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陈翔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刘皓然】“一分钟也等不了了!”继美国亚特兰大和博尔德市两起血腥枪击案后,美国总统拜登迅速将控枪问题提上议程:政府在敦促国会尽快颁布控枪法案的同时,更准备动用行政权力对大火力武器予以限制,彰显了本届政府遏制美国猖獗枪支暴力现状的决心。然而,枪支暴力问题长期困扰美国社会,两党对此更是存在意识形态层面的根本分歧,支持控枪的拜登从政数十年来在这个问题上屡屡碰壁。有媒体“唱衰”道,无论拜登政府出台什么新举措,都要做好“把官司打到最高法院”的准备。
动用行政令才是“现实的起点”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4日报道称,拜登在科罗拉多州博尔德枪击事件发生后发表讲话,急切敦促国会两院的同僚采取行动,并强调:“我一分钟也等不了了,遑论一小时。”他表示:“我们可以再次禁用大火力、大弹夹的自动武器。我当年做参议员时实现过这个目标……现在我们应再来一次。”
由于国会对控枪问题上短时间内很难采取任何实质性行动,白宫方面正在考虑绕开国会,在未来几周出台一系列行政令应对枪支暴力问题。如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所说,动用行政手段才是“比较现实的起点”。
《纽约时报》披露,白宫官员日前已经开始与国会民主党人接触,欲从三方面遏制枪支暴力问题:首先是加强对“幽灵枪支”的管控——这类枪支是以零件形式“散售”,需要自行组装,却能有效逃避审查。其次,政府拟为社区管理部门拨款,加强对枪支暴力事件的提前干预。而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加大对购枪者的背景调查力度。此外,美国政府还考虑将枪支暴力列入“公共健康紧急事件”范畴,这样政府就有权调拨更多资金支持社区反枪支暴力项目。
据了解,虽然总统可以不经国会批准通过行政令的方式实现政策目标,但当这些命令面临巨大争议、被认为已超越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时,常面临被告上法院申请无效的情况。报道称,由于非常清楚新政令将引发的法律纠纷,白宫法律顾问办公室已开始严审潜在的行政措施,以确保政令经得起司法审查。路透社认为,无论拜登签署哪些行政令,引发的纠纷都可能进入最高法院层面。而如今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中保守派占6席,大多对拥枪权持同情态度。
从参议员到总统,拜登为控枪呐喊三十载
拜登自当选参议员以来,在控枪事业上已经历数十载起起伏伏。他从政早期并未将枪支暴力问题当作重点。根据其投票记录,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的政治立场仍偏向“拥枪”。但随着八九十年代枪支暴力事件激增,犯罪分子开始用半自动步枪和大火力手枪,包括拜登在内的民主党人开始转变立场。
克林顿执政时期,拜登为《布雷迪手枪暴力防治法》的通过提供了大力支持,这部法案引入了购枪人背景核查和等候期等枪支安全条款。1994年,拜登牵头的《暴力犯罪控制和执法法案》得以通过。随着“黑人的命也是命”活动的兴起,该法案因被指责导致少数族裔大规模监禁、警察过度使用武力而饱受争议,但当时可谓是拜登政治生涯早期的“高光时刻”。这部法案别名为“1994犯罪法案”或“拜登犯罪法案”,一口气禁了19种枪支的生产,大容量弹夹等枪支配件的生产也被叫停。但这部法案中的枪支禁令部分只有10年“有效期”,已在小布什执政时期失效。
由于“拜登犯罪法案”极大触动了枪支利益团体的蛋糕,拜登常年与美国全国步枪协会(NRA)交恶。时至今日,NRA内部对拜登的评级还处在“F级”。双方早年间没少针锋相对,比如拜登斥责该组织支持使用的大威力穿甲子弹为“杀警专用弹”。NRA指责拜登的法案会导致警察队伍扩编,声称“每增加一名警察每年要增加7万美元开支”,拜登反讽道:“我不知道你们是哪招来的警察要花这么多钱。好莱坞吗?”
大环境变迁,控枪愈发艰难
2012年桑迪胡克小学校园枪击案震惊世界,民主党本指望时任总统奥巴马推行一场大规模控枪改革。《纽约时报》称,其实拜登做副总统时一直劝奥巴马多关注一下枪支问题,但“收效甚微”。在2020年总统大选中,拜登旗帜鲜明地提出“终止枪支暴力”的执政议程,其中很多理念与他在奥巴马时期的改革思路惊人类似,被媒体视为“未竟事业”的延续。
然而,2020年美国暴发新冠疫情以及大规模种族抗议活动频发令民众人人自危,拥枪热情空前高涨。美联社称,拜登参选期间就曾因控枪问题与民众发生激烈对峙:去年3月,他在密歇根州拉票时,被当地工人质疑他当总统会剥夺宪法第二修正案赋予民众的权利。双方就此问题竟吵了起来,助理拦都拦不住。有些失态的拜登称对方“满嘴胡话”。当那名工人继续谴责拜登试图夺走他们的枪并反复强调这坚决不行时,拜登不耐烦地说:“别跟我说这个,不然我都想出去扇你脸。”“让我喘口气,不要这么蠢得无可救药。”他还高声问现场观众:“(自卫)用得着100发子弹吗?”
讽刺的是,拜登一呼吁控枪,就会引发民间购枪热潮,去年他成功当选后,12月枪支单月销量破纪录,比前一年激增40%。有枪支经销商反映,就在拜登23日的“控枪演讲”后,更多人开始考虑购入枪械。一些武器店的生意堪称“极度繁忙”,新进的商品刚上架便销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