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数字化改革,顺势而立、应运而生。当前椒江全区上下立足“当首善、创首位、立首功”,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实现全区域整体智治、高效协同,正在形成抓数字化改革的比学赶超之势,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打牢数字基础、注入数字动能。今起开设“‘数’你牛”专栏,聚焦各地各部门数字化改革的生动实践。
三色码管理制度、全品类收集、预处理功能……椒江在全国率先引入“海洋云仓1.0”升级了!
4月30日上午,一艘专业收集船驶入椒江中心渔港,将收集来的含油废水转入岸边一个巨大的“黑盒子”中。随即,“黑盒子”的数字显示屏上出现详细数据:2021年4月30日10时21分,含油废水,165.2千克。“这个回收装置叫‘海洋云仓’,目前已由1.0版升级到2.0版了。”椒江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1.0版跟升级后的2.0版,有什么区别呢?
渔船也有自己的“健康码”
4月30日,临近伏休期,洋面上的渔船基本上都返回到港了,椒江渔业应急处置指挥中心通过平台大数据看到,发现渔船存在黄码和红码现象,于是,通过指挥中心平台对这些渔船发出预警。
“海洋云仓2.0版跟1.0版最大的区别是增加了三色码管理制度,绿码表示到港就有回收污染物,黄码和红码就表示没有及时回收。”椒江渔业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主任陈合斌说。
当天上午,已经在港的渔船,接到椒江渔业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发出的预警后,有些渔船就直接联系上了经渔业部门指定的回收单位。
“通过海油收集宝(APP)一呼百应功能联系上,马上就有回收单位过来回收。”浙临渔21268船东胡余凤说。
在椒江中心渔港,污染物回收单位根据渔船提交的信息,对该船的废油进行了回收。
回收单位在收集完之后,对该船收集废油相关信息进行扫码,这条原本黄码的船,在船舶水污染防治清道夫平台上随即变成了绿码。根据椒江渔业部门的设定,绿码为6个月以内有船舶污染物上交的;黄码为6-12月;红码为超过12个月船舶污染物没有上交的。
范围扩大到全品类收集
“海洋云仓2.0跟1.0还有一个区别就是从功能上看,1.0只是两个品类的一个暂时储存,2.0的是全品类船舶污染物,还有预处理系统。”浙江彩渱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陈光辉说。
围绕着海洋云仓进一步数字赋能的升级加持,椒江渔业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其功能。1.0版只收残油和含油污水,2.0版除了残油和含油污水外,还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废铅酸电池等。
创新“海洋云仓”服务模式
为全省海洋类数字化转型创造椒江经验
接下来,我区将探索从船舶油水污染物治理向油水污染物、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废铅酸电池等全品类治理模式迈进。在建设“海洋云仓”的同时,拟同步以数字化延伸赋能渔港渔船安全管理、渔业提质增效。建立渔业数字信用系统,拓展数字+金融、数字+经济等特色服务,创新“海洋云仓”服务模式,为全省海洋生态治理数字化转型创造椒江经验。
“执法的数据汇集到海洋云仓,经过分析汇集,可以进一步提升数据的应用。比如数字+金融,数字+经济,数字+服务等,进一步丰富海洋云仓的内涵。”椒江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多一点
“海洋云仓”项目是响应长江经济带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的要求,基于开放区域政府渔船管理、环保管理大数据为基础,采用购买国内一流的第三方专业化数字集成服务为手段,应用“区块链+物联网”技术,以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为目标,以数字化赋能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实现污染物处置全链条生态、环保、安全,达到渔业、水利、生态环境、道路交通运输、海事等部门可视可控的要求,从而提升政府端的数字化监管水平和治理能力。
2019年11月,我区在全国率先引入“彩渱系统”进行试点,在椒江中心渔港、大陈渔港铺设智能硬件“海洋云仓1.0”,分类收集渔船污染物,服务覆盖进出辖区渔船1000多艘,实现了船舶污染物有人收、有处去、方便管。
(蓝媒联盟•椒江传媒中心记者徐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