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5小时,让我知道
日前,
成都市印发了《成都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简称《预案》)。
《预案》规定,
发生重大及以上突发事件后,
最迟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
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
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
最迟要在24小时内进行新闻发布,
根据突发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这不仅让“信息及时公开”有了制度保障,
对时间节点的确定更是一大亮点。
一旦有突发事件,
“信息及时公开”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除了新闻发布会外,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也是向公众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信息准确、及时地公开,
保证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不仅有利于稳定社会情绪,
能查漏补缺、亡羊补牢,
还能在官民互动中汲取智慧、启发思路,
让相关工作更精确高效。
大部分突发事件,
似乎都会附带一些惹人不快的“恶意插件”,
比如谣言。
而之所以会出现谣言,
部分原因也在于相关部门要么“不敢说”,
要么“不会说”
要么“说太晚”,
如此一来,不仅有损公信力,
甚至会带来更深远的信任危机。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
人们遇到突发事件后会第一时间打探相关消息,
渠道很多,但也很杂。
在情急之下,
多数人又对消息来源和准确性缺乏理性的判断,
这段“权威消息空窗期”,
正是造谣者的温床。
其实大多数时候,
只要权威消息及时、准确地发布,
谣言自然就会失去生存空间,
“谣言止于公开”就是这个理。
相信不少成都人都有印象,
2020年2月27日凌晨,
抵达成都的韩亚航空OZ323航班备受关注。
在严峻的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下,
海关、机场、车站是第一道防线,
能不能守住,关乎着城市的安全。
于是,
这架航班引发了大家对“境外输入”的担忧。
网上,抱怨、吐槽、不解之声刷屏,
各种猜疑、谣言也不胫而走,
焦虑的人更焦虑,紧张的人更紧张。
好在官方及时公布了这批旅客的入境流程以及居留去向,
回应了民众关切的热点问题,
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经过疫情的长期考验,
“信息公开—民众知情—政府善治—社会稳定”的良性循环已日渐成熟,
早一些了解真实情况,
就能早一些对症下药。
可谓“信息早一步,胜算大一分”。
这套良性循环为抗击疫情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也让之后的城市治理工作有了源于实践的范本。
信息突发事件中,
信息及时公开意味着敢于面对,
意味着解决困难的自信,
更意味着“与民同袍”的担当。
积极、更坦诚、更实在,
让群众信任你、支持你,
不就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吗?
再看“5”和“24”,
这又是象征着进步的两个数字。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