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9月24日讯(记者周萍英 见习记者张建林 摄影刘中灿)“咱们现场有很多熟悉的面孔,大家都是我的亲人和战友。”回到这片热爱的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讲起自己在武汉抗疫故事,全国政协委员吴浩泪洒现场。今日下午2时许,2020年全国政协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的首场宣讲在湖北武汉洪山礼堂如期举行。宣讲团成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全科医学系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教授吴浩分享了自己的抗疫故事。
他嗅到了危险的味道
凭着2002年非典一线的抗疫经验和多年社区传染病防控的经验,吴浩说,2020年1月初,各个媒体和平台时有报出关于疫情的信息,让他嗅到了危险的味道。作为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家长”,吴浩第一时间组织中层开会,叮嘱全体职工加强防范,提高警惕,做好院感防控,坚决杜绝院内感染。武汉人和武汉回来的人,成了被关注,被排斥的对象,这让吴浩痛心不已。1月29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公众指导建议有关情况。当被问及社区疫情防控问题时,吴浩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而不是武汉人,隔离观察不是隔离交流,隔绝疫情不是隔离真情。
作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吴浩迅速觉察到这场疫情的紧迫性,立刻第一时间召集中心职工到岗,成立疫情防控小组,启动疫情防控行动,并制定了“新冠肺炎感控方案”“医务人员防护制度”等一系列防控文件,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随时待命。
拧紧社区传播的“水龙头”
“我出生于医生世家,自幼受到父辈的熏陶和感染,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了敬畏。说完全一点儿都不害怕是假的,但是当时接到通知的时候,内心升起的强烈的责任感把所有的恐惧都掩盖了,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吴浩说,2月6日下午,来不及与家人道别,简单收拾行囊后,吴浩带队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
27位全科医生和疾控人员组成的社区防控专家组,在吴浩的带领下,小分队开始工作。作为一支特殊的队伍,吴浩介绍,这支队伍的优势在于第一社区医生长期和居民打交道,懂得如何发动老百姓参加到健康管理过程中,知道如何和疾控部门打交道,如何和专科医院打交道。
来之前,吴浩对武汉社区防控做了预估,但实地考察时,却发现远没有想象中的紧张氛围,实际情况比预想的严重的多。“社区就像是疫情传播的‘水龙头’,如果不把‘水龙头’给拧紧,感染者就越来越多,意味着传染源越来越多。”压力迅速转化为动力,和团队的调研后,他提出了封闭小区,加强网格化管理;生活垃圾分类消毒管理;超市人流管控,推行“菜入社区”;加大地毯式排查;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一系列防控措施。
来武汉没多少天,吴浩的头发就花白了一片,瘦了好几斤。有很多同事和朋友问吴浩,在武汉的那些日子会不会紧张害怕,有没有压力。吴浩总会告诉他们,真正让他压力大的事情并不是说对于感染病毒的恐惧,而是对于控制疫情政策的把握。“因为角色转变了,如果你的建议是错误的贻误了战机,那可能会让国家和人民付出血的代价和巨大的经济社会损失。”
接地气的基层工作专家
在武汉的51天里,吴浩和社区防控专家组的成员走访了武汉市377个街道、500余个小区和16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排查率达99.8%。指导转运20000余名确诊患者,并提出1275条问题和建议,都被当地政府采纳、落实。
吴浩的团队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走基层、整理、反馈材料、开会分析、讨论,他们身兼数职,是侦察兵、战斗员,也是指导员……工作到凌晨3、4点是常事,经常过了饭点忘了吃饭,就下顿并在一起吃。
说起家人,吴浩深感歉意。“其实特别对不起家人,去之前曾答应每天打一个电话报平安,可到了武汉,却连每天一条语音都很难保证。女儿今年高考,完全是爱人一人在负责。家里老爷子也是看电视才知道我在武汉。”在抗疫面前,时间的概念变得模糊了。吴浩说,来武汉的头一个月,就如同过了一天,根本记不住日子是哪一天,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跟病毒赛跑。
一线工作人员的心理情况也是吴浩极其关心的问题,在向江岸区政府提的建议中,他着重补充区里要率先表彰一些人和单位,以鼓舞士气,不能老批评,建议现阶段纪检部门不是盯着有没有完成数,而是到小区巡查下沉干部和社区人员工作情况,用眼睛认真看,而不只是听取汇报,为基层减负的同时落实责任,关注基层一线人员的心理状况。
武汉市区政府一位领导曾说,他是一位超接地气儿的好专家,为什么接地气儿?吴浩说,因为自己就是在基层工作,深知基层工作的不易。
【来源:楚天都市报-看楚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