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两岸和谐融合统一的希望在于两岸青年

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两岸和谐融合统一的希望在于两岸青年

北京冬奥会期间,“志愿蓝”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京工作或学习的台湾籍青年和学生也是其中一分子。他们参与其中,源于台盟中央在2018年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提交的题为《关于团结和组织台湾青年参与2022年冬奥会志愿服务的建议》的提案。时隔5年,当时的提案人,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骆沙鸣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他表示,两岸青年共同参与冬奥志愿服务,这样的共同记忆对于加深“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和画好“最大同心圆”都有很大意义。

参与冬奥志愿服务 

共享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骆沙鸣的故乡在台湾省新竹市,台湾44%同胞的祖籍地就在他生长的城市福建泉州。多年来,骆沙鸣参与了不少两岸交流活动,如福建省泉州市给台南的郑成功骑马石雕像赠与活动、两岸闽南语歌星总决赛、闽台族谱巡展、两岸大学生围棋赛、两岸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两岸城市文化IP动漫大赛、两岸儿童歌谣比赛、两岸校际诗词吟诵活动等,这些活动平台和载体都吸引了大批两岸青少年的积极参与,一直希望能够有更多创新平台更好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交融。在他看来,体育活动最容易让年轻人找到共鸣,“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不只是奥林匹克格言,两岸融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要走向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两岸青年也需要这样的共同追求。北京冬奥会就提供了一个契机,可以让台湾同胞参与到这样一件盛事中,共享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在台湾,做志愿服务工作是一种风潮,也是一种精神,一种骄傲。台盟北京市委向北青报记者提供的一份关于北京和台湾志愿服务工作调研报告显示,台湾地区的现代志愿服务事业起步比内地早,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且台湾地区民众志愿参与意识很强,专业化程度很高。也是因为台湾地区有志愿服务的基础,骆沙鸣在2018年提出了团结和组织台湾青年参与2022年冬奥会志愿服务的建议。

他认为,参与冬奥志愿服务,可以将台湾青年“守望相助”的志愿精神引导到冬奥会活动中,进一步拓展两岸青年一代交流的平台和渠道,并把培育和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民意基础的工作,融入到筹办世界体育盛会之中。

“通、惠、情”促两岸融合发展

营造两岸青年集体记忆

时隔5年,在2022年的这个冬天,30多名在北京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作为赛会志愿者投入奥运服务工作,在京台湾青年成立冬奥城市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并举办“冬奥两岸创意主题活动”,大陆各地逾千名台青台生以多种形式踊跃参加迎冬奥活动。

骆沙鸣告诉北青报记者,两岸青年在冬奥会这样世界级的盛事中共同做志愿服务,之间交流、交往、交融非常有意义,找到共鸣,润物细无声当中形成“共同体”的意识。这样共同的记忆对于加深“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和画好“最大的同心圆”都有很大现实意义。

今年的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努力奋斗”,团结广大台胞是其中应有之义。

骆沙鸣表示,祖国的未来在青年,两岸和谐融合统一的希望也在于两岸青年。今年又是“九二共识”达成30年周年、“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也是中共二十大将胜利召开之年、本届全国政协收官之年,作为政协委员,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坚决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继续以“通、惠、情”促两岸融合发展。

他建议,促进乡建乡创、社区营造、两岸社区融合发展,营造两岸青年的集体记忆,形成情感联结和文化认同。扩大和完善台胞证和台胞居住证应用场景,更好地体现同等待遇和同等便利,以吸引更多台湾青年参与大陆社会实践。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熊颖琪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47 字。

转载请注明: 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两岸和谐融合统一的希望在于两岸青年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