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和储备局: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成效显著

人民网北京8月26日电(记者庄红韬)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执法督查工作新闻通气会今天在江西南昌举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执法督查局长钟海涛在会上介绍粮食和物资储备执法督查工有关情况。他表示,近年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聚焦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切实履行执法督查职责;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成效显著,地方政府粮食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顺利完成;各地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每年查办的涉粮案件达5000多起;涉及违纪或违法犯罪的及时移交纪检监察、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钟海涛介绍,近年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切实履行执法督查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关键领域实现新突破。

一是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确立并深入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形成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粮食安全的工作格局,2014年国务院确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2015年建立实施了国务院对省级人民政府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考核机制。按照国务院部署,自2016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11个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考核工作组,已进行了四个年度的考核,充分调动了各地重农抓粮、保供稳价积极性,考核效果“一年比一年好”。

通过考核,地方政府粮食安全意识不断增强,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显著提高,省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专题研究部署、督导落实力度明显加大,有力促进了粮食安全重点任务落实,有效破解了诸多难点问题。全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连续3年每年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每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多万亩,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3000多个,改造和新建粮食质检机构487个。总体看,各省各部门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抓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增强,储备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市场流通活力进一步激发,粮食产业经济持续向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是中央储备粮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年度首考初见成效。

2019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完成了对2018年度中央储备粮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的首考。首考实践证明,通过年度考核能够全面检视中央事权粮食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情况,既推动了中储粮系统防范风险、消除隐患、强化内控,又增强了基层承储企业守规章、抓管理、保安全的主动性。

2020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对2019年度中央储备粮棉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的考核正在进行中。目前,企业自查阶段工作已经完成,正在扎实推进垂管局实地考核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随机抽查等任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三是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顺利完成。2019年大清查,是在党和国家新一轮机构改革,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开展的,意义特别重大,任务特别繁重。

在大清查中,一是,坚持精心筹划、科学设计。国家和地方均成立了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大清查协调机制,及时印发大清查实施方案,高位推动;科学设计检查方法,制定3个检查方法和6个重点工作指引,培训检查人员7.9万人次,编印教材、资料45万册,统一内容、标准、程序,确保科学依规检查。二是,坚持周密组织、扎实推进。全国共派出9000余人,对企业自查实现全覆盖督导;抽调1.3万余名检查人员,组成1300多个普查组,对政策性粮食库点和货位进行全面普查。大清查部际协调机制召开2次全国视频会议、2次全体成员会议,组织开展3次联合督导,在清查关键节点对重点环节进行指导,推动各地严格按要求开展清查;派出25个联合抽查组和3个随机流动检查组,对黑龙江等17个重点省份进行抽查。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创新方法。坚持先行先试,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省20个市开展全流程试点,完善方案方法,积累有益经验。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运用大清查软件系统,开展24小时在线技术服务。四是,坚持边查边改、严肃问责。各地认真排查举报线索,坚决查处重大涉粮案件。对清查期间发现的问题,全部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坚持边清查边整改,立行立改。

大清查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摸清了库存家底,建立了分区域、分性质、分品种、分库点、分货位的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数据库,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出一本实实在在的“明白账”,为今年疫情防控、粮食保供稳价奠定了坚实基础;发现和纠正了库存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粮食库存监管长效机制。

四是中央储备垂直监管体系加快构建。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所属的26个垂直管理局机构改革中,赋予其中央储备粮食和物资监管职能,实现由战略物资储备管理局向中央储备监管局转变,初步形成了与中储粮垂直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监管体制。

五是粮食收购监管工作全面加强。主动适应市场化收购比重大幅上升,市场主体趋于多元化的新形势,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卖粮难”底线。自2017年以来,每年印发加强粮食收购监管的通知,要求各地突出抓好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粮食市场化收购的监督检查,同时广泛开展监管政策宣传解读。收购期间,强化督导调度,每年都派出10余个督导组,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领导同志带队,分赴13个粮食收购重点省份,督促指导各地压实监管责任,保障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落实到位。总体看,近年来未发生区域性“卖粮难”和“打白条”等问题,收购工作总体平稳有序。

六是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平稳有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有关部门印发做好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监管工作的通知,对不同方式销售的粮食实施分类监管、全过程封闭监管,进一步分清压实各方责任。督促指导地方粮食和储备部门切实加强销售出库监管,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严肃查处掺杂使假、拖延阻挠出库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治理各种形式的“出库难”。总体看,各地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认真处理纠纷,为合理消化粮食库存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确保政策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七是信息化监管效能大幅提升。与时俱进创新监管方式,加快实现信息化监管。全力抓好整合资源、打通数据、贯通应用“一整两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管理平台与25个省份实现数据对接。开展粮食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对问题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整治,进一步加强粮食库存管理。积极推进信用监管,探索建立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办法。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加强跨区域交叉执法检查、专项检查和突击抽查。截至目前,各地已有4.5万户粮食经营者、1.3万名检查人员分别纳入检查对象和执法队伍名录库,通过粮食行业“双随机”抽查应用系统开展检查活动113次。充分发挥社会监管作用,12325全国粮食监管热线开通以来,共接收投诉举报约2.7万件;累计协调兑现拖欠农民售粮款近1.6亿元,督促78.5万吨有纠纷的政策性粮食出库,及时阻止约2.1万吨食品安全指标不合格粮食进入口粮市场。

八是“零容忍”查处涉粮案件。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高度重视涉粮案件查办工作,指导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严肃查处涉粮案件,坚决维护国家粮食政策法规的严肃性。据统计,近三年,各地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每年查办的涉粮案件达5000多起,其中包括中储粮南阳、襄阳、肇东直属库及所属库点等涉粮案件,均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规对违规企业分别给予了警告、罚款、暂停或取消粮食收购资格等行政处罚;涉及违纪或违法犯罪的及时移交纪检监察、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钟海涛表示,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批示精神,提高站位、准确定位,完善制度、创新方式,聚焦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以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为主线,以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监管为重点,以“两项考核”为抓手,切实加强粮食流通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大局。一是认真开展涉粮问题整改“回头看”专项行动;二是巩固放大“两项考核”效应;三是依法开展粮食收购市场监督检查;四是持续强化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监管;五是依法加大涉粮涉储案件查处力度;六是创新完善信息化监管方式;七是着力加强执法督查制度建设。

钟海涛还介绍了部分地区创新监管的经验做法。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633 字。

转载请注明: 粮食和储备局: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成效显著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