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发布消息,3月3日至3月20日,全市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依托“上海志愿者”网站和小程序,发布“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1946个,招募并上岗志愿者4.6万人,安全有序参与疫情防控,主要协助做好排查登记、测温验码、核酸检测、秩序引导、物资配送、防疫宣传、心理疏导、信息辟谣、外语翻译等工作,累计服务52.2万小时,人均服务11.13小时。
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大英雄,不过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疫情之下,除了“白衣天使”、基层社区干部等奋战在一线,普通人也互帮互助、共渡难关。微光成炬,他们不分年龄、国籍、职业,用微光照亮抗疫的前行之路。
浦东新区
民宿对医护人员免费
民宿老板免费为医护人员提供住宿。郑峰/摄
近日,许多医务人员开启了“以办公室为家”的模式。然而,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却住进了整洁的民宿,早晨有免费早餐,“回家”还有3只漂亮的猫咪等待。
3月19日中午,全科医师石江在前台办好入住手续,第一件事就是撸猫。他说:“我也养了一只猫,身上有猫味,所以它一点不怕我。”前一天,石江跑了20个楼栋上门采样,披星戴月回到小区听保安说第二天“只进不出”,他赶紧回家收拾了换洗衣服,猫都没来得及抱,就赶回了单位,“单位那么忙,我可不能‘非战斗减员’”。
回到办公室后,石江打了几个流调电话,夜深了就在办公室凑合了一夜。第二天,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莉告诉他,“住到川沙路2500号的花筑民宿去,那里的老板愿意提供房间给医护人员。”原来,民宿主人丁珍群的儿子、媳妇都是医师,愿意招待白衣天使,“住着方便、喜欢就好,我们现在不收钱”。
这家民宿才开了两年,一晚费用300元到500元。丁珍群说:“防疫医生、护士贡献那么大,这么小的事情不值一提。”
民宿“藏”在一片村宅里,白色的三层小楼,十几个房间,有专业店长和保洁服务。早餐是丁珍群和阿姨一起做的,大堂里的3只猫是家里养的,透着一股浓浓的家的气氛。
全科医师倪方芳感叹:“这里比我想象的要好太多了。”不过,民宿再好,她还是盼望早点回家。家有高三女儿,天天牵挂。她负责的片区有两个因为封控需要解决血透问题的病人,联系接收医院、协调转运车辆,忙得不可开交;而日常的病房、门诊,以及流调、核酸采样等,一样也不能少,“住在家里反而影响女儿”。
护士邓芸有一对儿女,哥哥上5年级,妹妹上3年级,夜班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跟孩子们视频聊天:“看,妈妈住的民宿漂亮吗?”小朋友们发出惊叹声,争着和妈妈汇报在奶奶家的一天生活,做体操、上网课、做作业……“奶奶做了我们最爱吃的红糖粑粑,妈妈,我们给你留了一个!”
记者 宋宁华 特约通讯员 张琪
闵行区
外籍志愿者来加盟
朴昌柱(左)在帮助外籍人士。虹桥镇供图
闵行区虹桥镇锦绣江南小区居住着许多外籍人士,其中韩国籍居民超过三分之一。为了和外籍居民沟通无阻,虹桥镇防控办和锦绣江南居委特别招募了外籍志愿者。
3月18日是虹桥镇集中核酸筛查的首日。一早,五六名韩籍志愿者已经来到核酸筛查现场,他们要承担现场的外籍人士引导和翻译工作。
韩籍居民朴昌柱就是其中一员,他说:“我是小区居民,在上海也有20年了,本身也热爱做公益,我还是韩籍人士群的群主,现在群里有1100多位居民。疫情工作是大家的事情,做志愿者工作当仁不让。”受居委的委托,他会提前将告知书、核酸检测的登记攻略等信息发到群里,一一告知。
在名都古北社区,也有一名12岁的韩国籍小志愿者。谈及当志愿者的初衷,孩子妈妈表示,没有想其他的,就是想让孩子锻炼一下,因为孩子爸爸是韩国人,孩子会讲韩语,可以帮助韩国籍的居民做好引导工作。
其实,在这之前,这名小志愿者就跟随爸爸妈妈干起了送快递的“工作”,在送快递的过程中感觉收获很多,学到了很多书本中、学校里掌握不到的东西。这名小志愿者笑着说,“我今天用到了中文、韩语、英语三种语言,既是帮助别人,也是书本外的实践,觉得非常有意义。”
通讯员 闵轩 记者 鲁哲
金山区
“大白”爸爸让儿子吃惊
陈磊在小区为居民采样。山阳镇供图
“陈俊逸!”
“咦,爸爸,怎么是你?!你不是在做志愿者么?”
