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支光心中的那条“路”

卫支光心中的那条“路”

卫支光在魔芋地里查看魔芋长势。

10月27日一大早,白河县宋家镇安乐村一处山坡上,阳光暖暖地斜射下来,照亮了漫山郁郁葱葱的树木,照亮了山间蜿蜒盘旋的公路,也照得卫支光身上暖暖的,心里亮亮的。

路,曾经是卫支光心头长久的痛;路,现在承载着卫支光的希望与幸福。

54年前,卫支光出生在安乐村。在他的记忆中,路是靠着人们的脚踩出来的。在漫山的杂草与树木间,羊肠小道都很难见到,无论是村民相互串门还是孩子们去上学,都是踩着杂草、攀着树枝前行。

其实,那时村民很少相互串门。虽然一家一户离得并不远,但由于山坡高高低低、草木茂密,极难行走。“到2公里外的人家去,来回路上得4个小时。”卫支光说。因为很少串门,即使是一个村子的,许多村民互相都不认识。

串门可以省略,但上学是必须的。上小学时,卫支光每天6时就得出发,赶在9时前到学校。下午3时放学立即往家赶,经常到家后天已经黑了。如果遇到雨天河里涨水,他就得绕路,一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赶路。到了冬天,他就得在鞋子上绑上草绳,防止被积雪滑倒。即便这样,回到家时,经常还是被摔得遍体鳞伤。

摔伤,对安乐村的孩子们来说不算什么,他们最害怕的是独行时遇到野猪、豹子。遇见蛇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孩子们并不害怕。

没有路,自行车都骑不了,脚是安乐村村民唯一的“交通工具”,许多人一年到头都不出村。

一次天降大雨,河水暴涨,孩子们放学后回不了家,就待在教室里,一直饿到第二天下午暴涨的河水退去才回家。

上了中学后,由于路途更远,卫支光只能住校。高中毕业后,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外出打工。“我实在是被大山困怕了,想着早点摆脱这里,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2014年,人到中年的卫支光想家了,他决定返乡创业。多年在外打拼,他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想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我觉得农业发展的前景广阔,并且我们村适合种植魔芋,现在魔芋市场非常好。”

由于路不通,卫支光便雇人肩挑背扛把魔芋种子和肥料运上山。在他的精心管护下,魔芋长势良好。

2016年,卫支光收获了第一批魔芋,大约3万公斤。那一年,魔芋市场依旧保持着多年供不应求的态势,每公斤价格超过6元。但是,卫支光面对堆成小山般的魔芋乐不起来——没有路,魔芋运不出去。雇人把魔芋往山下背,劳力不好找,并且每人一天最多只能背运100多公斤,成本太大,卫支光赚不到钱。

几天下来,卫支光愁得有一半头发都变白了。以前,他从未有过白发。

2017年,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向着安乐村延伸过来,带给卫支光无限的希望。2018年,通往安乐村的水泥路正式通车,卫支光浑身的活力重新迸发出来。那一年,他打了一个翻身仗,实现了丰产增收。有了希望的他开始加大魔芋种植规模。

现在,卫支光种植魔芋的面积已经由100多亩增加到2000亩,此外还种植了100亩茶树、500亩核桃树。“虽然还没收获,但我的魔芋已经全部被预订了。”他说。

卫支光通过种植魔芋,带动1000多名村民就业,为周边5个村提供技术支持。“是路,带给了我希望。”

受益的不仅仅是卫支光。宋家镇副镇长胡芬说,通村公路建设不仅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也带动了招商引资。目前,大路沿线已有3家社区工厂落户,解决了群众就近就业问题。

截至2019年年底,白河县改造升级县乡公路145.7公里,新修通村组及产业路1047.22公里,交通脱贫工程全部完工。

“十三五”以来,我省建成深度贫困村集中居住30户以上自然村通组路4700公里,整治通村路“油返砂”1.6万公里,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布局合理、覆盖乡村的农村公路网络,改善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76 字。

转载请注明: 卫支光心中的那条“路”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