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靶向治疗”织密网络食药安全保护网
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检察官走上街头向市民开展调查。
过去十年间,电子商务迅速崛起,成为助力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然而,这一新型业态也存在监管盲区,互联网的隐蔽性为一些制售不安全食品药品的不法分子提供了犯罪的便利,给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带来威胁。
依托集中管辖上海市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刑事案件的优势,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下称“上海铁检院”)构建了“跨区办案+类案治理”的诉源治理模式。五年来,该院食药专业化团队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积极推动行业综合治理,共向食品经营企业、连锁药店、农贸市场、网络平台等相关单位制发15份检察建议。其中,该院就某电商平台对商户及所售食品药品未履行管理责任问题向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发的检察建议获评“2022年度全国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关注类案
电商平台存在监管漏洞
西布曲明是一种神经中枢抑制剂,因服用后可能引发中风、心脏骤停等严重不良反应,中国早在2010年就已经明确要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西布曲明制剂及原料药。然而,2022年6月,上海铁检院食药专业化办案团队在办案中发现,多起案件的被告人通过某电商平台对外销售有毒、有害减肥食品,这些减肥食品中都含有西布曲明。
同一个电商平台、同一种违禁成分,这些案件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引起办案团队的高度关注。经过对该院近三年来办理的200余件食药案件进行全面摸排,办案团队发现有多名被告人都曾在该电商平台销售过各类不安全的食品药品。此类案件中的部分经营者利用电商平台的监管漏洞和网络的隐蔽性、便利性,在网上销售不安全的食品药品,不仅破坏了网络营商环境,还会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敏锐的职业“嗅觉”让办案检察官意识到,涉及网络的食品药品犯罪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犯罪趋势,亟须进行打击与整治。
食药安全无小事,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和司法办案,上海铁检院决定督促电商平台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强化落实主体监管责任。
深入调研
找到症结开良方
“要明确‘治疗’方案,就必须找对‘病症’”,承办检察官温雅璐告诉记者。为找准平台管理漏洞,办案团队从商户管理、顾客体验、技术支撑三个维度,向消费者、专家和此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开展了“三问式”调查核实工作。
办案团队随机向消费者发放了调查问卷,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检察官发现,出于对电商平台品牌的信任,部分消费者在网购食品药品时,一般不会对平台上店铺的资质和产品质量进行仔细甄别。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电商平台网络监管模式,办案团队走访调研了与涉案电商平台同类型的互联网企业,并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展开深入探讨。与此同时,承办检察官还讯问了相关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了解到一些无证商户会采取借用他人资质、跨类目经营等手段来逃避平台的监管审核。
此外,办案团队还对电子商务法、食品安全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等涉网络食品药品交易的管理规范进行详细梳理,明确了电商平台负有核实经营主体身份资质、监控网络交易行为及信息、及时制止并报告违法犯罪行为等法定义务与管理职责。
经过详细的调查核实、实地走访、对话沟通与法条梳理,办案团队形成了专项调研报告。2022年12月13日,经层报上海市检察院同意,上海铁检院向涉案电商平台制发检察建议,提出了完善经营主体资质审核制度、强化食药安全常态化管理、建立交易风险警示制度等整改建议。
检企合作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收到检察建议后,涉案电商平台立即组建团队进行整改。“我们对照检察建议的内容,完善了平台经营主体的资质校验制度,更新了现有的屏蔽词库,增加了新的风险子标签。”该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下架了平台上不安全的食品药品,并关停违规店铺。
此外,根据检察建议中列明的涉案产品风险点,该电商平台健全了人工智能防控模型,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拦截无证商家、阻断可疑产品。为了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平台还加大了日常动态巡查和抽检力度,并结合抽检结果与消费者的评价反馈,对不安全的食品药品及时排查下架。
同时,办案团队对电商平台的整改情况持续紧盯、跟进落实。
为进一步强化检企深度合作、实现常态长效治理,上海铁检院与电商平台协商构建了定期联络、双向咨询、联合法治宣传等协作制度,共同织密网络食药安全的保护网,让检察建议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治理效能。
据了解,目前,该电商平台正在积极推动跨境电商业务。为此,上海铁检院也加强了与平台的对接,随时就相关法律专业问题进行线上线下沟通,以法治之力护航企业发展。(江苏烨 潘志凡 马燕娜 陈丹青)
(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