在3月19日傍晚的金山区山阳镇金悦华庭小区核酸采样现场,34岁的陈磊由一名“秩序引导者”转换成“采样医生”,让前来做核酸检测的儿子大吃一惊。
原来,家住金悦华庭小区的陈磊是金山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科科长。3月12日,一早起来准备上班的陈磊,忽然发现小区楼道被闭环管理了。看到同事们这么忙,“关在家里”的陈磊心里很不是滋味。楼道共有11层,他看到楼组长年纪大了,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主动当起志愿者,做好每天两次的楼道消毒工作,还帮3户居家隔离的邻居将门口垃圾拿到楼道口。陈磊的热心服务也感染到了他人,之后,邻居魏智辰和他一起消毒。
3月13日,小区实行闭环管理。3月19日下午1时许,小区进行第四次核酸检测。楼道解封后的陈磊主动报名担任了核酸检测现场志愿者,在小区1号点位引导居民有序检测。他听居民们反映,之前这个点位都是安排两名采样医生,这次只安排了一个,检测速度有点慢。没多久,他就主动找到了采样团队负责人和居委会干部。因为之前他多次“请战”,所以大家都知道他。随后,他马上脱掉一级防护服,换上了二级防护服,切换成了一名“采样医生”,于是,也出现了开头的暖心一幕。
回到家已是第二天凌晨5点多,令陈磊惊喜且感动的是,推开家门的那一刻,懂事的儿子送给他一件暖心的礼物——一个刚刚亲手捏制、写有“加油必胜”的“白衣卫士”小泥人。
更巧的是,当他有空打开手机时,发现还有一个未接来电,电话是山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李澜打来的——“今天下午你们小区采样医生紧缺,能否去现场帮忙采样?”
通讯员 王萍 记者 屠瑜
虹口区
“逆行”的顺丰小哥
3位顺丰小哥化身“大白”
前阵子有媒体报道了3位顺丰小哥化身“大白”,在虹口区的封闭小区主动请缨做志愿者的故事。记者找到了其中一名小哥汪雄彪。
汪雄彪是名90后,和家人租住在四川北路的一处旧式里弄内。小区封闭管理那天他上早班,从凌晨4时一直工作到下午1时,吃过晚饭便早早睡下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封闭在小区,他马上致电单位领导报备。“好好配合居委,为大家做点事。”电话那头,单位领导鼓励他参加志愿服务,这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可是把想法告诉妻子时,汪雄彪犹豫了。妻子怀孕7个月,正是需要家人照顾的时候,在外跑动还有感染病毒的可能。但汪雄彪没有想到,妻子对他当志愿者的想法大力支持:“你是党员又是退役军人,这个时候你不上谁上?你应该挺身而出。”于是,第二天汪雄彪和同事脱下快递服穿上了隔离服化身“大白”,奔波在弄堂的每一条小巷中。
汪雄彪和同事们每天的服务内容是把大门口货架上的物资、菜品运送进小区,再按照地址分发到每个门栋前的货架上。路过的爷爷奶奶经常向他竖起大拇指,说“小伙子真棒”,并叮嘱他注意防护,多注意休息。小区封闭管理的前3天,单位领导都会来到小区门口远远地望着他们,给他们“隔空”加油鼓劲,这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做志愿者的这几天,看着忙进忙出的小区党员、志愿者帮助服务居民,汪雄彪再一次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他说:“希望尽己所能帮到大家,把志愿服务做下去。”
通讯员 张城凯 记者 袁玮
宝山区
筛查背后的“蝙蝠侠”
友谊路街道供图
这几天,在友谊辖区内各核酸检测现场,细心的居民发现,负责登记核酸检测人员信息的志愿者身边都有这样的标准“三件套”:电脑、扫码器和打印机。在“三件套”的帮助下,核酸检测工作高效有序展开,离不开技术志愿者们的全力支持。
3月17日晚,友谊路街道党工委接市防控办要求,于3月18日至3月20日对辖区居村民开展免费核酸检测。要在3天内分批完成辖区内89个小区、14万余人核酸筛查工作,背后需要大量的技术设备和技术人员支撑保障。
友谊路街道第一时间通过线上线下志愿服务平台、党建联盟等,面向社会招募熟悉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志愿者,很快就招募起一支近30人的技术保障志愿服务队。他们中,有企业老总、学校老师、社会组织负责人、IT技术爱好者,还有上海移动的专业人员。他们像蝙蝠侠,带着使命从天而降。
3月18日深夜至19日凌晨,他们或步行,或乘车,或骑助动车奔走在友谊辖区十几个点位上,为即将到来的新一批小区核酸检测连夜进行调试保障。
核酸检测点一般都选择在小区公共广场或是开阔的停车场,这些区域相对远离居委办公场地,两名技术保障人员先后来到三个小区,分别从居民家、居委活动室等接出网络线路,一路铺设到核酸检测点,非常细心地粘好地贴,防止人员踩踏或者绊倒。从清晨到晚上,从深夜到黎明,他们一次次调试设备,累了就找个角落或是在自己的车上小憩一会儿,然后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天又亮了,大部分小区顺利开始了一天的检测。他们又分组奔赴不同点位,驻点提供现场安全保障,随时应对现场突发状况。
“这里的打印机坏了,谁能帮忙看一下呀?”“下大雨了,电脑好像淋坏了,谁有备用的吗?”“这里怎么没网了,有人能修一下吗?”……只要现场志愿者一声呼唤,技术保障团队人员就第一时间出现在抢险现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普通市民,这3天的核酸检测运行才顺利完成。
记者 郭剑烽
普陀区
收获了很多,值得!
