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环保要求还是政策驱使,电动化都已经变成了未来汽车发展的一大趋势,而随着电动化不断提速,如今的电动车在续航里程方面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动辄600km以上的续航其实已经能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但即便这样,电动车的续航焦虑还是存在。
为什么电动车续航里程即便超过了燃油车还是会有续航焦虑?其实根本问题就出在补能效率上,而这也直接和“充电”相关,充电站的多少、充电速度的快慢都直接影响了电动车的使用感受,而对于很多初次接触电动车的用户来说,他们对电动车的充电问题往往都是一知半解,所以今天电动君就跟大家聊聊,关于电动车充电的那些事。
四种充电方式,各有利弊
如今市面上在售的电动车充电方式无外乎四种:公共交流慢充、公共直流快充、家用充电桩、随车充电枪。
其实看字面意思就能发现,前两种公共充电桩就类似于“加油站”,而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之间的差别就是充电速度的快慢。一般公共交流慢充桩功率在7kW左右,充电效率较低但相对的价格也比较便宜;而公共直流快充桩功率则可以达到60kW、120kW甚至更高,充电效率大大提高,这也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公共充电桩。
但是,即便目前国家大力加强公共充电桩的建设,但是仍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从实际体验来看,充电桩的功率过小、充电车位被占、充电桩维护不勤等问题还是普遍存在,而这也直接影响了电动车的使用感受。所以,在现阶段,如果没有固定的充电条件,还是要谨慎选择电动车。
相比于公共充电桩,后面两种充电方式就“自由”了很多。目前,购买大多数电动车的时候会得到厂家附赠的家用充电桩,并提供免费安装,这种家用充电桩的功率一般在7kW左右,虽然功率不高但是可以“想充就充”,如果是日常使用基本也不需要担心续航问题。不过,这种充电方式就要求用户拥有固定的车位,并且对充电桩位置、是否需要单独走线等有具体要求,但毫无疑问这种方式节省下的费用十分可观,这也是目前电动车最合适的使用场景。
最后,随车充电枪也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充电方式。一般在购买电动车时,会随车带一个随车充电枪,只要有电源,就可以通过这个“充电器”来给汽车充电,可以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充电。但是,这种充电方式的功率一般仅在1-2kW左右,充电效率较低,仅适合作为应急使用。
超充或成主流方向
除了常规的四种充电方式之外,由快充衍生来的超充也逐渐成为主流方向。今年以来,无论是主机厂还是动力电池制造商、充电桩技术商都开始在超充领域展现技术成果,“充电几分钟续航增加几百公里”这样的宣传语也是越来越多。
粗略统计一下,光是在今年上海车展上,起亚就宣布了其800V超高速充电系统,蜂巢能源也首次对外发布全新的快充技术,再加上华为的750V快充以及此前广汽埃安发布的超级快充电池技术等等,已经有不少企业在超充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技术方面来说,在电池电量不变的前提下,想缩短充电时间,必须要提升充电功率,而提升功率可以从电流下手,也可以从电压下手。目前,缩短充电时间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基于中日的CHAdeMO、美国CCS1、欧洲的CCS2体系,选择高电压的方式;另外一种为低压大电流的模式。
其中大电流解决方案对于热管理的要求很高,所以,更多厂家选择采用高电压解决方案,而国内目前的新基建也就是这一种。但是,这种充电模式目前仍没有办法大量普及,一方面高电压充电需要汽车的配合,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电力基建满足不了快充桩大规模普及后的用电负荷需求。
通俗点说,超充的普及,既需要国家电力基建的保障,又需要电动车充电技术的配合。另外,在功率充电的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就是较高的充电热量,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电池本身会发生不可逆的衰减之外,也对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于国内电动车的使用环境来说,超充无疑是一个充满前景的大方向,但要大规模普及还是任重而道远。
▲以上图片来源于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