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 甜)日前,市场监管总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和发布《食用农产品抽样检验和核查处置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近年来,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四个最严”要求,不断加大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抽检力度,对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及时核查处置,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食用农产品与预包装食品差异较大,基层普遍反映存在不合格产品追溯难、备样保存难、核查处置难等问题。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督促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履行主体责任,促进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控制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市场监管总局在实地调研、广泛征求各有关方意见建议基础上,充分考虑食用农产品属性、行业发展水平、监管制度等特点,起草并制定《规定》。
推动“检管结合”。《规定》明确监管人员可自行抽样或参与抽样。现场抽样时,监管人员可对抽样场所开展监督检查,对食用农产品销售者不履行法律义务、存在违法行为的,及时固定证据、依法查处,提高监管执法效率,形成监管合力。
针对产品特性规范抽样行为。《规定》明确,对易腐烂变质的食用农产品可进行均质处理,防止因样品腐烂变质无法实现复检。考虑到食用农产品与普通食品的属性特点差异,规范抽样信息采集,明确了食用农产品的“抽样批次”概念,以利于有效开展核查处置和追查不合格产品来源。明确了食用农产品备样应按规范实施冷藏或冷冻储存。
多措并举震慑违法行为。《规定》明确市场监管部门除依法监督不合格食用农产品销售者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外,还将采取以下措施:作为重点监管对象跟踪抽检,公布监督抽检结果和核查处置信息,将核查处置涉及的行政处罚信息归集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规定》强调,要加强不合格产品信息通报。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涉及种植、养殖环节和进口环节的,由组织抽检的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向产地同级农业农村部门或者海关通报。明确适用范围。考虑到各地食用农产品监管制度和要求存在差异,明确各省可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工商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