季英俊(前排右二)和小区志愿者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昨天,家住万里街道最大居民区颐和华城的居民季英俊,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句感言:“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天之一”,并附上一组他和伙伴们在社区做抗疫志愿者的照片。“第一次做志愿者,而且是抗疫志愿者,我觉得收获了很多,值得!”他说。
今年23岁的季英俊,是上海一嗨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政企事业部大客户经理,平时他很少参与社区的事情。前天上午,季英俊在刷手机,发现住的小区封闭了。一个朋友告诉他,自己被隔离在商场,家里菜没人吃,请他去她家拿菜。路上,小区一位老奶奶也送了他一点菜,还带他去参观她在小菜地里种的青菜。“我感觉很温暖,大家都在为小区防控疫情作贡献,我也不能闲着,就决定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
到了居委会,季英俊马上加入志愿者队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助建立每一栋楼的楼栋群,为做核酸检测做准备。他一一核对名字,杜绝任何差错。几个小时过去,楼栋群都建好了,这时,季英俊才想起来午饭还没有吃……在核酸检测现场,季英俊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维持秩序,帮居民在手机上截屏等,连续奋战5个小时,一直忙到晚上10时全部检测完毕,大家又开会总结梳理当天的工作,完善第二天的核酸检测计划。
昨天是小区第二次核酸采样的日子,因为志愿者“总指挥”临时有事不能到岗,季英俊成了当天的召集人。他一大早就在志愿者群里发布了相关工作提示,按照楼栋志愿者、核酸检测志愿者的工作职责分工好。他主抓区块长,区块长抓楼栋,效率一下就提上去了。下午1时多,医务人员来到小区,季英俊带领志愿者们早早做好准备,协助医务人员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工作。
尽管下着雨,季英俊和志愿者们有序安排居民做核酸检测,小孩和老人优先检测,业主租户完全配合,到下午5时就完成了全部1500户近5000人的核酸检测。
记者 江跃中
奉贤区
“红马甲”成为生力军
奉贤“红马甲”志愿者。奉贤区供图
在奉贤区,有一群人成为了本次抗疫的生力军,他们是党员、干部、普通市民、新奉贤人、外国人……但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红马甲”。68岁的奉贤居民陈莲芳说:“见过他们,但不记得叫什么,只记得,每次来穿件红马甲。”
陈莲芳所在小区,奉贤区奉浦街道九华苑,居住有850多名老年人,是一个“宅家小区”。“老年人一早一晚要下楼动动腿,定期还要剪头发,我们希望小区里可以解决呀。”这是陈莲芳第一次见“红马甲”时说的话。没过几天,陈莲芳发现,从自家楼栋到最近的小区健身点间,铺了一条青石板小路,来回只需2分钟。不仅如此,其他楼栋也做了这样的设置,方便老人就近锻炼。“很开心,真的好想知道他是谁,当面感谢他。”
在金汇镇齐贤学校这个临时核酸检测点,10名教师主动穿上红马甲,投入到现场工作中。短短一个多小时,服务的检测人数就达1200人。
不仅城区,乡村也有“红马甲”的身影。在西渡街道五宅村,有一支特殊的“红马甲”队伍,他们由村民组长、老党员、老同志组成,平均年龄65岁。村干部沈波介绍说,有一名老党员,平日都不敢走夜路的,但听说村里发生确诊病例,她二话不说就出门帮忙了。还有一名老党员,名叫褚玉欢。每次村里的防控志愿,他从未缺席。
一京东快递小哥的工作地点在庄行镇东风村,村里的情况他都了解,在这特殊时期,他主动跑到村委会,参加东风村核酸检测点的志愿工作。
在金海街道,住着200多位外国友人,他们也需要参与到网格化、切块式核酸筛查中。擅长外语的小杜,直接披上红马甲,承担起外国人士核酸检测的工作,并通过社交软件将核酸报告结果发送给他们。交流的背后,是跨越国界的爱心传递。
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 孙燕
新民眼工作室
编辑 | 顾莹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