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编译 贾晓静
娜塔丽·查尔斯十几岁时离开了基督教信众组织,她觉得自己对移民、性别和两性关系的观点在这样的组织里不受欢迎。
这位18岁的海地移民目前在普林斯顿大学读本科一年级。她告诉美联社,告别教会后,她以“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自居。她有时也会在宿舍里诵读佛教、道教和印度教的经典,并在冥想时向祖先致敬。
在美国,像查尔斯这样远离宗教的人越来越多。美联社称,“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甚至‘没有特别想法的人’”正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文化群体。
12月15日,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发布了有关美国人宗教信仰的调研报告,称“无宗教信仰者”在美国成年人中占比显著上升,为29%,比2016年的23%和2011年的19%有所提高。
美国圣克拉拉大学副教授伊丽莎白·德雷舍尔说,假如“无信仰”是种宗教,这一人群将是美国最大的宗教团体。“以往,持类似想法的人大多分布在美国的都市和沿海地区,现在已经遍布各地……不同的年龄、种族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都可能成为‘无宗教信仰者’。”
“无宗教信仰者”可能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在另一些问题上各持己见。美联社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最近通过民调发现,美国“无宗教信仰者”在个人哲学上存在很大差异。30%的人说他们觉得自己与“更大的力量”有某种联系;19%的人说宗教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尽管他们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该调查显示,近60%的非宗教人士表示,宗教对他们的家庭“有点重要”;26%的人会祈祷。
36岁的希安达·西蒙斯来自佛罗里达州莱克兰,她曾是新教徒,如今认定自己是无神论者。她告诉美联社,不是所有亲友都知道她放弃了原来的宗教信仰,一些家人很难接受这个转变。
“面对有些人,我说不出自己是无神论者,这会让我疏远家人。”在西蒙斯经营的美容院里,她也会就宗教信仰问题对顾客“保密”,以免与客人产生矛盾。
和西蒙斯一样,曼迪莎·托马斯也是无神论者。在许多非裔社区,教会是强大的力量。托马斯小时候在教堂唱诗班唱歌,但不是信徒。
“在黑人社区,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会面临被排斥。”托马斯说,他住在亚特兰大附近,2011年当地成立了黑人非信徒支持组织。
对居住在马萨诸塞州谢尔伯恩的桑尼·马斯顿来说,一个人的“精神旅程”并非恒定的,会不断发生改变。
马斯顿今年70岁,在波士顿附近长大。他清楚记得自己和家人一起去教会时的情景,以及他在参加周日礼拜时穿着法兰绒裤子导致浑身难受的细节。
高中和大学期间,马斯顿逐渐远离宗教。30多岁时,他“认真开始了一段严肃、持久的精神之旅”,同时尝试戒酒。
他告诉美联社,“我们正在寻找自己的答案,而不仅是从小接受的教育。”
追寻自我的道路有时是坎坷的。马斯顿的妻子早年死于癌症,经济困难导致他失去了房产,但他强调,“温和的快乐”和帮助他人的愿望正在逐步取代焦虑。
马斯顿曾是景观设计师和房地产估价师,现在运营着一所学校,向学员教授气功。他说,这种从东方传来的缓慢、放松的运动有助于“将呼吸练习和冥想结合起来”。
马斯顿说,“我觉得更高的力量是宇宙……如果能摆脱自我束缚,它永远在我身边。”
美国《周刊》杂志网站称,美国人宗教信仰的变化是缓慢而长期的,与文化、政治等多重因素相关。“美国的世俗化是个长期的过程……自皮尤研究中心2007年首次关注这个问题以来,美国基督徒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这种转变并非一日之功。”