩锅
美国群众只有情绪,没有头脑,不会想法子。容易受骗,喜欢破坏,挥霍无度,怨天尤人,还会想入非非,就是不会建设。---胡佛《美国个人自由主义》
“洞悉人心”的胡佛将美帝的两大专属技能用到了出神入化,也许唯有特朗普能够望其项背。
胡佛永远拒绝承认有人挨饿,在记者会上,胡佛总是说街头流民吃得比以前更好,纽约有的流浪汉一天能吃到10顿……
记者劝他去看看街头排队领面包长龙,看看救济处风雪交加中的穷人们。胡佛斥之为胡说八道,反而称一切都正在好转,如果他能连任的话,美国将会复苏。
1931年,危机继续加深,胡佛则认为批评的出发点是“不爱国”的,他告诉秘书:
“这个国家需要一首伟大的赞歌。”
“如果有人能唱一首歌让人们淡忘危机,我就给他颁发一枚勋章。”
原来,美帝也曾经试图用精神食粮充饥过... ...
胡佛则继续享用这人间烟火,顿顿都极为讲究,要有鲜花,要有七道菜,餐厅门口要有穿蓝色礼服的海军陆战队值日官,还要有吹号手和管家,哪怕用餐的只有他和夫人两人……
▲宣传标语和被救济人群的绝妙对比
笔者认为,总统先生的本意要用高傲的姿态告诉美国人,第一家庭对国家复兴很有信心,这是一种脑回路卓尔不群的行为艺术。
话说回来,有些事情总归要找个原因的,比如说股灾和失业,在这一点上他跟希特勒展现了同样的眼光。
矛头被对准了犹太人,美国媒体四处宣扬“犹太人控制着美国的商业”“犹太银行家制造大萧条”“犹太人引起美国经济衰退”和“犹太人攫取美国财富”等谣言。
▲《胡佛》剧照,虽然他们拍的不是总统先生
天主教牧师查尔斯·科格林公开号召民众攻击犹太人以“展现他们的爱国热情”;汽车行业大亨福特发行伪造的反犹小册子《锡安长老会纪要》,渲染犹太人计划接管美国和世界;传教士杰拉尔德·伯顿·温罗德告诉追随者,美国原本应该成为“天国”,“撒旦制造了大萧条”,这是犹太共产主义者的阴谋。
这事令我们脊背发麻,好在当年的中国还不够背锅的资格。
当然,结果也跟今天一样,甩锅确实令他们暂时摆脱了舆论危机,却不能使之脱离大萧条的泥沼。
“只有情绪,没有头脑”的美国人民很对这位曾经饱受期待的总统绝望了,在食不果腹中他们将胡佛的大名当成了开涮和发泄情绪的方式:
▲这就是“胡佛村”
用铁皮罐,纸板和粗麻布袋搭起来的棚户叫做“胡佛村”;失业者手里提着的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乡下贫民把汽车前端锯掉,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做“胡佛车”。
更有甚至,杂耍演员们还编写了段子:
“什么?你说生意变好了?你的意思是胡佛死了吗?”。
通过这样的方式被后人铭记,可谓是失败到了极点。
在诅咒、绝望和饥饿中,美国人民终于捱到了1932年的总统竞选,胡佛不负众望地以59:472的悬殊差距败北,以反派身份成功刷新了4年前的记录。
▲连续两任都只干了四年,这是胡佛的另一项记录
但居然还有八个洲的支持者,据说当时还有悬念,看来胡佛对美国民众的那句经典论断还是没问题的。
结语:这次不会有救世主了
击败胡佛的人叫做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一个彪炳史册的名字,无论出生哪个阵营、民族或者教派,都会对这位半身不遂的老人报以崇高的敬意。
从1933年开始,罗斯福开始推行大兴土木,以工代赈为手段的“新政”,政府招募大量人力去修建公路、铁路、机场、码头、水利、防洪等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投资大,见效慢的工程都是资本家不喜欢的,却慢慢令国家恢复了一些元气,但客观地说,真正令他们“伟大”起来不是罗斯福,而是德国、日本和意大利。
二战爆发后,美国再次爆发了令世界颤抖的工业生产能力,“日不落”帝国几百年来抢劫和殖民带来的财富短短几年里全部送进了美国的地下金库,世界的领导权也自此移交,白头鹰迎来了数十年的国运昌隆。
然而世道轮回,上天的眷顾不可能永远停留下北美大陆,笔者祝福坚强而聪慧的美利坚民族,想摆脱当下的困境就只能靠自己了。
但是,他们或许能够选出新的罗斯福总统,却等不到下一个希特勒和东条英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