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省缙云县2020年项目推进点评会上,两家单位因推进改革、项目工作缓慢,被颁发作风建设“蜗牛奖”。被认定为“蜗牛奖”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不仅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还要被扣除综合考核分和月考核奖金。无独有偶,去年年底,广东省遂溪县举行年度作风建设“蜗牛奖”颁发大会,2个单位、5位干部“荣获”首届“蜗牛奖”。
以颁发“蜗牛奖”倒逼基层干部转变作风,确实是破解基层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一种有益尝试。同时,转变干部作风也需要因地制宜,讲究方法,唯有把准领导干部思想行为的命脉,才能让“蜗牛”变为勤奋工作的“黄牛”。
当前一些基层干部不求上进、不干实事,抱着“只要不出错就稳如泰山”的心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部分干部工作推动不力、履职不到位、有令不行、解决群众重点关注问题不及时,但现行的制度又难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管制,成为困扰基层干部管理的难题。
干部激励要把准命脉,了解基层干部所思所想所惧。缙云县、遂溪县把准了县域干部“熟人社会讲面子”的命脉,设置“蜗牛奖”以“反讽”的方式倒逼干部主动作为。被评为“蜗牛”的领导干部和部门单位,脸上无光,自然会有所畏惧,懒官坐不住,自然就要主动进取。遂溪县获奖干部苏某坦言,“这次蜗牛奖,让自己认识到了过去工作中的怠惰。必将知耻而后勇。” 据悉,浙江缙云颁发“蜗牛奖”成效显著,一些获“奖”单位整改效果立竿见影。拖了一年多难以完工的村道建设10天内就解决了。公厕整改项目不到1个月就整改完成……可见,抓住“牛鼻子”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干部激励要精准识别。领导干部种类繁多,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千差万别,激励措施的制订需要落细落实。以评奖方式倒逼干部作风转变是一把双刃剑。对不作为的干部进行处罚需要仔细甄别原因,不能完全唯结果导向,要明确区分好责任,让被处理人心服口服。事实证明,唯有精准识别,严厉处罚,才能让落后者奋起直追,让勤恳者不受委屈。
干部激励需讲究方式方法。干部作风问题非常严肃,既要讲究方法更应注重效果。“反讽式”的警示教育虽能发挥倒逼效果,但如果不加限制,可能会对“获奖者”日常生活和家人造成不必要的影响,这要求有关部门要把握好“度”和“量”。此外还要设置退出机制和正向奖励机制,让“获奖者”能摘帽、有目标、有奔头。对于那些即使用敲打的方式依然不愿转变作风,甚至破罐破摔的干部,则要及时调整岗位,并且严肃追究主体责任。
唯有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激发出“蜗牛”的内在潜力,才能让“黄牛”精神在基层干部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