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子李
2017年4月1日一声春雷:雄安新区设立消息公布!一霎时,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这片1000多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
这里曾经是贫瘠荒凉的黄河故道,这里曾经是燕赵争锋的边关要塞,这里曾经是秦郡上谷,这里曾经是契丹统治的涿鄚州县,这里曾经是代代英才叱咤风云的广阔舞台!
就在公元959年,后周英主柴荣率水陆大军兵锋北指,数月间收复赢、鄚诸州,把瓦桥关、益津关等地命名雄州、霸州,意欲统一天下,再造中华。可惜天不假年,英雄薄命,柴荣英年早逝,白洋淀周边一带最终成为契丹与中原对峙的前沿。
公元988年,北宋六宅使何承矩来到沧州任节度副使,首次上书提出利用百里水泊抵御辽兵铁骑的方案,后来他调任雄州太守后开始征调军民一万八千人,把白洋淀数百淀泊开挖联通,形成河道贯通、苇田掩映、荷花盛开、稻谷飘香的北国江南景象。可以说,是何承矩打造出了近代白洋淀全新的地理风貌。
元代以降,北京成为了两代帝都,白洋淀地区也受到了历代青睐。清康熙帝一生40次来白洋淀,先后建造了赵北口、郭里口、端村、圈头四座行宫并作《白洋湖》:
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
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
乾隆也多次来白洋淀巡游,并写下大量诗作。他的《鄚州道中四首》中的第三首,把北国水乡白洋淀的美景描绘得清新秀丽,是乾隆一生几万首诗作中比较脍炙人口的一篇。诗曰:
我爱燕南赵北间,溪村是处碧波环。
若教图入横披画,更合移来几叠山。
白洋淀的一池秀水,滋润了方圆百里的肥沃土地,也哺育了一代代文武俊杰:元初大儒刘因传承理学、延续文脉;明末清初大儒孙奇逢开创夏峰北学、声名远播;明代忠烈杨继盛勇斗权奸、慷慨赴死;明末帝师孙承宗守城尽忠、满门殉国。
八年抗战,还造就了一支水上奇兵“雁翎队”,面对凶残日寇,在党的领导下,白洋淀渔民为了家乡、为了亲人,更为了民族的尊严,撑起打鱼船,装上大抬杆,在大淀苇塘间与敌人浴血奋战,直到日寇投降,演绎出一段光荣的雁翎传奇!这些红色故事通过《小兵张嘎》《荷花淀》《新儿女英雄传》传遍了大江南北、四面八方,雁翎精神成为前辈们为子孙后代留下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发扬!
雄安新区是因水而建、因人而建、因文化而建,因为这是一片绿色家园、红色沃土!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雄安新区是一座生态之城、创新之城、智慧之城、未来之城,万亩连片的“千年秀林”栽起来了,“四纵三横”的公路网修起来了,“容东容西”居民安置区建起来了,“华北明珠”白洋淀亮起来了,随着北京各大企业、大学、医院的迁入,各路英才将汇聚到这里共创伟业,雄安将掸去历史的漫漫风尘,展开崭新的一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雄安文化要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标出点、串成线、连成面、建成体的漫长过程。雄安因水而建立,也必将因水而繁荣。水代表着历史和传承,水代表着吸纳和包容,水代表着智慧和创新。白洋淀的水文化将是雄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说北京文化特色是古都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合,上海文化是西方文化与长江文化的融合,那么雄安文化的特色将是水乡文化与平原文化、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的融合,雄安将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获得飞跃和新生。
展望未来,雄安新区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形成新形象、建设新功能、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北城、中苑、南淀,蓝天、碧水、绿林,一座美丽、和谐和现代化的新城正在逐步成型。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雄安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曾经上千次乘船去白洋淀水乡采访,曾经无数次在老乡家吃饭、聊天,这里的每一片水土都对我有着滋养之恩、哺育之情,每当骑行在白洋淀畔,看着淀水渐渐变清、水鸟渐渐成群、鱼虾渐渐稠密、林木渐渐苍翠,心中就充满了喜悦和感恩,为我们生逢这样一个伟大时代而幸运和自豪!也愿用手中的笔为雄安新区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我相信,未来的雄安新区,一定会是年轻创业者的乐园,是老年休养者的天堂,是幼儿发育者的摇篮,是全世界人民称赞和向往的地方。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第十届文联委员、安新县作协名誉主席)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