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教育部召开“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会议围绕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
所谓“五项管理”,指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管理。在今年1~4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五个专门通知,对上述五个方面的管理分别做出规定。会上,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作出详细介绍。
“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家里拥有图书的量,和学生的阅读成绩密切相关。”申继亮表示,家庭图书的拥有量在20本以下的孩子,与拥有100本以上的,阅读成绩差异非常显著。
因此,申继亮提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到课外读物的编写、出版、发行以及学生的阅读。所有这些环节里边,对学校教育来讲,目前最主要的是要保住底线,避免学生阅读有害的书,或者无效的书。
据悉,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履行应有的职责,把好课外读物进校园关口。在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文件落实。
申继亮在会上透露,为了推动各地各校落实《管理办法》要求,规范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除了督导部门专项督查以外,教育部还有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要求各地有效地落实办法。
一是推动各地及时进行传达部署。在省一级、地市一级,传达部署率达到了100%。其中还有北京、河北、辽宁、吉林、上海等10余个省,专门印发了《管理办法》的落实通知,其他省份也结合“五项管理”提出了加强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做了及时部署。
二是要求各学校健全工作机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校里面哪个部门来负责。另外一方面是这项工作落地的具体制度。目前,全国中小学88.4%的学校都明确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责任部门。有77.8%的学校建立了校本化的推荐审核机制。全国32个省级单位、365个地市、3101个县区都设置了群众举报渠道。
三是各地依规开展了清理工作。根据文件里提的四个倡导标准、12个负面清单,学校根据这样一些要求,对学校相关读物进行了清理。申继亮介绍称,截至12月20日,全国99.9%的中小学已经按照《管理办法》开展了相关工作,有99.63%的学校已按照《管理办法》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对校园图书进行了清理,共清理不适合孩子阅读的问题图书5000多种。
此外,为了确保优良读物进校园的把关工作,申继亮介绍称,教育部已组织专家对各学校填报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进行研判,重点对课外读物的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进行把关,通过课外读物管理信息平台及时向涉事学校进行一对一反馈,指导学校剔除问题图书,使中小学校推荐读物得到一次全面体检和净化。
红星新闻记者 杨雨奇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