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起,北爱尔兰的伦敦德里和贝尔法斯特等地先后爆发严重抗议活动。年轻人、燃烧弹和砖块,这些曾经在上个世纪北爱尔兰街头出现的人与物,在1998年签订的《贝尔法斯特协定》的纪念日到来之前再现。
此次抗议意在表达北爱尔兰联盟派对英国政府“脱欧”方案的不满。但除了最直接相关的英国首相约翰逊和爱尔兰总理马丁外,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拜登也表示希望抗议者保持克制。不过,约翰逊政府暂时无意召开紧急会议协商平息北爱局势的方案,似乎无意回应来自美方的关切。
图说:亲爱尔兰“新芬党”政客违反防疫规定出席亲爱尔兰民兵组织“爱尔兰共和军”(IRA)的前情报负责人斯托雷的葬礼,而北爱检方3月31日对其宽容处理成了引爆骚乱的导火索。来源:BBC
英美特殊关系在拜登上台后,将以怎样的方式表现出“特殊”呢?
美式爱尔兰“牵绊”
拜登出生在天主教家庭,父母都是爱尔兰裔。但这并非他“关切”北爱局势的唯一因素。在所有46任美国总统中,以血缘或自我认定建立自己与爱尔兰之间联系的有超过20人,接近半数,足见爱尔兰裔社群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
爱尔兰岛上长期存在的宗教和政见分歧也曾延伸到美国,并在19世纪中后期引发了骚乱。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人不仅在爱尔兰岛上长期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在1845年爱尔兰爆发大饥荒后,这一群体大规模向美国移民,并被移入地的新教徒排斥。
进入20世纪后,美国社会对信仰新教和天主教的爱尔兰人的接纳度都较高,这一社群也为美国的文化发展输送活力。就爱尔兰裔美国人的党派归属来看,多数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裔支持民主党。
疫情让可能变确然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自称是爱尔兰裔。他不仅在任内促成了《贝尔法斯特协议》,还多次亲自到访爱尔兰共和国与北爱尔兰推动和平进程,成为其外交领域的重要贡献之一。但该协议得以签署的另一重要前提,乃是当时的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都处于欧盟之内。
正是因为欧盟框架保障了爱尔兰岛内人员和物资的自由流动,《贝尔法斯特协议》才能让生活在北爱尔兰的民众的身份拥有足够的开放性,从而弥合追求爱尔兰全岛统一或分治的不同群体的分歧。
而当英国带着北爱跳出了欧盟框架,当约翰逊政府确认将在爱尔兰海上设立边界,问题就来了。支持北爱尔兰属于英国的联盟派支持者,不能接受北爱尔兰被强行划入欧盟关税区,与不列颠岛上的其他地方处于不同的关税区。
图说:一辆公交车在骚乱中被烧毁。来源:reuters
政治评论家们都预见到了北爱尔兰局势很有可能再度从和平走向冲突,而新冠疫情之下英国政府推行的保持社交距离的政策,最终让可能变成了确然。新芬党成员不顾防疫要求举办的大规模葬礼,以及北爱检方的宽大处理,最终引爆了“脱欧”之后联盟派对英国政府积聚的不满。当地警方动用了水炮车和橡皮子弹镇压抗议者,相比管制伦敦近期举行的抗议所采用的武力等级明显要高。
北爱局势成新变量
支持“脱欧”的英国政治家均许诺“脱欧”后建立的是“全球英国”,暗示英国将和各国建立更有利于英国的贸易关系。
但即便有所谓的英美“特殊关系”加持,在拜登上台后,双方的贸易关系似乎并未朝着英国人希望的方向发展。就任美国总统以来,拜登将更多精力投入在国内控制疫情和刺激经济上,“顾不上”关系特殊的英国。反倒是北爱尔兰的骚乱给英国“招”来了拜登的加税警告。毕竟,作为国家领导人,他首先关注的必然是美国的利益。
身为爱尔兰裔美国人的拜登,一定还是会关注爱尔兰岛的局势发展,以及“脱欧”对爱尔兰局势的负面影响。由此,拜登时代的英美“特殊关系”包含了一个新的变量,即爱尔兰岛的局势。
而约翰逊政府当前对北爱尔兰抗议的冷淡回应,似乎也表明当英美“特殊关系”对英国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无显著益处时,英国政治家便不再愿意费力气去做表面功夫来表达与美方的“热络”了。
有着爱尔兰岛的羁绊,英美的“特殊关系”也就大抵如此了。
文/朱联璧(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